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语文课堂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2014-10-21 20:08景艳伟
读与写·上旬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创新课堂教学

景艳伟

摘要:语文教学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9-0121-01

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培养创新人才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创造力的培养是每个教师应面对的重大课题,课堂是培养创新意识的主战场。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下面谈几点个人体会:

1.引导发现,激活学生的兴趣思维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研究也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探索它,认识它;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特有的意向,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发现新事物的乐趣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源头,引导发现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索,发现事物发展的因果及其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快乐学习法。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主动求索,把新信息和已知信息结合起来,纳入已有的认识体系,从中寻找某些联系,并更深入的去探索,从而有所创造。如讲授《狼牙山五壮士》一课,就扣住"壮"字进行设疑: 为什么不用"战士",而用"壮士"?五壮士"壮"在哪里呢?这样,从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主动探索的地位,既给学生指明了学习方向,又激发了他们思疑解惑的欲望,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急于读课文,去寻求答案。下面紧扣"壮"字这个疑点,并针对提出的问题,抓住文中能体现"壮"的语句,引导学生认真研读,分析探讨,步步深入,学生体会到了五壮士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受任于危难之际的"壮志";感受到了他们诱敌上山,英勇杀敌的"壮行";领悟到了五壮士面对生与死两条道路抉择时的"壮举"以及宁死不屈、英勇跳崖的"壮烈"。这样,学生对五壮士"壮"的光辉形象便有了一个较深刻的认识……

纵观这一教学过程,教师的作用始终体现在"导",体现在"引";学生则完全在主动探索,在寻求发现--老师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全激发出来,大家像听故事一样,急于想找到答案,解决问题。这种课文让学生读,问题让学生想,疑难让学生议,见解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在民主、融洽、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进行的阅读实践活动,给学生思维的发展提供了自由的空间,收效无疑非同一般。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而且还能在不断的"新发现"中激活他们的创造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

2.提倡争辩,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造心理学认为,学生间对不同见解的争辩,是创造力发展的激素。课堂上,学生对同一问题的认识有差异,这是必然的。有差异,就可能有争辩;有争辩,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会大大增强,个体潜能就能得到尽情发挥。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创造性一般与个体的智力、个性以及知识有关。因此,课堂上经常鼓励学生发问、争辩,可凸现学生个性,唤醒个体创造的潜在意识。如教学《在仙台》一文,在作了较为详尽的时代背景介绍后,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鲁迅先生为什么把在仙台受到的优待比作"胶菜"、"龙舌兰"?你们对这种"物以稀为贵"的优待有何看法?过了几分钟,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认为这种关心是"虚假"的,有的则认为这种照顾是真诚的。两种意见针锋相对,谁也说服不了谁。为了把讨论引向深入,我又"火上浇油":持两种意见的同学都从文中找根据,看谁理由更充分。持第二种意见的学生接连找出腾野先生认真细致批改中国留学生的讲义、严格要求订正血管图、担心"我"不肯解剖尸体的事实。持第一种意见的同学也不甘示弱,指出:作者这里用了"大概""颇受"等词,而且自比为"胶菜"、"龙舌兰"……僵局中,我作了两点说明:一是当时日本军国主義鄙视中华民族的气焰十分嚣张,但像腾野先生这样的日本人大有人在,他们是没有民族偏见的;二是鲁迅先生当时怀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到日本学医,侨居军国主义统治下的日本,饱受刺激,乍到仙台受到殷勤接待,产生怀疑在所难免,从而使意见趋向统一。"书到用时方恨少,辩论常使思路清。"教学中,教师应就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倡争辩,让学生充分讨论,积极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把学过的知识灵活运用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就会有创造。

3.启发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想象是思维的体操,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驱力,是人们对头脑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因素,经常进行想象训练,比如朱自清先生的《春》,借助多媒体教学再恰当不过,许多地方都如诗如画,仅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一段,其中 "偷偷、钻、嫩嫩的、绿绿的"等生动的词语就足够学生细细咀嚼、推敲,及时的配以多媒体画面,让学生在直观的春草图中去感受春之勃发与生机,去想象小草如何破土而出的情景,效果不是更好吗?

想象的空间是无限的,有的事物是尚未感知过的新形象;也有的是现实生活中我们见到过的。多媒体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丰富、可感的生活信息,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能够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学习的舞台,从而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又如《孔乙己》的结尾,不言而喻,孔乙己肯定是活不成了,但是作者也没有明确的写明孔乙己死了,教师难道不可以启发一下富有同情心的学生?让学生给孔乙己安排一个美好的归宿又何尝不可呢?通过想象,进行改写,刻画一下死而复活的孔乙己如何穿着长衫风光的情景,进一步揭露旧社会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所以想象具有"创新"的特征与内涵。在课堂教学中,凭借教材的想象因素,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想象王国,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意义无疑是重大的。正因为如此,爱因斯坦才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

当然,让创新走进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教师因材施教,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长期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郑金洲. 上课的变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 郭元祥. 教师的20项修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 胡谊. 成长的阶梯——成为专家教师之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创新课堂教学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