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下,有了教学主线会使课堂结构更加丰满、科学、合理。结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经验,列举了几种常见的课堂教学主线的构建,以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情境;空间;时间;逻辑;问题;活动
教学主线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采用的贯穿于整节课堂教学的一条明晰的学习线索。成功的课堂教学必定有一条十分清晰的教学主线,整节课围绕主线展开,帮助学生形成有序的认知方式,环环相扣,重点突出,条理分明。要想上好一堂地理课,最好确定教学主线。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概括了以下几种教学主线,并结合一些课例加以说明。
一、以情境为主线
情境教学,就是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法。设置适当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教学相长。在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情境是“旅游”,这与地理学科的特点密不可分。除了以旅游为情境外,还可以设计很多新颖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眼球。如,八下“青藏地区”教学设计,用歌曲《天路》配青藏高原美丽的图片导入,小明去青藏高原旅游,大家探讨一下他应该怎样安排自己的衣、食、住、行,为什么?学生很容易将青藏高原的气候、农业、民俗、交通等自然环境串联起来考虑,既学了知识,又培养了自身的兴趣,设计巧妙,引人入胜。
二、以空间为主线
以空间为主线的教学,要把握突出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认识初中的区域地理内容,就要认识一个区域的特征,在认识区域特征的基础上,了解这个区域和另一个区域之间有怎样的差异,进而了解区和区之间的相互联系,最终的落脚点是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如我在讲授“黄河的治理与开发”这一课中,以空间为主线,介绍划分上、中、下游大的分界点,上游、中游、下游三河段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有什么联系,怎样解决,最终解决方案是加强环境建设,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三、以时间为主线
任何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一个时间过程,发展过程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这就要求在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既要注意地理事物在水平方向上的区域差异性,又要研究地理事物在纵向发展上的时间承接性,按时间序列来认识地理事物,更加全面地了解其变化过程和发展趋势。以时间发展为主线的教学程序为“过去—现在—将来”。如“北京”一节的教学中,以时间为主线进行教学设计,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它有哪些职能,它过去是历史悠久的古城,现在是现代化的大都市,将来以“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为目标。本课以时间顺序为主线,教学流程非常顺畅。
四、以逻辑为主线
综合性是地理学的突出特征之一,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地理要素间的逻辑关系构建教学主线,将看似散乱的知识点串联起来,
使知识点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形成知识网络。如我在“西双版纳”的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通过介绍西双版纳旅游视频和图片的选用,让学生从直观上体会西双版纳迷人的魅力,接着让学生分析西双版纳在哪里,有哪些资源,为什么资源很丰富,旅游业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何带動作用,目前有什么问题,又该怎样解决等一系列问题。
五、以设置问题为主线
七年级上册教材的内容大多是向学生普及基本的地理知识,如“地球和地球仪”“大洲和大洋”“气候”等,这些内容不易设置情境,可设置问题为主线。如,“海陆的变迁”这节课,我利用“幽灵岛的诞生与消失”导入,设问幽灵岛为什么忽隐忽现呢?这个问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教师此时并没有评价对与错,而是带着这个问题和学生一起来研究、学习海路的变迁。学习本节课后,学生就会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了。以设置问题为主线的方法灵活而直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真正实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并乐此不疲。
六、以活动操作为主线
动手实践是新课改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教材中有很多动手活动,可通过让学生亲自“做一做”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其动手能力。如用乒乓球制作地球仪,用橡皮泥制作地形模型,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等。活动操作主线按照“准备—指导—制作—评价”思路展开教学。如“用乒乓球制作地球仪”,课前师生准备好制作用品,课上教师提出制作要求与方法,然后学生分组制作,最后展示作品,相互评价总结制作经验。学生在制作活动中掌握了经纬线的分布规律和地球仪的构造。
教学主线还有很多,教师只有站在地理课程的整体高度,结
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才能构建一个最优化的教学“主线”,从而使地理课堂教学生动、有序、高效。
参考文献:
[1]崔广伟.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主线的缺失与构建[J].中学地理教参,2014(Z1).
[2]温秀丽.如何设计地理教学的主线[J].治学之法,2012(4):94.
作者简介:雒凯峰,男,出生年月:1975.2,本科,就职单位:南京市旭东中学,研究方向:旭东阳光课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