郝琦蕾
摘要:综合科学课教师的培养可通过两种途径实现:一是在原分科理科专业中以必修或选修的形式,开设相关学科的理科课程,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二是高师院校设置科学教育专业,开设针对性课程。教师职后培训策略: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避免培训管理僵化;以受训教师为中心,重视教师的参与;重视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和意识,给受训教师搭建舞台,促进受训教师与培训者、受训教师与受训教师的交流;教师培训与校本教研相结合,增强培训的实践性、可持续性和实效性,培育合作的教师文化。
关键词:综合科学课程;教师;培养;培训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4)05-066-03
“课程综合化”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国家规划了“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的课程结构。综合科学课程是综合课程的主要类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对培养与提高未来公民的科学素养具有独到的优越性。综合科学课程的实施,可以打破原有分科科学课程自成一体的封闭格局,使我国初中科学课程走向多样化,跟上世界科学课程改革的步伐,实现从过分注重学术性的精英教育转变到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大众教育。然而,综合科学课程在我国的推行和实施却存在着很大的难度,很多人不了解、不理解该课程,大多数教师原有的专业知识结构不能满足这一课程的教学需要。综合科学课程实验遇到重重阻力,实验范围并没有随着课程改革范围的扩大而扩大。到目前为止,能够较稳定地使用科学课程(即综合科学课程)的区域主要有浙江省、上海市、深圳市、宁夏灵武市、湖南长沙市开福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当前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改革创新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实施综合科学课程”的研究具有较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综合科学课教师队伍建设是该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笔者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个案研究、半结构式访谈、课堂观察、教学案例研究等量化与质性方法,前期已研究了上海和杭州两个地区综合科学课程的实施现状。在此基础上主要从科学课师资的培养与培训、科学课教师校本教研的开展及合作教师文化的培育方面,来探讨综合科学课程的有效实施策略。浙江省和上海市有着二十多年开设和实施综合科学课程的经历,这两个地区的成功经验可为中、西部地区综合科学课程的实施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一、重视综合科学课教师的培养
高师院校培养出来的教师应该满足基础教育的需要,基础教育阶段科学课程实施急需大量合格的科学课教师。目前,高师院校理科专业设置,以分科为主,有部分院校已设置科学教育专业。科学课程要求教师具备综合性的知识结构,要求教师了解各学科的不同特點与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具备探究教学设计与指导能力,要求教师具备教学改革与研究的能力。提高未来科学课教师的素质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实现:一是在原分科理科专业中以必修或选修的形式,开设相关学科的理科课程,为学生学习相关学科的知识提供便利条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完善其知识结构;二是高师院校设置科学教育专业,开设针对性课程来实现。对高师院校科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进行研究,除了开设相关理科课程,还应该开设科学教育理论方面的课程,如科学课程与教学论等,使未来教师明确科学课程的理念、科学课程的性质、科学课程的价值、科学课程目标等;还应开设科学探究、科学实验技能等课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未来教师对科学实验的指导能力。
二、加强在职综合科学课教师的培训
教师培训是有效实施科学课程的基本保证。目前,绝大部分科学课教师都是单一学科出身,所以完善在职科学课教师培训机制,提高科学课教师素质,对推进科学课程实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科学课程实施初期,教师培训促进了教师观念与行为的转变,使教师了解并认同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与目标,认识到科学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增强了教师对科学课程实施的信心与适应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师知识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技能与实验技能。但随着科学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需要深入研究课堂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只停留在课程标准解读层面上的培训,难以满足科学课教学的需要。针对科学课教师培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培训形式单一、培训管理僵化、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差等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改进教师培训工作十分必要。教师培训是一项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培训应面向科学课教学实际,重点研究和探讨科学课教学的特点,及时研究和探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发现和总结教师在教学改革工作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困惑和实际困难。
采取多样化的培训模式,将培训与研讨研修相结合;观摩参观学习与专家指导相结合;校本研修与校外教研活动相结合;分散培训与定期集中培训相结合;专题培训与通识类培训相结合等。多样化的培训模式,可以多渠道、多形式地整合培训资源,可为科学课教师提供更多参与培训的机会。在调研中发现,教师更渴望一种探究式的学习,案例分析式的培训应尽量创造机会让教师参与探究的过程,使教师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成长。教师的专业背景、年龄、教龄、学历层次等不同,他们对于培训内容的需求也有所差异。因此,教师培训应根据每个教师的具体情况,根据教师实施科学课程的不同水平与需求,施以不同的教育,分层次开展培训,即在教师培训中要考虑“因材施教”的问题。同时应根据教师的状态来确定教师培训的目标,根据培训目标来选择培训内容,再根据培训内容的特点等来确定具体的培训方式,使每个教师通过培训都能够得到提高。
科学课教师培训需注意以下四点:第一,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与策略,避免管理僵化。既要加强对学员所学内容的指导和考核,又要把握考核与考察的尺度,以不给教师增加额外的负担为原则,调动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重在教师的参与。请看教师的意见:“我感觉继续教育很浪费时间,有时讲的内容太过激了,听了以后积极作用很少。如果是了解一点的内容,不要考得很严格,增加知识面就好。”第二,科学课教师培训应避免培训人员的一言堂,应以受训教师为中心,重视教师的参与,发挥教师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目前,教师培训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忽视了受训教师是培训学习的主体,他们有自己的兴趣与需要。教师希望真正参与到培训学习过程中,而不是作为一个被动的接受者,等待着别人来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请看教师的建议:“每次区里的培训就是先说说,之后区里先进教师、优秀教师说说自己的看法,究竟他们说的有多少符合科学性难以考证。每次去总感觉到被他们牵着鼻子走,要信什么东西,都是他们说了算。最好培训落到实处。在培训之前,应先给我们提示:要培训的主题是什么,我们自己也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内容。”第三,科学课教师培训应重视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和意识,给受训教师搭建舞台,给教师提供表达与交流的机会,促进受训教师与培训者、受训教师与受训教师的交流。科学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挑战,解决日常专业生活中的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成为科学课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请看教师的认识:“我希望培训能对教学有所帮助,但是这培训就好像是在完成任务。他们为了写个报告,弄个活动出来应付应付,我们就是这样的感觉,这种培训的效果实在难以恭维。”第四,科学课教师培训应重视教师的参与,开展积极的互动,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建立基于学校的富有成效的校本培训制度,把学校建成教师的学习型组织和培训机构。教师培训与校本教研相结合,重视研究的实践性和可持续性,把教学研究与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和在职学习培训融为一体,调动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重视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请看教师的意见:“培训关键要放到学校里去,因为区里培训大多没有互动,培训教师在上面讲,你在下面听。一没有针对性,二没有互动。我认为,应该每个学校都派骨干教师参加,这些骨干教师交叉到各校去培训其他教师,不要太随便!当然,最主要的问题是学校的校本研究要重视,要立足于教师的自主性,才能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三、建立科学大教研组,重视校本教研,培植合作的教师文化
教师实施科学课程时会遇到很多困难与问题,既有教师情感上难以接受的问题,也有教师知识技能方面存在局限的问题,还有课时不够和缺少课程资源的困惑。因此,合作的教师文化对科学课程的实施有着特殊的意义。专业互补的需要和日常教学中所面对的共同问题把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凝聚在一起,加强了同事之间的联系,增进了情感交流,促进了专业成长。
(一)建立科学大教研组的意义
科学课教师的困难主要不在知识量的多少而在知识结构。综合科学课程的知识结构,与分科课程相比,其特点表现在对自然界物质认识的综合性,对物质运动的全面性,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现代性。分科教师一般要进入第二轮教学后才能逐渐把握。成功的统整课程需要教师精通许多学科的知识,如果教师缺乏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技能,就无法注意到知识的内在联系、逻辑与彼此的关联,就不能将这些知识整合起来。因此,他们统整这些学科的能力是有很大问题的。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有利于解决教师知识与技能方面存在的问题。统整课程需要跨学科的知识和探究教学策略,对教学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要花大量精力击学习,在日常工作很繁重的情况下,他们是否有时间高质量地完成是一个问题。单一学科背景出身的教师,只熟悉本学科的教学法,因而造成教学困难,教师信心不足。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有利于解决教学法方面的问题。统整课程的教学无疑需要丰富的科学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否得到充分的开发,会影响到教学效果。而教师们习惯了分科的教材,习惯了以参考书为依据来进行教学。如何开发统整课程资源是一个问题,而且需要投入很多的精力。教师通过合作与交流,共同协作开发教学资源,共享教学资源,减轻了工作负担。请看教师的叙述:“感觉到科学大教研组内教师之间的交流是有用的,大家交流一下,课就相对好上一些。课件,你做一部分,我做一部分,这就是合作。我们的课件都是共享的,然后有什么要改的就互相提一提。有什么资料大家都拿来,资源共享方面做得很好,这对课程实施比较重要。”
(二)建立科学大教研组的必要性与作用
综合科学课程的实施往往需要教师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而找到更多的共同的课余时间,才能进行充分的教學探讨。“进行协同教学最关键的部分在于教学前的合作计划,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一起合作规划统整课程的组织架构,进行教学设计,才可能带出实践上的效果。但对太多数学校而言,协同教学很难处理,一方面是复杂的排课表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教师没有合作习惯,好多就是自行设计再寻求其他教师的配合”。请看教研员对科学大教研组的认识:“我们是希望以教研组形式备课的,校本研修,每个学校应该是要有备课组的,要有综合的大理科的概念。因为,教导处采用年级管理更加方便,因此,大部分的学校还是以年级组的形式备课,更多的是教师间互不往来。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主要是校本研修没有真正做到位,好多条件局限了他们去做,都是为了应付领导的检查。科学课程的实施需要合作的教师文化氛围,以科学教研组的形式备课,所有的理科教师在一起办公,方便了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相同学科教师之间、不同年级和相同年级理科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各学科专业教师的优势互补,促进了教师之间的合作。然而现实情况是多数学校为了便于管理,常常是把同一个年级的教师放在同一个办公室,即教师以年级办公的形式备课、批改作业,进行日常工作。对于科学课程而言,相对来说,以年级组形式办公不如以科学大教研组的形式办公,更加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科学大教研组的建立有助于教师解决知识点方面、教学法方面、教学设计方面、教学资源方面的问题。教师能及时地解决科学课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减少了教学的困难与压力,使教师能够很快地适应科学课教学,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在科学大教研组内,科学课教师与物理、化学分科教师之间就知识的衔接问题进行探讨,化解了教材在知识衔接上的问题,尽可能地避免了教学的重复,使科学课教学内容与以后的理科分科教学内容更加衔接。”请看教师的认识:“我们学校把理科组教师放在一个办公室,这样交流起来就更加方便。我们讲过的一些知识,不单是我们科学课教师之间,还有与物理教师、化学教师之间的交流都是经常进行的。因为互相交流很多,物理教师、化学教师知道应该从哪些方面,从科学课教师没有讲到的方面,他们去补充、拓展、加深。”
因此,学校管理部门领导应当认识到建立科学大教研组能有效地促进科学课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而能够促进科学课程的有效实施。教师的成长是在其所生活的多样化的组织环境中实现的,学校应为科学课教师创设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拓宽科学课教师解决教学困难的渠道,同时应当为更大范围内的科学课教师的交流提供一个空间或舞台,促进不同学校、不同社区之间科学课教师切磋教学,交流教育教学经验,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学校应克服困难,创造条件,为科学课程的有效实施培植合作的教师文化,培育浓厚的校本教研氛围。
参考文献:
[1]王耀村.综合科学课程的认识问题与实施策略探讨[J].全球教育展望,2010(2):84-88.
[2]高洁,胡继飞.初中科学课程实施的问题与对策[J].广东教育,2008(4):45-49.
[3]余自强.浙江省初中自然科学课程改革探索[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4):32-37.
[4]林智中,等.课程组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34.
[5]Drake,S.Planning Integrated Curriculum:The Callto Adventure[M].Alexandria,VA: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1993.
[6]Marsh,C.J.How achievable is curriculum integra-tion?Practices and i8sues[J].Curriculum Forum,1994(11).
[7]王晓平.教师培训:从功能、模式到管理[J].继续教育研究,2013(9):54-56.
[8]盛凤军.社区教育专职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3(2):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