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2014-10-21 20:15孙春丽郭丽莉
校园英语·上旬 2014年10期
关键词:培养策略高校

孙春丽 郭丽莉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对外交流需求的日益增大,对翻译从业者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高校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需求,全新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已成必然 本文作者论证了建立辽宁省全新高校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性,并就如何构建全新模式提出了探索性建议。

【关键词】应用型翻译人才 高校 培养策略

在改革开放和全球化的今天,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活动日益增多,翻译,尤其是应用型翻译,作为国际间沟通的有力工具,在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改革开放政策不断深化,经济科学与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迫切需要大批应用型翻译人才。因此,如何建立和健全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更快更好地培养出大批符合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应用型翻译人才,成为我省各相关领域尤其是各高校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改革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的必然性

国内外市场对大量应用型翻译人才的迫切需求及高要求,与目前国内高校翻译人才的培养现状之间和翻译专业毕业生应用翻译能力的欠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构建全新的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已成必然。

1.市场对应用型翻译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加大。从市场需求来看,中国可谓翻译大国。全国目前有职业翻译6万多人,相关从业人员超过50万人,专业翻译公司3000多家,但能够胜任翻译工作的合格人才缺口高达90%。市场上高水平的翻译者大约只占总数的5%,而且往往集中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少数经济发达的城市。翻译能力的薄弱已成為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交往中几个急需解决和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如今,翻译公司对翻译人才的需求更是不断上涨,翻译公司的服务业务范围涉及金融、外贸、财经、机械、医疗、家电及运输等领域。可见,翻译市场正逐步扩大,而从需求量上看得出翻译人才需求缺口很大。

2.学生的翻译能力与市场要求相距甚远。高校是翻译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 到目前为止,全国约900所高校拥有英语专业,这些高校在高年级阶段都开设至少一个学年的英汉汉英翻译课程,然而大部分毕业生感到在学校翻译课程中所学知识有限,与实际的翻译活动差距较大,甚至有的毕业生抱怨在校所学的翻译知识根本无用。英语专业毕业生实际的翻译能力远远达不到专业八级考试的要求,更无法谈及应用翻译的能力。学生在毕业之前,几乎没有接触过应用文体翻译,没有参加过与翻译有关的一些社会实践活动,造成了翻译教学与毕业生社会实践的严重脱节,导致学生翻译实践能力较差,毕业后多数不能适应工作需要。

二、辽宁省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构建

要在辽宁省构建新的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满足国内外市场对该类型人才的需求,高年级翻译课教学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把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特别是应用型翻译实践能力放在重要位置,以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的需要。

1.课程设置。辽宁省外语专业翻译课一般从三年级开设口译、笔译、英译汉、汉译英等课程。我省的翻译课多偏重文学方面的内容,教材方面也不尽如人意,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相距甚远, 因此,改进我省翻译课的课程设置是必要的。在翻译课程体系中,我们可以从公共基础课、 英语专业基础课、翻译方向模块课、翻译方向任选课和跨学科课程几个方面考虑,设置四个板块的课程:一是语言基础技能课程:包括英语语言基础技能课,汉语语言基础技能课,以及英汉语言对比类课程,为后期的翻译核心课程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二是翻译核心课程:包括: 语言学、英汉互译、口译、连续传译、实用翻译等。通过不同的专题翻译训练和辅助实践,培养学生英汉两种语言的转换能力和现场应变能力;三是专业翻译选修课程:包括经融商贸类,科技类,新闻法律类,文化类等,供学生向专业翻译方面延伸;四是翻译实践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实行校企互动,紧密结合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使学生有效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工作实践,增强翻译实践能力。

2.教材设置。选取教材当以学生为主体,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实用翻译教学与普通的英语翻译教学有着明显的不同,普通英语翻译教学讲解英语语言的普遍现象、训练学生的基础翻译技能以及完整而系统的理论。实用翻译教学重点以传授与行业相关的英语语言知识和翻译技能为目的而不在于过深过细地探究英语语言的系统知识。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应用型翻译人才,就必须改革以文学翻译为主的教材内容,进行各种文体的翻译练习,增加大量的实用类文本翻译,包括商务、旅游、科技及各种应用文的翻译等,特别是增加有关地方经济、文化企业介绍、及产品宣传一类的文体翻译。这样,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各类文体和语篇的不同功能交际目的及相应的翻译策略和方法,还可以了解地方经济文化类语篇的翻译原则、策略和方法,在翻译中做到有的放矢,真正起到文化交流内外沟通的作用 这样调整后,文学类语篇应基本占所讲授与练习语篇的20-30%。

3.教学改革。强调夯实语言基本功,扩展双语翻译基本知识,培养较强的翻译能力是在本科阶段翻译人才培养方面的首要任务。第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翻译能力为中心的培养原则,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而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在教学形式上,要求教师精讲多练。 第二采用多元化教学形式。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任务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和自主学习法。改变传统翻译教学中“教师讲解-学生练习-教师讲评—学生修改”的教学流程。第三更新教学内容。注重翻译材料的选取和收集,选择“新,真,全”的训练材料,对学生进行“反 复性实践”教学和“任务翻译法”训练。改变学生想学的内容与课堂传授的内容脱节,学生所学的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状。 第四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 包括网络、数据库等技术在内的多种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方法,进行学生与课程资源之间的互动,学生与教学环境之间的互动,实现个性化、自主化学习。 第五加强翻译实践教学。“翻译能力不是教会的, 而是练就的。”因此,实践环节是翻译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实行校企互动,紧密结合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使学生有效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工作实践,以便今后更快更好地适应翻译工作。

4.师资建设。建设一支与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具有较高翻译专业应用技能的师资队伍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第一拓宽专业视野。翻译专业教师可利用提升学历和参加国内外各种相关的教学或学术会议,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翻译理论水平,了解翻译最新信息并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第二加强专业实践。专业实践是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最重要的部分。教师可利用授课之余承接翻译业务,深入企业或参与重大经贸合作有关的翻译实践。这样,教师可以了解翻译行业的本质,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回到课堂才能真实有效地将翻译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技能传授给学生。我们在让教师走出去的同时,也可以将企业专家请进来,使教师对现代翻译产业整体面貌和具体生产流程有更加细致的了解。

结语:随着我省经济的发展和国际交流 的日益频繁 ,高校作为新世纪翻译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也应与时俱进,传统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时代所需,建立健全新型高效的辽宁省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我们要运用先进的翻译理论有效指导应用型翻译的实践和教学,开辟提高翻译教学质量的新途径,为新世纪社会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2]刘和平.论本科翻译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J].中国翻译,2009.

[3]穆雷.建设完整的翻译教学体系[J].中国翻译,2008.

【基金项目】2014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2014lslktwx-18)。

猜你喜欢
培养策略高校
管理类本科生就业能力构成分析及培养策略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