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现代生活中,随着人们精神和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和提高,时尚化和个性化的需求愈加强烈,手工制作品也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青睐。我园结合有关“乒乓资源”的课题研究,充分利用乒乓训练馆中成筐成筐的废旧乒乓球和废球拍,鼓励教师巧妙进行手工制作,让每个教师在主动快乐的制作过程中增强对教科研工作的热情,同时放大废旧乒乓的效用,彰显我园办园特色。
关键词:原型;思维;作品
手工制作是幼儿教师工作中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要素。近年来,我们结合我镇“乒乓之乡”这一独特的人文资源,开展了“乒乓资源在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中的开发与应用”的课题研究。研究中,就如何充分利用乒乓训练馆中成筐成筐的废旧乒乓球和废球拍,巧妙进行手工制作,折射废旧乒乓球和废球拍未散尽的光彩,放大我园的特色,做了一番思考与实践。
一、原形启发 激活思维
古往今来,有许多借助原形启迪而成功进行发明创造的事
例,如:鲁班上山去砍树时发现丝茅草的两侧有许多锋利的小细齿而受到启示发明锯子;牛顿从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可谓是“处处留心皆原型”。
那么,这些破损的乒乓球、乒乓球拍像什么呢?可以做什么?怎么做成一个个漂亮的手工作品呢?起初,大家受乒乓是一项运动的定势思维干扰,认为乒乓球与球拍就是活动的载体。“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一位老师说:“葡萄不是圆圆的吗?乒乓球不也是圆的吗?我可以用它们没有破损的圆面做一串串葡萄。”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水面,激起一轮轮涟漪: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圆的、是球体状的?哪些东西的形状像球拍?哪些东西能够直接利用破损乒乓球和乒乓球拍的原形进行制作,不加任何的修饰或改
变?怎样让乒乓球或乒乓球拍固定在需要制作的底版材料上……有的说,利用乒乓球的圆形特点,制作破壳的小鸡小鸭,制作蜻蜓的脑袋;或利用乒乓球拍原型,制作京剧脸谱、精美的花瓶……渐渐地,大家的讨论从开始的沉闷到逐渐明朗,到热烈,甚至是激烈,真是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正是这种内心深处的需要,激发了我们自主创新的内驱力,促使我们联系生活实际,结合乒乓球和乒乓球拍的原形,大胆而尽情地联想;正是这借助乒乓球、乒乓球拍原型的研討,进一步开启了我们的思维,使我们在彼此思维的碰撞中迸射出更多的智慧火花,在原型启发和内驱力的共同作用下,激活思维,为之后的乒乓特色手工画制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制作过程 灵巧双手
手工制作,是一项需要静心操作的活动。尤其是要想让手工作品制作精细、精美,就必须花更多的时间、更多的耐心,这样做出来的作品效果才会更佳。从构思好制作内容后,利用废旧乒乓球、乒乓球拍制作的过程中,大家也着实花了一番心思。如画面背景的选择制作,力求清新、自然、整洁的同时,还要能烘托主体,又不喧宾夺主。如纱巾作品《暖春》,利用水粉的渗透作用,用心调制国画颜料,绘画出树的枝干、刚刚发芽的绿草地,朦胧中透出树的刚劲有力、草儿绿意勃发的景象;KT板作品《鱼儿乐》,教师则选用了绿色橡塑纸,用剪刀把它们剪成婀娜多姿、富有动感的水草,固定在蓝色KT板的底版上,为鱼儿创设了悠然自得的生活环境……
废旧乒乓球、乒乓球拍在老师们的手中,一剪一勾画,变成了姿态各异的树叶、花朵,活泼可爱的蜜蜂、蝴蝶、螃蟹,变成了漂亮的卡通鱼,会带人去旅行的热气球等。在固定画面主体内容时,老师们注意巧选结合点,借助双面胶、502胶水、针线粘贴或缝制,既保证了作品的牢固程度,又凸显了作品整体美的效果。制作的过程,灵巧了教师的双手,凝练了教师的心理气质,使之在处理细节的时候,更加耐心、细致,获得了最佳制作效果。
三、画面内容 寄寓情愫
任何一个作品,总是在无形中或多或少地显露、隐藏着一种思想、心态、情绪,抑或是一种感觉,有意无意间传达着作者的主观感受等。我们利用废旧乒乓球、乒乓球拍为主要材料,制作的各种各样的画面内容,也都是审美意识的物化形式,既表现着乒乓特有的神韵,也有着暗示性的引导、教育作用。如纱巾作品《朵朵葵花向太阳》,利用半个乒乓球做成向日葵花盘,朵朵葵花昂首挺胸、迎风摇曳,寄寓着孩子们朝气蓬勃,在祖国的怀抱里,沐浴着父母、老师的关怀,健康、快乐成长的思想。如KT板作品《双龟戏水》,利用乒乓球拍制作乌龟的贝壳和脖子,然后借用彩纸等材料,添加、制作了乌龟的头与脚等,神态栩栩如生。
类似的作品很多,每一件都简而不俗,寄寓美好情愫:对教育的一种执著、对美好情怀的抒发……但都是真、善、美品质契合一致的表现,陶冶人们性情、启发思想的同时,促使其品格更高尚、灵魂更纯洁、精神更振奋。
四、作品展示 扮靓空间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最高层次需要,就是渴望被重视、被认可、被尊敬、被欣赏,只有这个需要被满足了,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感到充实、感到美好、感到幸福,进而催生并增强个体积极向上的勇气、信心和力量。
借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借用自己擅长的手工制作技能,老师们将在常人眼中是一堆废物、一堆垃圾的废旧乒乓球与球拍进行无限创意,制成了一件件艺术作品,让它们成为扮靓幼儿园环境的宝贝,成为幼儿亲近乒乓、喜欢乒乓的载体,折射出废旧乒乓的无限魅力!
参考文献:
陈银香.手工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
2012.
作者单位:袁亚红,女,出生年月:1977.12,本科,就职于江苏省张家港市锦丰中心幼儿园,研究方向: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