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兔同笼”问题的一般化拓展

2014-10-21 19:55刘慧刘宪升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4年21期
关键词:鸡兔同笼拓展

刘慧 刘宪升

【摘要】为了使“鸡兔同笼”问题模型具有更广泛的适用范围,在简述其拓展现状的基础上,应用一般化方法,通过逐步减弱问题条件的限制,给出了三个类型的拓展;并进一步将其拓展为“鸡兔同笼”问题的一般模型,并用假设法给出了其一般解,得到了一般解的公式.

【关键词】鸡兔同笼;一般化;拓展;假设法

“鸡兔同笼”问题一进入小学教材,就引发了广大教师的教研热情.屡屡刊发的教学设计、实录与探究等文章,在传承我国古代数学文化的基础上,尽情地展现了其有趣、益智、典型性的特点.尤其是抓住典型性将其拓展为一类问题,既扩大了作为其重要解法“假设法”的应用范围,又展现了其本身难以展现的现实意义.然而,纵观诸多文献对这个问题的拓展,笔者认为还有更大的拓展空间,本文就对这个问题作一探讨.

一、“鸡兔同笼”问题拓展现状简述

不少文献对“鸡兔同笼”问题的拓展,往往以枚举实例(如“龟鹤”“人狗”“钱币”“人船”等问题)的形式来进行,希望学生通过这些例子感悟具有相似数量关系的问题模型,掌握这类问题的解法.当然,也有进行归纳总结的,但给出一般性结论的不多.文[1]中列举了10类常见的问题,给出了具体实例,并归纳如下:

“‘雞兔同笼展现的是这样一类问题:把有联系的两种事物放在一起描述,已知这两种事物的总数和关于这两种事物本身特有的另一个数量,求这两种事物各自的数量.”

这是有关文献中较为全面的归纳,且基本能包含其他文献通过枚举给出的拓展实例.在这些拓展中,都用其他两种事物将原问题的主体“鸡”和“兔”置换下来,且这两种事物的总数对应“鸡”和“兔”的总只数,它们的另一方面数量对应着“鸡”和“兔”的腿数,总数对应着“鸡”和“兔”的总腿数.但这些拓展只是放开了鸡和兔固有腿数的条件限制.

二、“鸡兔同笼”问题的一般化拓展

一般化方法是从特殊到一般,从个别到普遍的认识方法.从数学方法论的角度讲,命题的一般化就是通过放宽或取消原命题的某个或某几个约束条件(即减弱命题条件的限制),使其从特殊的数学命题上升为一般的数学命题.下面,我们从问题的条件入手,通过一般化将其拓展.为此,先给出“鸡兔同笼”问题,并将其条件进行分解.

“鸡兔同笼”问题都可简述为以下命题.

原命题 鸡兔同笼,已知总头数和总腿数,鸡、兔各几只?

由于总头数和总腿数的数量变化不影响问题的拓展,故未给出具体数.

这个命题有以下两方面条件:

一是作为主体的鸡兔自身固有的相关数量特征条件(隐含条件):

(1)一只鸡和一只兔都有1个头;

(2)一只鸡有2条腿,一只兔有4条腿.

二是已知的条件:

(3)所有鸡兔头数总和;

(4)所有鸡兔腿数总和.

另外,在进行一般化时,拓展问题中的两种事物都与“鸡”“兔”对应,但它们本身固有的数量特征不一定和“鸡兔”一样,为了方便,将这两种事物称为“怪鸡”“怪兔”.

下面,应用一般化方法进行拓展.

拓展一

将原命题中的条件(2)放开,即放开鸡兔固有腿数的限制,保留其他条件不变,就拓展为下面的问题类型.

类型一:本身固有两方面特征数量的两种事物,其一方面特征数量都是1.有一些两种事物,它们该两方面的数量之和均已知,求这两种事物各多少.

例1 一个信封里放有1元和 5元的钞票,共 8 张,24 元,信封里 1 元和 5 元的钞票各有多少张?

把1张1元的钞票看作“1个头1条腿的怪鸡”,把1张5元的钞票看作“1个头5条腿的怪兔”,可用“假设法”给出下面的解.

解 假设8张都是1元的,则有24-1×8÷5-1=4(张)5元的,故1元的有8-4=4(张).

此拓展,其实就是大多数文献中枚举或归纳的拓展,但不限于两种事物的总和,只需知道它们本身一方面的特征数量为1即可.正是这一不可忽略的因素,才使我们可进一步进行下面的拓展.

拓展二

在拓展(一)的基础上,再将原命题中的条件(1)放开,即同时放开鸡兔固有的头数和腿数的限制,保留条件(3)(4),则可拓展为下面问题类型.

类型二:一些本身固有两方面特征数量的两种事物,它们这两方面的数量之和均已知,求这两种事物各多少.

例2 一辆三轮车有2个座位,一辆四轮车有4个座位.若干辆三轮车和四轮车共有24个车轮,20个座位.问三轮车和四轮车各多少辆?

把一辆三轮车当作一只2个头3条腿的“怪鸡”,一辆四轮车当作一只4个头4条腿的“怪兔”,可用“假设法”给出如下解.

解 假设20个座位都是四轮车的,则有20÷4=5(辆)四轮车,有4×5=20(个)车轮,比实际车轮少24-20=4(个).四轮车的一个车座换成三轮车的一个车座,车轮多3÷2-4÷4=0.5(个),需要换4÷0.5=8(个)车座,故三轮车有8÷2=4(辆),四轮车有5-8÷4=3(辆).

由此可见,“鸡兔同笼”问题并不限于知道这两种事物的总数,只要知道两种事物固有的两方面特征数量之和即可.此拓展是拓展(一)的进一步发展,它包含了类型一所不能包含的大量数学问题.

拓展三

在拓展一、二的基础上,再将原命题中的条件(3)或(4)放开,即再将鸡与兔的头数或腿数之和放开,使其至少一个为差,这就有一和一差、两个都是差的情况,而两个都是差的情况又包含一大一小、都大或都小的情况.下面分别举例说明,然后给出一般结论.

例3 某次数学测验,答对一题得5分,答错一题倒扣1分.小华共答了20道题,得了76分.问小华答对和答错了各几道题?

小华所得分是他答对题的得分与答错题的扣分之差,故此例是一个和、一个差的情况.将答对的一题对应1个头5条腿的“怪鸡”,将答错的一题对应1个头1条腿的“怪兔”,可用“假设法”给出如下解.

解 假设小华20道题全答对了,应得5×20=100(分),比实际得分多100-76=24(分).将一道答对的题换成一道答错的题,所得分减少5+1=6(分),故答错了24÷6=4(道)题,答对了20-4=16(道)题.

例4 鸡兔同笼,鸡头比兔头多3个,鸡腿比兔腿多2条.问鸡与兔各几只?

此例已知两个差,且都多的情况,可用“假设法”给出如下解(都少的情况可转化为都多的情况,不另举例).

解 假设有3只鸡,则兔有0只,有0条腿.可据假设和已知,兔腿比0条多2×3-2=4(条).同时增加一只鸡和一只兔(保持鸡头比兔头多3个),相当于兔的腿数增加4-2=2(条),故应增加4÷2=2(只)兔,即兔有2只,鸡有3+2=5(只).

例5 某学期某班一、二组同学各平均获得3个和2个小红星,及德育加2分和3分的奖励.一组比二组获得的小红星多8个,德育加分少3分.两小组各有几名同学?

此例是已知两个差,且一个多一个少的情况.将一组的每名同学对应着3个头2条腿的一只“怪鸡”,将二组的每名同学对应着2个头3条腿的一只“怪兔”,可用“假设法”给出如下解.

解 假设一组有8个小红星,则二组应获得德育加分3+2×8÷3=253(分).一、二组同学同时平均增加一个小红星,二组同学平均多增加3÷2-2÷3=56(分),故应增加253÷56=10(个)小红星,故二组有10÷2=5(人),一组有8+5×2÷3=6(人).

综上所述,此拓展不管是哪种情况,都可用“假设法”来解,都属于“鸡兔同笼”类问题.这一拓展的问题类型可叙述如下.

类型三:一些本身固有两方面特征数量的两种事物,已知它们这两方面数量之一和一差或两差,求这两种事物各多少.

三、“鸡兔同笼”问题的一般模型及其一般解

(一)“鸡兔同笼”问题的一般模型

将上面的三次拓展,再进一步整合和一般化,可得到更一般的拓展,称之为“鸡兔同笼”问题的一般模型,叙述如下.

一般模型:一些本身固有两方面特征数量的两种事物,它们这两方面的数量之和或差均已知,求这两种事物各多少.

(二)“鸡兔同笼”问题的一般解

在一般模型中,为叙述方便,以“怪鸡”与“怪兔”来代表两种事物,给出如下一般命题,并用“假设法”给出其一般解.

命题:“怪鸡”“怪兔”分别有a,b个头和c,d条腿.一些“怪鸡”“怪兔”同笼,它们的头的个数之和(差)为m,腿的条数之和(差)为n.“怪鸡”“怪兔”各几只?(a,b,c,d均不为零,且ad≠bc)

下面先把m,n当作和给出解法.

解 假设“怪鸡”的头有m个,则有c(m÷a)条腿,比实际少n-c(m÷a)条腿.把一个“怪鸡”头换成一个“怪兔”头多d÷b-c÷a条腿,故应换上[n-c(m÷a)]÷(d÷b-c÷a)個“怪兔”头,“怪兔”有:

[n-c(m÷a)]÷(d÷b-c÷a)÷b=(an-cm)÷(ad-bc)(只).

因此,“怪鸡”有

{m-[(an-cm)÷(ad-bc)]b}÷a=(dm-bn)÷(ad-bc)(只).

只列算式为:

“怪兔”有:[n-c(m÷a)]÷(d÷b-c÷a)÷b=(an-cm)÷(ad-bc)……①

“怪鸡”有:{m-[(an-cm)÷(ad-bc)]b}÷a=(dm-bn)÷(ad-bc)(只)……②

注:关于m,n一个为和一个为差,或两者都为差的情况,只要引入负数的概念,上面的解法都适用.这时把“怪鸡”“怪兔”总头数或总腿数少的一方固有的该特征数量记为负数,多的一方记为正数,这样m,n就都可看作代数和来处理.且上面①与②可作为这类问题的公式用,对具体问题只需将对应数字代入即可.下面用例5来进行说明.

在例5中,将一组的每名同学对应着有3个头-2条腿的一只“怪鸡”,将二组的每名同学对应着有-2个头,3条腿的一只“怪兔”.此时,一组比二组小红星多8个可看成共有8个头,德育加分少3分看成共有3条腿.将相应数字代入①与②中即可获得下面的解.

解 二组同学有:

[3-(-2)(8÷3)]÷[3÷(-2)-(-2)÷3]÷(-2)=5(人);

一组同学有:[8-5(-2)]÷3=6(人).

当然,也可将相应数字代入①与②化简后的式子求解(略).

上面“鸡兔同笼”问题的一般模型,可以说包含了小学乃至初中的大量数学应用题,在扩大“假设法”应用范围的同时,对学生解题策略和思路的形成及迁移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

【参考文献】

[1]杨忠.关于“鸡兔同笼”问题的教学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3(6).

[2]郑桂元.分析比较 揭示内涵——“鸡兔同笼”教学设计[J].小学教学设计,2013(10).

[3]许卫兵,朱乐平.感受“模型”的力量——“鸡兔同笼”教学新解[J].小学教学(数学版),2009(6).

[4]王建.在一题多解中培养数学思维的广阔性[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4).

猜你喜欢
鸡兔同笼拓展
从鸡兔同笼谈起
用不同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用不同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浅谈如何上好中学语文期末复习课
关于新形势下公证业务拓展的一点思考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孟子》课堂拓展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论公共服务政府购买范围之拓展
“鸡兔同笼问题”教学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