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整”作为动词,无论在人们日常交际过程中还是在影视作品台词中,它的“出镜率”是相当高的。它可以代替大多數常用动词,随着不同的语境表达一种宽泛而不十分确定的语义,在语用上的使用范围相当广泛,所以把它归为泛义动词。本论文立足于前人对泛义动词的普遍研究,通过对东北方言泛义动词“整”的探究,说明“整”字作为泛义动词是语言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东北方言; 泛义动词;整
在东北,“整”字是一个使用频率非常高的动词,它带有非常浓厚的东北地域色彩。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这可咋整?”(这可怎么办?)“咱俩整一壶”(咱俩喝一壶酒)“瞧你整得多埋汰”(看你弄很得多脏)等等。这只是一小部分,“整”字它代替了绝大多数动词,总是“见缝插针”的出现在东北老少爷们的交际过程中。它几乎可以代替大多数常用动词,表现出丰富多彩的意义。在语义上的多义性决定了语法上的复杂性,“整”代替不同的动词,后面就可以跟不同的成分,这使得人们很难在语法上找到规律,在语用上也就显得模糊了。
1.东北方言“整”
方言是一种不断发展的社会现象,由于区域闭塞、语言不通、交流不畅等原因,每一种方言都经过了时代的洗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北方方言是一个大的方言系统,东北方言是其中的一种,它是东北文化繁衍生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并且极具表现力和节奏感的特点。众所周知,普通话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的,因此,东北方言作为北方方言的一种次级方言,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之一,与普通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对普通话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语言的不断发展,很多东北方言成分已经逐步进入到普通话领域,被广大人民群众所使用、熟知和认可。近年来,东北方言一跃成为流行新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研究东北方言,关注东北文化。研究中很多学者发现东北方言中很多语言现象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泛义动词“整”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在东北方言中,“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万能动词,它几乎可以替代所有的实义动词出现在任何语言环境中。在一般情况下,与“弄” “搞”可以替换使用。但是,“整”是刚刚兴起的泛义动词,并没有像“整”“搞”“弄”一样完全进入到普通话领域中,而是个别义项进入其中,如“整形”。
2.泛义动词“整”
泛义动词属于一类特殊动词,对泛义动词的个案研究是从“打”字开始的。学者们根据对“打”字的研究总结出了泛义动词的语法特征、概念界定和研究价值。
最早发现并且想要细致研究泛义动词的是宋代的欧阳修。“今世俗言语之讹,而举世君子小人皆同其谬者,唯整字耳。其义本谓考击,故人相殴,在物相击,皆谓之整。而工造金银器亦谓之整可也,盖有锤击之义也。至于造舟车曰整船、整车,网鱼曰整鱼,汲水曰整水,役夫饷饭曰整饭,兵士给衣粮曰整衣粮……名儒硕学,语皆如此,触事皆谓之整,而遍检字书,了无此字。”[1] 他对泛义动词的典型代表“打”的词义的特殊性质提出了疑问,虽然他对此预做出合适的解释,但是由于受到传统训诂学和当时文化背景的影响,无法解释“整”作为泛义动词的合理性和适应性,也无法解释清楚泛义动词“整”的泛化虚化的内部演变机制,继而也无法给出泛义动词的概念。其后就有许多学者对泛义动词的典型代表“整”的词义做出了记载和描述。他们的研究都从“整”词义繁多的特征入手,试图罗列归纳其词义。
对“打”词义列举最多的当属近代学者刘半农先生。他风趣地把“打”归为混蛋字,泛义动词的多义性可见一斑。 “在尽可能罗列这个方法之外,我已经知道有一种高度概括综合的办法。”[2]陈望道先生首次运用“高度概括综合”的方法对泛义动词“整”繁杂的词义用法进行分类研究,试图发现总结语言中泛义动词发展的规律性。他的理论和方法对后人进一步研究泛义动词奠定了坚实基础。
到了当代,刘瑞明先生明确把“整”字定义为泛义动词,并首次提出了泛义动词的概念,泛义动词就是用以区别表达意义准确而又具体,并且在一定范围内又固定的一般性动作动词。[3]
泛义动词虽然属于动词中的一小类,但是它们的使用极具特点,具有家族相似性,所以很多学者注意到了汉语中有很多类似“整”字的泛义动词的使用情况,比如“搞”,“弄”,“作”,“为”,徐州方言“玩”,鹤峰方言“tei51”等等,对此作出了很多个例研究,掀起了泛义动词的研究热潮。
“整”字作为泛义动词的研究起步较晚,成果较少。“整”字,确切的说它是东北方言泛义动词,但是近年来由于它使用频率较高,词义繁多,可以代替大多数常用动词,它大有跻身于普通话之势。对东北方言“整”字的研究不同于对普通话中“整”字的研究,虽然“整”字在东北地区的使用频率非常高,但是在普通话领域的兴起是近年来随着东北方言电视剧如《乡村爱情》、《马大帅》等被全国的电视观众所熟知的,这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
张万有、黄彩玉、王凤兰和崔蕾等都对泛义动词“整”做过研究,它们试图通过语义、语法和语用上的研究来解释“整”作为泛义动词存在根本原因。
张万有较早的对“整”的词义从方言角度进行了细致的总结,归纳了“整”作为泛义动词,其最为突显的特征是差不多可以后接任何宾语,经常在句子成分充当作谓语、谓语中心语, 所构成的典型句式是“主—谓—宾”。 [4]黄彩玉在《动词“整”的语法、语义和语用思考》中注意到了“整”不光在词义上有众多义项,并且从语言的发展规律和交际需要角度看到了“整”字是要求词汇越来越精密,越来越准确的表达感情、动作,以及语言需要模糊性,并且遵循“经济性原则”的对立而且统一的体系。王凤兰在其文章中把“整”字与普通话中的“搞” 、“弄”在句法上加以分析,在功能上进行了对比,并把“整”归为了万能动词,从这一角度更加确定了“整”字作为泛义动词能够代替大多数实义动词的特征。崔蕾则本着构式语法的研究思路,运用语言理论词义成分模式分析解释了“整”作为泛义动词与一般动词的区别。[5]
纵观已有的研究成果,学者们大多是历时地罗列“整”的义项,从而归纳总结其语法规律,历时的语义考察相对颇多,共时的语义描写却不够深入,并且在研究过程中缺少语言学前沿理论依据,跟其他泛义动词的研究相比,把“整”字作为个案研究的相对比较少,“整”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
“整”字作为泛义动词是语言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其多义性是基于语义扩大、转移,再将其概念不断整合而逐步形成的。因此,笔者认为,从认知角度分析,概念整合对“整”字词义变化发展的内部演变发生了巨大作用,从而揭示出隐藏在东北方言背后的认知机制,同时说明原型范畴理论在语用上的鲜明体现,这也是现代汉语搭配理论在语法句法上对构词的限制机制。
参考文献:
[1] 徐时仪.“搞”的释义探析[N].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7,(4). [2] 应蕙菁.基于原型范畴的动词“打”的多角度考察[D].[硕士学位论文].上海:上海师范大学, 2010.
[3] 刘瑞明.不是“混蛋”动词,而是泛义动词——泛义动词论稿之一[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98.(1).
[4] 张万有.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J].1999,(01).
[5] 王凤兰.谈东北方言中的万能动词“整”[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作者简介:
刘洋(1985—),女,吉林省通化市人,工作单位:白城师范学院,职务:教师,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