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道德教育的新问题

2014-10-21 19:44梁立平
华人时刊·下旬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新问题道德教育新形势

梁立平

【摘要】在社会多变的新形势下,各种思想、观念、风气等因素的新变化,都会导致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等的新变化,也会导致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道德教育出现一些新问题。新的道德困惑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发展,而对大学生道德发展中新问题的轻视乃至忽略,已形成高校道德教育的盲点。高校道德教育需随时关注社会的新形势、新矛盾,及时跟进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新动向、新问题,并对此做出针对性的教育方案。

【关键词】道德教育;新形势;新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5-198-01

近年来,“老人摔倒了扶不扶”居然成为了全民热议的社会话题,2014年央视春晚还编排了小品节目《扶不扶》。香港文化评论人许骥对此评论:“这个题目其实一点也不好笑,用小品来表现简直奇葩。在香港,‘扶不扶是不用讨论的。”扶,还是不扶,这本不应该成为一个问题。当扶不扶老人以及扶摔倒老人需要防范哪些事情成为一个需要讨论、思考的社会问题,这就表明我们的社会已然陷入严重的道德危机和信任危机。这样的社会道德现状和风气,必将波及纯净的大学校园,必将对大学生的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也给高校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

一、高校道德教育的新问题

(一)道德教育的显性化

中国在道德教育的形式上,明显呈现显性化的特点,重视显性课程而轻视隐性课程,削弱了道德教育的现实性。“所谓显性课,就是按照教学计划,排在课程表上的课程。隐性课是除此以外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①当前中国的道德教育,主要是按照教学计划通过规定的道德教育的课程教学来进行,如“思想品德教育”课、“思想道德修养”课等等。而且,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是采取正面教育引导的方法,过分地强调灌输的作用。我国显性化的道德教育,封闭了学生的思想,学生主要是接受,没有思考,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和价值性大打折扣。

(二)道德教育的说教化

我国的道德教育课程重理论轻实践,且在学生的整体学习课程中处于边缘化的地位。教师在道德教育课程中,教学目标停于表面化,重在向学生灌输整个的道德概念、口号、定义、体系等等,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则受到严重忽略。我国道德教育的教学方法还比较陈旧,缺乏创意,多于说教,授课的语言也比较枯燥乏味。②在这样的教育体系下,学校为教而教,学生为考而学,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受到压抑,道德教育课程流于形式化,甚至形同虚设。与此相关的是,道德教育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则趋向于呆板、空泛、枯燥、单一,且僵化不变。

(三)道德教育的单一化

在我国,道德教育活动主要集中在学校进行,家庭、社会的道德教育机能发展滞后。学校里的道德教育课程,虽然有考试作为考核和监督制度,但是在趋于功利性的教育体系下,道德课程处于边缘和附属的地位,其实效性和意义受到影响,学生多是为考试而死记硬背,多为应付性和被动性的学习。

二、高校道德教育新问题的几点对策

针对新形势下高校道德教育出现的新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破解问题的对策:

1.加强隐性化的道德教育,在各学科中渗透道德教育的内容。道德教育不应只在规定的道德教育的课程中完成,道德教育也不应只是思想政治教师或辅导员、班主任的责任。道德教育应该成为每位教师授课的内容之一,各个学科中都应该也都可以渗透道德教育的内容。另外,道德教育还可以通过推行国语、升国旗唱国歌,以及学校举办“道德大讲堂”等活动来实现。

2.更新道德教育的内容,创新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高校道德教育应改变单一的理论来源,既努力学习西方的尊重个性、敬畏生命、自主独立的思想体系,也传承弘扬中国儒家传统中好的道德理念。同时,授课效果的好坏,主要还是取决于教师授课技巧的好坏。教师应研究创新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活用实践教材、见闻教材、感动教材、判断教材等,时时关注社会现实与学生思想动态,使道德教育与社会现实相结合。教育者应改变封闭的思维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被教育者,平等待人、以诚相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3.回归生活、现实,加强日常生活中的教育与引导,重视实践性教育。大学生的道德困惑和问题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经历的事情,与他们的所见、所听密切相关。因此,“道德教育除了课程教学给与系统的道德理念教育之外,日常生活的引導教育不能缺少,日常生活中的道德教育不仅具有隐形的特点,而且使大学生有切身经验之感受,是不能忽略的教育渠道”③。道德教育应该来源于生活,也实践于生活、运用于生活。

4.道德教育的途径多样化,谋求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三位一体化的道德教育。家庭的道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好的基本生活习惯,把学校的道德教育落实到实践的生活中。社会可以为各类教育活动的开展和体验,提供丰富多彩的教材、机会和场所,如引导学生到工厂、农村、部队等参加社会实践,通过对大自然的体验活动、体育活动、文化活动、节日活动等开展道德教育。

三、小结

高校道德教育对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的形成、发展影响深远,高校道德教育要提到新的高度和深度,通过加强和完善高校道德教育,加强社会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气。

注释:

①马征杰.我国高校道德教育价值取向的误区与修正[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5).

②王丽荣.中日道德教育的异同[J].比较教育研究,2003(5).

③余玉花.简析新形势下大学生道德教育新问题[J].思想教育研究.2010(6).

参考文献:

[1]沈楚.基于生命关怀的高校道德教育[J].高教探索,2006(6).

[2]刘济良.回归现实生活的道德教育[J].教育科学,2001(2).

猜你喜欢
新问题道德教育新形势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当前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新问题及对策
新媒介环境下信息技术课所面临的新问题及新途径
新形势下“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苹果中国的“新问题”
庞学光:深化学校道德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