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实训教学中理论与实践操作的优化

2014-10-21 20:08赵东伟
读与写·上旬刊 2014年10期

赵东伟

摘要:了解网络教学实训中知识结构分布,辨别知识结构与课时的关系,充分认识理念与实践操作的依存,把握知识点在实践操作中如何讲解和运用,在中职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正确、合理地将实践操作与理论结合,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关键词:网络实训教学;网络实训知识结构;网络实践操作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9-0181-01

由于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使得网络应用不断普及,网络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课程也成为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程。该门课程的实用性很强,同时变化和发展较快,新知识层出不穷,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对广大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和普及见证着整个时代数字化、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触及到社会的各行各业,也催生了与之相关的人才需求,不仅应用于中职学校的校园信息化建设,也逐渐迈入了他们的课堂,并且由于其很强的实用性备受学生们欢迎和喜爱,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得到丰富的实践操作技能锻炼,将是相关课程体系建设的基础。网络技术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技术,根据社会及毕业参加工作实习的学生反馈的信息。现在不少用人单位以学生是否能维修办公电脑和维护办公网络来衡量他们的计算机及网络水平。故该科目非常有必要在中职学校开设。但是,由于许多学校的实训设备、实训环境、教学内容、管理制度等,对实训教学未能起到很好的支持作用。使网络技术实训教学同社会需求还有一定距离。这就要求实训老师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现有实训设备和环境,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手段达到实训要求。本文主要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通过知识结构的调整及理论与实操时间、作用特点分配,使学生在学习网络技术过程中,不仅仅只能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际设备操作,也能在理论层面得到有效地提高,把艰涩地技术知识变成更易理解与接受地内容,达到效率的最优化。

1.了解网络教学实训中知识结构分布

1.1 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协议,这一部分包含了大量的网络技术基本知识、网络结构的组成、通信方式等网络所需要的知识内容,涵盖量巨大。由于课时量是非常有限的,想要在短时间内了解十分不容易,这不仅仅涉及到网络的一般知识,还涉及到硬件组成、数据通信机制等相关的学科。比如,就其中的网络协议来说就足以让我们开设一门课程,运用一、二个学期的时间来搞懂。

1.2 网络设备知识,这一部分是我们教学实训中重点部分之一。网络的组建离不开网络设备,但对于不同的网络设备来说,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在使用中,不仅只是按层次来区分使用,相同层次的设备也有着很大的差别,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AC、AP等等,每种设备都有着不同的使用要求与功能。比如同样是二层交换机,由于型号、种类不同,命令和功能都有极大的差别,使用者只有弄清其命令与功能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效用。

1.3 网络操作系统的使用,这一部分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就如同计算机的硬件与软件一样,没有了系统软件的支持,再好的网络设备也发挥不了强大的功能。并且这一部分所涉及的内容也极其广泛——Windows、Linux、Unix等等,如果再细分的话涉及的将十分广泛与复杂,而在我们日常生活和教学中常常使用的是两大操作系统,即WindowsServer和Linux系统,在学习和竞赛中必不可少。

2.合理地在教学中对理论和实践操中进行有交换地优化

虽然,前面我们已经把网络实训教学的知识结构清晰地分成了三个部分,但实训操作中,这些部分是相互依托、相互包容的,理论是实践的支撑,每一个实验都离不开大量理论知识的支持,离开了理论的实践是不真实的、也不可能存在;同样,理论也是通过实验或实践来实现的,没有实验与实践就不可能证明理论是正确与实用的,所以说在这三个部分当中必须你中有我、我中为你,不可以割舍。那么如何更好地分配三者的关系、时间和地位呢?我们知道,教学实训是以实践为主,以理论为支撑,用实验去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和实用性,只要能实现理论在实际的应用,完成必要的任务,展示出应有的功能就完成了任务,因此,在实训教学中,理论讲解点到为止,不易纠缠。特别是在中职学校,用理论讲解,使实验进行下去是极不现实的。我们可爱的学生,没有高深的知识,想要去让他通过理论指导实验,无益于天方夜谭。我们知道,在网络实训教学中,网络基础知识、网络设备配置部分、网络操作系统所分配的课时基本为12.5%、50%和37.5%比例,但前面基础知识的12.5%的比例中还要有一部分要拿到网络设备和网络操作系统中去讲才更有实际的意义,否则,只就那12点多的比例去把课时一股脑地用在讲理论上,只能收到0.5%的效果。学生会记住吗?肯定是不会的。如果我们能把这12.5%的理论基础知识合理地分配到网络设备配置和网络操作系统实践操作当中,我想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中职的计算机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千万不要在学生面前讲过多的理论知识,讲的越多效果越差。为什么呢?来中职学校的孩子基础都很差,课都上不进去,你还要讲大量的理论知识,他能学进去嗎?更谈不上理解了。在讲网络设备和网络操作系统时,最头疼的是讲网络协议,可网络协议是哪位老师都要过的坎,不讲,很多实验将不能做下去,但讲了又很多时候不能使学生们理解,这是最让人难过的事情,很多老师想了很多的办法,收效不是很大。我想,最主要的问题是不直观。我们的学生,包括老师自己其实在学习的时候能够直观地看到协议的作用那就很容易听懂和掌握。因此,我们不仿借助实践软件来解决这一问题,比如Packet tracer,不禁能模仿各种网络设备,同时可以很容易知道信息的流程直接而有效地学习各种协议在设备中的使用过程,更加直观地可以理解协议在网络中的运用。为此,我们可以想见,理论的学习与设备实践操作地结合使用,会使教学效率得到高效地提升。如果这样说很多人不会认同,那我们都知道,在网络设备使用和网络操作系统中经常使用的一个知识点,就是对端口或VLAN设置IP地址时、在对主机设置IP地址时,老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怎么填这个地址和掩码,但这就使学生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要这样填呢?其实,在讲网络构建或网络技术等课程时,都会把这一知识放到网络基础知识部分去讲,或三四课时,或五六课时,讲完这些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在网络设备或网络操作系统中应用,学生要么忘记,要么记住的很少,在应用时又要从新去讲解,这样的结果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而得不到应有的效果。所以,能把这个知识点放到应用时去讲解会更加直接地让学生接受,理解的也会更加深刻,特别是在网段的划分上能充分认识到IP地址与子网掩码的关系,比如,为什么192.168.1.67/25和192.168.1.67255.255.255.128是一回事。

网络实训的知识结构虽然划分了三个部分,按照课时比例也分别划分了12.5%、50%、37.5%,但并不是绝对的,不同的教程、不同的教师会把这些按照个人的经验划分成不同部分和比例,但在理论与实践操作的分配上,如果只是按照理论后实操的步骤去做,会使课程难以维继下去,对于这一点,我想中职的教师都有相同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