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自改作文能力

2014-10-21 20:08洛桑次旦
读与写·上旬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习作文章作文

洛桑次旦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9-0109-02

人们常说:文章是改出来的。小学生作文能力包括"作""改"两部分,学生学习自改作文就是完善对事物的认识和表达的过程。这个"改"应该包括别人改和自己改,但主要是自己改。可见,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培养这项训练很有必要。在小学基础教育阶段,贯彻语文教学大纲,养成小学生自改作文的习惯和修改作文的能力,直接关系到作文水平和写作能力的不断提高,也是小学作文教学的要求之一。因此本人谈一些如何培养小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体会。

1.注重引导,激发自改兴趣

在作文教学上从低年级看图写话开始就要着手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要培养学生朗读草稿的能力,指导他们从一字一词一句地朗读中发现出不通顺不连贯的句子,写错的字,光指导学生自改,再同桌互改,而后誊作文本交给老师批,并写上鼓励性的评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关键是要激发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兴趣。要想引起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应注意一下几点:

以教师自身魅力来吸引学生。因为,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敬慕之情的,会被迁移到教师所交的那门学科上,形成他们对这一学科的兴趣。为了得到学生的喜爱、信任和尊敬,每次习作,我都要和学生一起研读、讨论、写作。

以知识本身的趣味来吸引学生。即利用班会和上课时间,可给学生讲一些古今中外许多著名作家修改文章的故事和名言。(1)如,叶圣陶先生对文章精雕细刻的故事,著名语言学家朱德熙先生一丝不苟评改作文的故事。(2)学名言。组织学生搜集那些浅显易懂的修改作文的名言。如,"鲁迅先生的: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把可有可无的字、词、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又如,托尔斯泰的:"必须永远抛弃那种认为写作可以不必修改的想法,改三遍、四遍,这还不够"等。让学生感受到修改作文的重要性。让学生懂得文章写完后反复修改,不但能使作品完美,更是动人光芒,给读者以美得享受,更有利于自我提高写作水平和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学生自己取得的成绩来鼓励学生。学生的求知欲可因教师的教育得法而愈加强烈,也可因教师的不得法而被扼杀。一个懂得教学艺术的教师,教学中总能依据学生心理,诱导学生积极思考,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班上张贴个别同学的原作和改作,组织学生读一读,议一议,使习作者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也使其他学生悟出好文章是反复"改"出来的。使其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成功,从而感到学习的欢乐,获得奋发向上的动力。

2.教给方法,养成习惯

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培养学生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不仅可使文章质量更好,而且能培养学生办事严肃认真、有责任感的好品质。因此作文自改的方法如下:

2.1 反复朗读,多次修改。我们知道,学生对于语言的敏锐度,主要是从朗读中体会出来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正说明了这一点。故此习作完成后,让学生反复朗读。学生作文写好后,可先让他们大声朗读,看看文章的结构布局是否合理,有没有之口的词句。然后,让学生轻声读,边读边推敲、揣摩,多问几个为什么,在进行全面修改使之达到语句通顺、内容得体。最后,有感情地放声朗读,让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借助语感,看看自己的习作是否朗朗上口,同一个内容,同样一个意思,能不能换上一种具有时代气息的说法或用上掌握的词汇、句式及修辞手法进行提高性修飾、润色。通过反复朗读,经历发现——修改——提高三个过程,将使学生有效提高自改作文的能力。

2.2 一文二作,变作边改。小学生作文是一个审题、选材、表述的过程。其实际操作往往具有突发性和限时性的特点,故此,学生成稿往往较仓促,大多作文存在考虑欠妥的通病。所以,同一个题目、同一个题材,让学生再次习作,使他们对初次作品进行比较大的修改,也是提高他们自改能力的有效办法。

3.做示范,明确步骤,换形式——授法

教师的示范,不只是体现在批语上,对修改符号也要统一。批改方式上给学生一个很好的示范,可使他们终身受用。如果教师在评改作文时使用的修改符号不统一,学生在自改时,也会常常套用教师的批改符号,因此不规范。要求学生不但要学习叶圣陶、欧阳修等古今著名文学家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修改文章的良好品质,而且能运用修改一段话。

3.1 做示范。即老师借用教材参考书中精彩修改片段写成大字报,引导学生明白修改方法:(1)把长句段成短句;(2)把不准确的地方改准确;(3)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4)删掉重复啰嗦的词句;(5)增添一些词句把意思说清楚完整;(6)改正错别字和用错的标点符号;(7)调整语句顺序,使内容连贯。

3.2 明确步骤。既要求把学生修改作文时分成四步走:读-找-改-查。具体地说,第一步"读"就是轻读全文,明白主要内容;第二步"找"就是从字、句、标点符号等方面找毛病,做上记号;第三步"改"就是想用什么符号,怎样改,为什么这样改;第四步"查"就是修改后,仔细读一遍,看效果如何。

3.3 换形式。即在修改作文时,或采用教师批学生改,或自改,或互改;在评讲作文时,或师写评语,教师的批语,是最好的对学生"改"文的示范,教师的批语必须明确、具体、富有启发性,适合学生心理。或"精批细改",为学生进行书面上的讲解示范,使其加深对有关写作知识的理解,明白有关批改符号,以"师批生改",引导学生自己思索,自己动手修改,使其不断积累"改"的经验,明白"文成于改"的道理。或"精批粗改",选有代表性的文章,让大家讨论,集体修改,领会文章的优劣得失,使其明白修改的目的、方向、内容等。或"互批互改",让学生取长补短,相互交流促进。或"面批面改",有针对性地面授机宜,使其明白修改文章的原则和方法等。(1)当场修改,反复修改,修改旧作——导练;(2)当场修改。即要求学生在写作时不查字典,不向同学咨询,一气呵成完成手稿。然后让学生自改,并简略写成修改理由。这样做,在于培养学生先思后行,慎重下笔的习惯。(3)反复修改。即要求学生要反复思考,多次修改,不断给自己的习作修改、润色。(4)修改旧作。即由于学生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词汇量不断增加,当再次看自己过去的习作时,有时会惊喜地发现自己的作文毛病。这样,学生自改起来往往有收获。

4.优化训练,促进提高

4.1 结合阅读课文教学,促进自改。教师可结合课文教学渗透自改意识,加强训练,让学生注意抓住细节描写;不至于文章空洞乏味。

4.2 典型作文,集体修改。即学生作文后,教师不要急于盲目地下笔批改,先把学生作文浏览一下,根据习作训练的要求,概括出优缺点,找出存在的共性问题,选择一二篇典型文章,引导学生集体修改。然后,学生再动手修改自己的作文。

5.互评互改,共同提高

教师应从学生的基本心理出发,营造民主修改的气氛,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和教师指导的交互作用,文成修改任务,培养自改能力。为了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师可把学生分成几个自改小组,每个小组由好、中、差三类学生组成,在修改过程中,让后进生在良好环境中体验到自己的力量:中等生和优等生在帮助后进生过程中,也能相应提高自己的修改水平。通过学生互改,既发挥了群体作用,又调动了个体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修改的能力。

总之,我在教学中常抓不懈,注意营造改文章的良好环境,把改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因此,学生习作兴趣普遍得到提高,认识到自改作文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整个过程中,我注意凭借语言文字,传授修改方法,组织学生常自改作文,因而学生自改作文能力也得到增强,不少同学已经养成一丝不苟修改习作的习惯。

猜你喜欢
习作文章作文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