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冬梅
一堂课有好的开头,犹如一台好戏的序幕,又似乐章的序曲. 在教学时,教师创设出好的课堂开头,在上课一开始就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才使他們能情绪饱满地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由此可见,教师对新授内容的巧妙导入,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课中,常见的课堂导入有以下几种.
一、以旧带新,促其迁移
在教学新知识时,要先复习旧知识,由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从而促进知识的迁移. 在四年级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时,就可采用以旧带新导入法. 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先出示一组万以内的数,让学生读完后,说出万以内数的读法法则,这时教师可以问:“刚才我们复习了万以内数的读法,那么比万大的数,如五位数、六位数、七位数、八位数等这些较大的数怎么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 ”这样,从学生原有知识出发,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体现了课堂的连贯性,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二、联系生活,结合实际
新课标明确指出:“生活是一个大课堂,蕴含丰富的课程资源,远离生活就意味着让学生们失去课程的另一半世界. ”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生活的基础之上,学好数学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因此,设计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点,将数学教学的内容生活化,将学生的生活经验纳入课堂. 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这堂课时,师问:同学们,你们逛过商店吗?谁来说一说逛商店的一些经历和体会?师:这个星期天,淘气和妈妈一起来到商店买玩具,妈妈给淘气挑了一个标价24元的玩具,淘气自己挑了一个在6元至9元之间的玩具,可以怎样买?请你们同桌合作选一选,看有哪些不同的买法;再算一算,共花了多少钱?教师设计一个与学生生活经历接近、学生感兴趣的选择购物的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先进行抽象,抽取数学模型,而后自主研究如何计算,便可以增强学习的实效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开门见山,明其目标
直接导入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导入新课的方法,在许多新知识的传授中经常用到. 教师在上课的一开始,就点明本节课所讲的课题以及问题的重点,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完整清晰地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导向,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教学中来的方式. 这种方法要求教师语言精练、简短、生动、明确、富有鼓动性,使学生产生一种需要感、紧迫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较适合中高年级的学生. 在讲“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教师直接板书课题: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会想到什么?生: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师:大胆地设想,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有什么共同之处?由课题直接导入新知学习,简单而有效.
四、创设悬念,激其求知
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 课的一开始,教师就合理巧妙地设置悬念,便可以充分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的思维推向“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非达”的愤悱境地,激起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探究愿望,从而把学生带入更广阔的数学天地. 在教学“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先写出一个数“248”,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2”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师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5”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不能.”接着,老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2、5整除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 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
五、巧用故事,激其兴趣
“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生动有趣的数学故事令人终生难忘. ”故事的魅力是无穷的,故事能在第一时间抓住小学生的注意力,它能把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更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先讲故事:唐僧师徒四人一路走来,口渴难耐,孙悟空找来了一个西瓜,说:“我们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一份. ”这时,八戒对师傅说:“师傅,我吃得多,一块太少,给我两块吧!”师问:“大家说给他两块,行吗?”生:“不行,这样不公平. ”师傅这可犯了难,悟空过来说:“师傅,没事,就给他两块吧!”说着,把西瓜平均分成了八份,给了八戒两块. 师:大家说八戒多吃了吗?生大声说:“没有!”师又问:“为什么?他不是吃了两块吗?”生说:“八块里面的两块和四块里面的一块同样多. ”师说:“是这样吗?”学习了下面的知识,我们就明白了. 用讲故事导入新课,可以把枯燥无味的导入新课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巧借道具,直观感知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 ”动手操作过程也是知识学习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探究过程. 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很难持久集中. 教师可根据这一特点,使他们在情境中思维,在活动中思考. 在“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时,(1)先把10根小棒,一双一双地摆,可以摆几双?(五双)(2)10根小棒,每三根摆一个三角形,可以摆几个?(三个)还剩几根小棒?(一根)还能摆三角形吗?(不能)为什么?(不够了)(3)10根小棒,每四根小棒摆一个正方形,可以摆几个?(两个)还剩几根?(两根)还能摆吗?(不能)为什么?(不够了)师:“我们就把剩下不够再分的部分叫余数. ”这样,帮助学生实现由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的逻辑思维.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导入的方法远不止以上几种,如猜谜语、实物演示、做游戏、听音乐,等等. 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不管选用什么方法导入新课,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 从而唤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参与到妙趣横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