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语文美育与学生人格形成的关系

2014-10-21 20:08杜艳梅贾树林
读与写·上旬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陶冶美育人格

杜艳梅 贾树林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9-0111-01

语文教育的人文性、情感性本身就是一种审美过程,在培养学生健康审美,陶冶高尚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语文美育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语文美育不能离开语文本身,不能抛弃它的学科性,在充分发挥语文工具性的基础上,渗透人文性,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自由的空间。同时还能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尽情的发挥,尽情的表达内心真实的情感,使学生思维灵活,想象力丰富。语文教学要把精神培育放在首位,发挥语文的情感性、人格性、思想性,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逐步内化为精神力量,真正实现学生健康成长,形成理想的人格。

1.语文美育引导学生向善

语文即生活,生活中我们运用语文,实践语言,语文教学也可以说是生活的教育,它不仅教给学生语文知识,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也引导学生向善。无论是简洁的诗歌,还是优美的散文,都给我们以优美、典雅、真挚的享受,启迪我们的心灵,陶冶我们的情感。如朱自清的《背影》中那份浓浓的父子情;鲁迅的《藤野先生》中那满腔纯洁的师生情;冰心的《荷叶 母亲》中作者对自然的感悟,对人生的热情,对母亲的敬爱。学生品读着文字,净化着灵魂,获得知识的同时,也懂得了要感恩,应热爱生活,必须珍惜亲情,并幻化成一种内驱力,成为学生生活、学习的动力。在美的陶冶中,丰富学生内心世界,让健康美好的追求伴随学生的生命历程,使学生成为有修养的人,成为有健康人格的人。

求"真"向"善"是美育的核心。语文美育所蕴含的健康情感决定了它"向善"的独特功能。思想道德教育遵循以理服人的政治原则,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善恶,完全依靠道德规范来约束学生。而中学生生活阅历较浅,文化底蕴尚不丰厚,再加上其心理发展的特殊阶段,通常对政治化的约束教育缺乏"感性"的力量,而语文美育则具有无可替代的优越性,成为疏导学生心灵,培养学生向善的重要形式。语文美育凭借其生动、活跃、透视着生命气息的文字去陶冶人的心智,感动人的灵魂。实现心育与美育的和谐统一,用美来引善,学生无形中受到感化。语文美育真正走进学生心里,以"情"感动人,以"爱"感化人。

2.语文美育激励学生求真

注重于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智育,多年来备受推崇,主要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知识层次,形成独立学习的能力,而语文美育则是求得一个"真"字。以美启智,学生在欣赏美,感受美的同时,习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读写是语文教学的主旋律,学生能用我手,写我心,真正表达心中的美,才能演奏出中学语文教学的和谐旋律。真实的生活,决定了作文的真实性,真情实感是作文的生命之源,作文展示的应该是学生的人格魅力,反应的应是人性的美好与真挚,常言说:文品如人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作文引导应从心灵引导开始。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具备开阔的心胸,拥有真诚的人格是语文美育一个重要的任务,做真人、讲真话、吐真情,以生活积累为素材,以真情实感为生命的文章才是充满个性的好文章。语文美育不仅在写作中激励学生求真,在处事原则方面也时时告诉学生真诚。如《皇帝的新装》一课,这是一出多么荒唐可笑的闹剧呀!愚蠢昏庸的皇帝,自私虚伪的大臣,在人生的舞台上演出了他们最丑的角色。深刻的告诉我们,应保持童心、无私无畏,做一个敢说真话的人。只有真正发挥语文美育的激励作用,才能提升学生人格修养。

3.语文美育健康学生心灵

语文离不开生活,语文教育也就是生活的教育,同时也是审美的教育,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之美,感受生活的美,从而品味美,创造美,给生活注入阳光与活力,生活才更有意义。一切语文资源都是得天独厚的美育载体,我们要充分发挥它们的优势,提高学生的修养,培养健康的人格。

3.1 语文教材中优美的作品,塑造了许多成功的人物形象,他们身上展示着一种人性的美。这种美不仅表现在外在的形象上,还蕴含于内在的品质和思想情感中。学生在阅读中受到美的感染,美的陶冶,内心产生一种追随的心愿,这种向善、嗜美的情感驱动成为学生心底的欲望,逐步形成完善的人格。如:鲁迅的《风筝》一课,生动刻画了鲁迅无情地毁坏弟弟的风筝的细节,把少年鲁迅刻画的粗暴,凶神恶煞,甚至冷酷无情,扼杀了弟弟的追求和梦想,留给弟弟的只有满目的绝望。我们的情感自然随他去了,不禁为弟弟不平,对鲁迅懊恼。然而细想回来,这是鲁迅在刻画自己呀,有谁会用如此淋漓尽致的语言在极力表现自己的无情,不得不让我们反思,心灵为之一震,鲁迅严于解剖自己,毫不留情,严于自省的精神又是多么可贵!学生感受到了鲁迅伟大的人格,对鲁迅的尊敬之情已融入心中,留在学生心里的还有感動,还有人性的美,还有模仿的欲望,对学生人格的培养也是显而易见的。

3.2 环境美也是语文美育的重要课题。优美的环境也给人以美的感受,朱自清的《春》是很有代表性的作品,文章为我们展示的五幅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雨图、春风图和迎春图,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借助联想和想象,展示了生机盎然、活力四射的春天美景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融入其中,同时还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一草一木,一言一语,都融入了作者真挚的情感,是一种人情化的自然美。而这一切又从侧面表现出作者健康的情趣、积极的生活态度,进而焕发出人性的美感。学生自然领略到朱自清心中的美,也幻化出自己心中的美,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激发了对祖国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学生情志,在这种美育的启迪中,学生健康的人格自然会形成。

3.3 语文作品离不开意境的刻画,意境是作者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示的生活情景,达到景与情高度统一的一种境界。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壮丽无比,气势非凡,历历在目,而且意蕴深厚,描绘了美好的意境。学生通过感受这种意境美,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把美留在心中,启迪了学生心灵。

3.4 另外,那些哲理深厚的优美散文不能不让人折服。《热爱生命》则透视着深刻的哲理美,语文中渗透美育,使学生懂得应该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懂得应该利用好生命的每一刻,展示人生的精彩,从而有利于学生理想人格的形成。

发挥语文教学的情感因素,将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奏响学生心中美的乐章,美化学生纯洁的心灵,充分发展他们的好奇心、创造力,使学生心灵中充满阳光,照亮他们的人生,使语文教学真正实现美育与情育的统一,才能达到知识教育与健康人格的培养。

猜你喜欢
陶冶美育人格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Possibility to break through limitation of measurement range in dual-wavelength digital holography∗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从“涵养美感,陶冶德行”到“立德树人”——听王安国教授谈“音乐教育的‘原点’问题”有感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陶冶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