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培发
【摘要】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是音乐教育专业必备的两大素质。优良的音乐专业素质是从事音乐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教师能够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必备条件,而高水平的人文素质是各专业都须具备的,对音乐教育专业而言,则是培养全面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是成为一个优秀音乐教育者的责任。但目前我国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令人人担忧。文章从音乐教育专业人文素质和专业素质的概念出发,分析了培养这两种素质的重要性,概括总结了我国当前人文素质和专业素质培养的现状,提出了两种素质的培养建议。
【关键词】音乐教育专业;人文素养;专业素质
2011年,我国颁布《全日制音乐课程标准》,在音乐教学方--面确立了全面素质教育理念,为“十二五”以及未来我国的音乐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对音乐教育专业的人文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音乐教育专业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概述
专业素质和人文素养是音乐教育专业的基本素质,也是作为教育者教育实践素质和创新素质的基础。专业素质对于音乐教育专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音乐专业素养之于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正如米饭之于饮食,是基础性和关键性的要素。而教育者的人文素质如师德、文学等素养都是作为教育者所必备的,师德甚至是作为音乐教育者最根本的要求。音乐教育者如果专业素养不足,教学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还可能误人子弟;如果缺乏人文素养,其教学就只是技术工作。人文素质的提高,有助于教育者和学习者对作词者和作曲者的思想情感的更深刻的领悟和理解,从而真正进行艺术表演和艺术创作,提高教育者和学习者的艺术素养和水平。
(一)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源于“人文主义”,是相对于“科学主义”而言的,强调对人的生命、人生价值和意义的关注,注重人的精神追求、理想信念等。人文素养典型如琴棋书画、历史、文学、哲学、心理学、政治法律等。切实提高音乐教育专业的人文素质培养水平,不仅是每位音乐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教育部门的刻不容缓的任务。
首先,师德是音乐教育者首要的人文素质。师德是教育工作的核心,其内涵为“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师德规范包括愛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等。要提高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师德素质,高校教师不仅要通过传授丰富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专业水平,还要以自己高风亮节的道德情操影响学生。
其次,音乐作为生活的艺术,与其他生活艺术如民俗、文学、宗教、历史等人文学科密切相关。高校教师在教学时应把深具艺术感染力的内容进行发掘并展现给学生,艺术本身的展示才是对学生的最后人文素质培养,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艺术素养。音乐教育专业学生高水平的综合人文素质是其音乐学习和音乐创作的源泉,培养这种具备高素质综合人文素养的学生,是高等师范学校的光荣使命。
(二)专业素质
音乐教育专业的专业素质培养是高校的基本任务。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不仅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技术或技巧,更是帮助学生形成全面的音乐素养。钢琴、声乐、钢琴伴奏在音乐教育专业的基础必修课。钢琴基础技能的学习要掌握钢琴弹奏的技巧,这是钢琴伴奏的基础。只有充分发挥钢琴、声乐、钢琴伴奏等的综合运用能力,才能完美地演绎音乐。此外,必须为他们提供舞台表演机会,通过艺术实践,真正提高其专业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其未来的教学示范能力。
二.音乐教育专业人文素质和专业素质培养的意义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是专门为全国各级学校培养音乐教师而设置的。该专业学生必须有良好的人文素质,才能在未来的实际教学中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不辜负社会和孩子父母对音乐教学的期望。人文素养培养的意义如下:
(一)高水平的人文素质是时代对当代大学生的根本要求
知识经济时代,求职者不仅要具备优秀的专业素质,还要有其他方面的能力。也就是说,良好专业素质加上高水平的综合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在综合能力方面,人文素质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腹有诗书气自华”,良好的人文素质能自然展现自己的文化内涵,也更容易被社会所接受。
(二)强化人文素质培养是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的需要
科技的发展让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而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又必须满足各方面要求。体现在教育领域,一方面对学科要求日益提高,研究更加专业化,新学科不断产生,边沿学科持续出现;另一方面,各学科间的渗透更加广泛和深入,尤其是自然学科与人文社会科学的联系融合不断加快。这就要求高校教育必须实行综合化。在音乐教育方面,我们要对学科进行重新定位,在确保音乐专业培养的中心地位不变的基础上,广泛引进其他人文专业知识甚至自然科学知识,真正为社会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这样才能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有熟练的专业技能,也掌握全面的音乐知识,还具备综合的的人文科学素养。
(三)音乐教育专业人文素质培养是教育创新能力的要求
单纯的音乐专业教育不仅不能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还严重桎梏了音乐专业学生艺术创作能力。通过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广博而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也能为社会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
三.音乐教育专业人文素质和专业素质培养的现状和问题
如上文所述,良好的人文素质是当代大学生的必备素质,对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别具意义。但我国当前音乐教育专业的人文素质培养的现状令人堪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教育行政部门政策问题
首先,音乐教育专业文化课录取分数线过低。高校录取时,音乐专业学生的文化课录取分数线明显过低,一定程度上造成所招收的学生人文素养偏低,影响了其在高校的综合能力培养,进而导致该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普遍落后。其次,高校教育思想观念存在问题。高校教育对人文素质教育的理解和重视不够。高校领导思想观念落后,对人才培养目标理解错误。注重操作技能的培养,漠视学生基本人文素养的养成。片面强调音乐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授,造成学生人文素养上严重的营养不良。只要音乐唱得好,其他都无所谓。当前的课程设置和考核标准也使音乐专业学生对音乐基础理论、文学、教育心理学等人文科目兴味索然,不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二)高校教师缺乏人文素质培养的意识和能力
高校教师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认识和重视不够,认为“一技在身,吃穿不愁”,轻视人文教育,甚至有教师否定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这也导致教学方法落后,不注重对教学中人文因素的发掘,更遑论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熏陶。而部分音乐教师的人文素养有限又注重学习,直接影响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三)部分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对人文知识缺乏兴趣
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大都文化底子薄,知识结构不合理,为“扬长避短”,厌恶逃避对“令人头疼”的人文知识的学习,“一心只读音乐书”。加之音乐教育专业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管理的疏忽,人文科学在音乐教育专业被“束之高阁”。这不仅会使学生缺乏基本文字能力和交际能力,还容易使他们对人生理想和价值取向迷惘,形不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校园文化环境差使人文教育误入歧途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改革的深入,国内外的各种思想观念、流行风尚进入校园,一些腐朽、堕落的思想观念严重污染了高校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造成严重障碍,甚至使一些学生的人文思想误入歧途,如迷恋色情、暴力,追求毒品、赌博的新鲜刺激等。
四.音乐教育专业人文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培养建议
针对上文中音乐教育专业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教育行政部门要改变观念,与时俱进设置教学课程
首先,教育要提高音乐教育专业的招生分数线。音乐教育专业的低分数线,使该专业学生在高中时就忽视文化课的学习,考上大学后更不注重人文知识的学习吸收。这与音乐教育专业培养师资的目标显然是背离的。高校提高艺术类考生文化课的录取分数线,保证生源的人文素质质量,這样才能确保学生学习人文知识的积极性和对人文科学的理解接受能力,从根本上保证学生的人文素养潜质。其次,要提高对人文教育的认识。高校领导应树立开放全面、以人为本的人才观,把培养具备人文素质的综合型人才作为教学目标,并制定具体的措施逐步落实。最后,教育部门要增加人文教育的课程管理和课程考核。高校领导加大人文学科选修课、必选课的课程比重。同时,增加学生学习自主权,增强教学制度的灵活性,扩大学生选课的自由度,使学生有机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人文科目。在人文课程考核上,要制定全国通用的人文素质达标标准,并严格落实。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文素养对学生的熏陶
教师是学生模仿效法的对象,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对学生有着最深刻、最直接的影响。此外,提高音乐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发掘音乐课程中所蕴涵的丰富的人文精神,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提高人文素养,在人文学习中感受音乐的真正魅力。
(三)学生要认清自身定位,自觉提高人文素养
音乐教育专业的主要目标不是培养歌唱家或演奏家,而是中小学音乐教师。这就要求该专业要具备教师的基本素质,人文素质不可或缺,也十分重要。此外,该专业大学生的人文基础相对较差,只有认清自己的定位,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才能真正实现自己未来的理想。
(四)加强体现人文素质的校园文化建设
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砥砺德行、磨练意志。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媒介和人文社团,提高学生学习人文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培养人文精神的自觉性。此外,还可通过网上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具有浓郁人文氛围的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