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探究

2014-10-21 20:08麻福芳徐光耀瞿华香戴天放
湖南农业科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休闲农业模式

麻福芳 徐光耀 瞿华香 戴天放

摘   要: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农业产业,具有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从休闲农业发展的角度,在其概念、功能和特性的基础上,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休闲农业的条件,探索适合当地的模式,主要有民俗节假日模式、休闲体验模式、科技示范园模式、教育基地模式等,并提出可行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休闲农业;模式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0X(2014)02-0072-04

Exploration of Development Mode for Leisure Agriculture in

Poyang Lake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MA Fu-fang, XU Guang-yao, QU Hua-xiang, DAI Tian-fang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and Information, Ji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Nanchang 330200, PRC)

Abstract: As a new type of modern agriculture industry, leisure agriculture has an extremely bright fu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eisure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and on the basis of its concept, functions and features, the conditions for developing leisure agriculture in Poyang Lake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were analyzed, and then the suitable mode for local conditions was explored, mainly including folk holiday mode, leisure experience mode,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park mode, education base mode. In the end, the viable development proposal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Poyang Lake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leisure agriculture; mode

1 休閑农业发展的背景

1.1 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农业发展的历史来看,人类农业生产经历了从原始农业的“茹毛饮血”,到传统农业的“刀耕火种”,到现代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的生产方式,生产水平有了飞速的进步,农业产量也有了巨大的提升,维持和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的需求。在现代农业阶段,人们为了获得高产,不断地投入了大量化肥、农药和农膜等农用化学物质,虽然提高了农作物产量,但也造成了土壤板结,土质下降、农药残留过剩、植被减少等问题,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产生了严重的生态影响。在此背景下,人们急需寻找一种能维护土壤肥力、减少环境破坏、改善生态环境的替代农业。

1.2 人类文明发展的需要

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人类由原始的蒙昧状态,进入了文明时期,人们用辛勤劳动获取劳动果实,来满足自身的物质需求。随着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在满足了物质需求的基础上开始追求精神需求,追求高质量的生活环境,不仅要求食物安全、健康、有营养,而且要求社会生态环境良好,要有丰富的业余精神文化生活等等。人们追求工作之外,能期盼够远离城市中的工作、生活环境,到其他较近的地方休闲度假、游玩娱乐,这样可以释放压力,亲近自然,休养生息。

在这样的背景下,休闲农业应运而生。休闲农业最早于20世纪30、40年代在意大利、奥地利等国兴起,后来逐步扩展到美国、法国、英国等国家。20世纪70、80年代,日本、新加坡和中国台湾陆续成为开发热点。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内地开始对休闲农业进行探索研究和开发。

2009年国家取消了“五一”黄金周,同时新设立了许多传统节日,但大多是短时假期,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居民外出旅游的可能性,促使人们大多选择距离近的地方。而休闲农业大多处在城郊地区,在短时间内可以往返。随着私家车拥有量的增加,人们生活半径扩大,周末出游成为可能,而且倾向选择近郊的休闲农业旅游。

2012年,江西省休闲农业企业从业人员已超过40万人,其中农民就业达36万人;从业人员收入较普通农民高30%以上,高的年收入近4万元。休闲农业发展的前景一片十分看好,且发展势头迅猛。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发展休闲农业,既有利于该区城市群农民增收,又有利于该区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现实意义。

2 休闲农业的概念、功能和特性

2.1 休闲农业的概念

休闲农业是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形成的,是农业多功能的延伸和拓展,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农民增收、农民素质提高和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

休闲农业,又称休闲观光农业、游乐农业、观光休闲农业、旅游农业、生态旅游农业等,它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景观及人文景观等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提供人们休憩、娱乐,增进居民对农业和农村体验为宗旨,以达到实现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为目的的农业经营形态[2];是结合生产、生活与生态三位一体的农业,在经营上表现为产供销及旅游休闲服务等三级产业于一体的农业发展形式[3]。即,休闲农业是以农业为基础,以休闲为目的,以服务为手段,以城市游客为目标,是农业和旅游业的结合,是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兴产业[4]。休闲农业主要包括休闲林业、休闲牧业、休闲渔业、休闲农家乐等[5]。

2.2 休闲农业的功能

2.2.1 有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 随着休闲农业的发展,“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成为了城市居民生活的一种追求。发展休闲农业,需要消费大量的农产品,城市居民在休闲农业方面的消费,可以大大增加农民的收入。

2.2.2 有利于开展科普教育 休闲农业对成人来说,是一种生活上的享受,是一种回味。可是休闲农业对当代青少年来说,则有利于增强他们对农事生产活动以及农村生活的感性认识。而科技示范园有利于城市居民了解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以及工艺方法。总之,发展休闲农业有利于对城市居民进行科普教育。

2.2.3 有利于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发展休闲农业,是城市支持农村、城市反哺农村的重要举措,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路径。发展休闲农业,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同时可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达到既不离乡也不离土,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实现社会稳定。发展休闲农业的地区大多位于城市郊区,处于衔接城市和农村的中间地带上,围绕城市,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为联系城市与农村,促进相互了解、共同进步,以及为城市支持乡村、工业反哺农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2.2.4 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休闲农业是将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一个重要途径。科技示范园、生态农业基地应用先进的技術、成果,不仅提高了生产力,增加了产量,而且产生了示范、带动作用,有利于科技成果的迅速推广与应用。

2.2.5 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休闲农业的生产要求尊重生态规律、尊重动植物的生长规律,进行有机生产,生产安全、无公害、绿色的食品。同时休闲农业要求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珍惜良好的田园自然环境。此外,休闲农业大多处在郊区,可以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降低城市过高的气温,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城市减少大气污染和废弃物污染等等,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2.2.6 有利于丰富城镇居民的生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加上城市环境的恶化,人们渴望回归自然,返璞归真,享受田园生活,因此人们利用有限时间进行休闲旅游,释放压力,亲近自然,休息疗养。城市居民参与农事活动,参加民俗旅游,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享受不一样的文化氛围,体验新鲜的感觉,从而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2.3 休闲农业的特征

(1)时间的限制性。休闲农业的旅游有淡旺季之分,大多旺季在每年的5~10月。(2)游客的地域性。游客大多来自周边省市、市中心以及城镇,往来的时间大约在2~3 h之内,当天即可往返的区域。(3)规模大小不一。休闲农业主要包括农家乐、科技示范园以及度假村等,规模有大有小,大的可以是整个农场,是几个村子连接在一起,构成生态旅游带,小的可以只是一户经营的农家乐。

3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休闲农业的条件

3.1 运输线路完善,交通方便快捷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我国南方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它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经济区等经济板块的直接腹地,该地区海陆空交通发达。该区域内拥有20个以上的港口,构成了中国最为密集的内陆港口群,海运、铁路、公路、航空运输线路密集,形成了以港口为中心的陆海空立体交通网络,成为沟通华中、华东和华南经济以及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集散地,已初步形成以南昌为中心,以沿江开放城市为扇面,以五特大城市为支点的多功能、外向型的城市群。

3.2 居民生活宽裕,潜在市场巨大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位于江西省北部,囊括了南昌、鹰潭、景德镇,以及吉安、抚州、宜春、新余、九江、上饶市的部分县(市、区)在内,总共38个县(市、区)以及鄱阳湖全部湖体在内,面积达5.12万km2,占江西省国土面积近三分之一,占江西省总人口的50%,其经济总量占江西省60% [6]。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中部地区加速形成的重要增长极,它是中部崛起的重要表现,也是我国中部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以及中国三大创新地区之一,具有发展生态经济、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条件[7]。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不仅是江西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也是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而良好的物质条件是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3.3 自然风景优美,旅游资源丰富

鄱阳湖城市群充分要利用区位生态优势、产业资源禀赋以及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农业为依托,以农村为空间,以农民为主体,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升级。

鄱阳湖城市群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过渡区,四季分明。鄱阳湖平原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具有发展种养业的良好条件。该区域既可种植稻、麦、豆等农作物,也可养殖银鱼,胭脂鱼、螃蟹等水生动物和猪、牛、羊等畜禽,种植莲、菱、芡实等水生植物和杨、柳、松等树木数百种,主产粮、棉、油,也是江西省珍珠、螃蟹、藠头等农副产品的重要出口基地;鄱阳湖城市群土壤以红壤为主,地质结构复杂,地貌类型齐全,景观突出;森林覆盖率达63%以上,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树木,森林景观季节变化明显;赣江、抚河、信江、修河和饶河为江西五大河流,径流丰富,水位季节变化明显,最后汇入鄱阳湖,河湖水体四季充沛,为鄱阳湖城市群发展休闲农业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近两年来,据不完全统计,江西省各类休闲农业企业年均增长11.1%,总数达2 200家;规模经营的农家乐年均增长10%,总数超过12 000家。鄱阳湖城市群各地依托当地农业主导产业,举办了婺源油菜花节等各具特色的节会,打造了“中国最美乡村——婺源”、“中国秀美乡村·安义”等一批脍炙人口的休闲农业品牌,不仅推动了优势产业发展,而且促进了地方经济繁荣。目前,全省已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4个、示范点8个、星级企业19家和一个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创建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县5个、示范点54个。

3.4 人文景观特别,民俗民艺众多

江西自古以来物产富饶、人文荟萃,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誉。鄱阳湖城市群内既有风光秀美的山河湖泊,又有丰富的人文遗产。有世界上双遗产的庐山、有道家胜地三清山和龙虎山、有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泊鄱阳湖等自然景观;有江南三大名楼之首滕王阁、有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白鹿洞书院、有中国最美乡村婺源等人文景观;有九江的汉歌等民间戏曲歌舞;有婺源绿茶等土特产;有候鸟之乡等特色村镇;有景德镇古窑等文化遗产等等,为鄱阳湖城市群发展休闲农业提供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

4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

4.1 民俗节假日模式

每年鄱阳湖城市群的各个景区在假期到来之际,都会组织一定数量的民俗表演来吸引游客,有时如婺源油菜花节、凤凰沟的樱花节等节日,也会有大型的民俗文艺表演,既能宣传声势,也能吸引游客和投资者前来。

4.2 休闲体验模式

这种模式强调“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让游客亲自参与其中,享受其中的乐趣。游客可以参与垂钓竞技、蔬菜标靶、顺藤摸瓜、采摘蔬菜、蔬菜搬家等竞赛活动;体验尝瓜摘菜、看图辨菜、野趣牧牛等家庭趣味和农事体验活动;观赏江西民间工艺展示、花卉蔬菜盆景展示;同时还能将自己创作的书画、摄影作品和手工艺品进行展示。

4.3 科技示范园模式

鄱阳湖城市群中有众多高校,存在众多科技成果,而科技示范园的存在,为科技成果的转移提供了土壤。科技示范园的建立,有利于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能够产生带动作用,吸引农民使用,从而获得收益,发展农村经济。

4.4 农家乐模式

农家乐是指以农民群众为主要投资者和从业者,以农户家庭为消费和体验中心的农业观光休闲形式。农家乐的规模一般较小,游客可以在此垂钓、采摘、休憩,自食其力,在放松的同时,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

4.5 教育基地模式

鄱阳湖城市群中存在众多的红色革命遗址,如八一南昌起义革命遗址,游客到此参观,可以再次重温那段历史,对青少年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重要的意义。另外,农业科技示范园以及农业生态园的参观,有利于青少年感受农业景观、了解农业文化、学习农业知识、参与农业生产活动,培养勤劳、节俭的优良品德。

5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休闲农业的发展建议

5.1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为了更好地促进鄱阳湖城市群休闲农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给予优惠,在科技上给予支撑,在财政上给予支持,积极进行宣传、引导,完善基础设施,促进休闲农业快速健康发展。

5.2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鄱阳湖城市群在发展过程中,应将休闲农业与区域发展、乡村发展、农业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目前,鄱阳湖城市群中,农村环境并未受到过多破坏,环境仍然良好。为了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旧路,对环境造成破坏,环保部门应加强对休闲农业企业的监管,游客也应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5.3 因地制宜创特色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城市共有38个县(市、区),各地环境各异,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及优势资源,决定采取哪种休闲农业模式,如果盲目扩大规模,往往不能带来规模效益,反而影响自身的利益,因此应适当控制规模。各地应该根据各地优势,扬长避短,发展本地的休闲农业,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和特色效应,避免雷同,同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促进休闲农业持续建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舜年,陈励颖,谢志忠,等. 观光休闲农业发展的相关理论问题探讨[J]. 中国农学通报,2007,(12):371-375.

[2] 张永贵. 发展城郊休闲农业的设想[J]. 中国国情国力,1998,(7):41-42.

[3] 李 静,杜奇勇. 浅谈休闲农业[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16(11):44-46.

[4] 郭焕成,吕明伟.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 经济地理,2008,28(4):640-645.

[5] 范水生,朱朝枝. 休闲农业的概念与内涵原探[J]. 东南学术,2011,(2):72-77.

[6] 马伟伟. 环鄱阳湖生态工业园区环境规制问题研究[D]. 南昌:江西省财经大学,2012.

[7] 郭 意,阮伟军,郭功军,等. 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节能减排研究[J]. 科技广场,2013,(3):222-225.

[8] 李秀紅. 温州市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的构想[J]. 广东农业科学,2007,(2):93-96.

[9] 龙良碧. 重庆市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研究[J].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8,(6):86-90.

[10] 薛文华,袁 琳. 苏州休闲农业五式闹“村”[J]. 农村工作通讯,2009,(8):61.

[11] 刘荣章,林国华,曾玉荣,等. 休闲农业的外部功能探析[J]. 福建农业学报, 2007,22(4):439-441.

(责任编辑:高国赋)

猜你喜欢
休闲农业模式
营口市休闲农业发展研究
新农村视阈下株洲市休闲农业发展策略研究
南雄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研究
浅析咸阳休闲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烟台地区休闲农业营销状况及对策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模式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滦平县休闲农业的文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