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妍祯 莫建萍
摘要:自主学习既是一个知识习得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在数字信息化的今天,自主学习的网络化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在这一过程中积极的情感因素对学生自主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建构主义教学观出发,以学生自我效能感、学习归因、情绪动机等内部动力因素和教師、学习环境等外部因素为探讨对象,就如何发挥积极情感因素来提高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效率进行相关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积极情感因素;自主学习;网络学习环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2-0052-02
一、相关理论背景
情感因素在自主学习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是说有了大量的适当的知识性输入学习者就能学得好。学习者对输入的知识不是机械、被动、完全地接收,这其中很大程度上还受到情感因素的制约。学习本身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认知心理相互变化的结果。情感对个体的认知过程具有组织或破坏的功能,它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学习行为,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心理状态。[4]积极的情感能够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而消极的情感则会阻碍习得的过程,Krashen在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 Filter Hypothesis)中也阐述了情感因素的重要作用,学习成果与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态度、兴趣、自信心和焦虑倾向等紧密相联,由不当情感因素产生的高情感过滤器会阻碍目标语的学习,只有低情感过滤器才能促进语言的学习。[1]
作为认知心理学派的其中一个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取知识的过程。Zimmerman把自主学习看做是自我、行为、环境三方面交互积极作用的结果。[3] Pintrich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首先为自己确定学习目标,然后监视、调节、控制由目标和情感特征引导和约束的认知、动机和行为。自主学习活动在学生的个体、环境和总体的成就中起着中介作用。[2]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模式正是建构主义框架下的学习理论在数字信息化时代的最新体现。在这一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在网络教学平台的支持下进行课程教学的组织与管理、信息的搜集整理、教学效果的测评,同时还能利用网络进行交流讨论,互帮互助,充分体现出学生是网络自主学习的主体。他们在教师的辅导帮助下个性化地完成自己的学习,对自己负责,学会如何去学习。教学变成是一个逐渐增加学生自我控制学习,减少外部控制的过程。
二、网络环境下积极情感因素的产生方面
对自主学习有益的积极情感来源于许多方面,根据建构主义学习观,我们可以把它们划分成来自学习者本身的内部积极情感因素、形成于学习环境及其他因素的外部情感因素两个方面。
1.来自学习者方面的情感因素
(1)自我效能感的动力作用。国内学者王静琼等在研究影响自主学习的中介因素时发现,自我概念对自主学习效果的影响最为直接,它是直接作用于学习成就的动力因素,并且它还能通过学习归因间接影响自主学习效果。[5]自我效能感是学习成就与学习策略之间的调节器,它是学习者参与自主学习的直接动力系统,当学习者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时往往能充满自信、主动性强,主观上愿意为自主学习付出努力。由于自我效能感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和产生的,它既受先前行为结果的影响又会反过来影响到下一次的后续学习行为,所以长期不同的学习情感体验会带来不同的结果,持续的负面行为结果使自我效能感降低,而反复的成功体验则会增强自我效能感。
利用好自我效能感会使学生在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过程中事半功倍。学习者要注意难易结合,在目标的选择设定、学习活动的进行和任务的完成以及时间进度上都本着从简到难,渐渐深入的原则。同时借鉴他人的学习行为来产生替代性经验,强化自身的认识,也可以帮助提高自我效能感,尽可能地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机会,为后续学习行为产生积极动力。
(2)学习者积极自我归因的促进作用。学习者不同的归因方式对学习产生不同的归因效果,学生的内外归因方式分别与自主学习直接发生正负相关。学习成功时的内控归因会让学习者感受到付出努力就会有成果的回报;学习失败时的外部归因有利于学习者从自身去寻找原因,激发学习动机。另一方面,内部归因训练能促发学习策略的调整和使用,通过间接增强自我效能来提高自主学习效果。与此同时,学习环境适应也是通过学习归因来与自主学习发生关联的,两者是间接影响的关系,学习者的自我归因作为中介媒体必不可少。鉴于归因因素在自主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和回归效应,有意识地对其进行指导和训练会让自主学习的效果大幅提高。
(3)内部学习动机的引导作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成就的高低有直接关系,内部动机比外部动机更加持久有效,它是学习者主观上从内心深处去愿意学习,一般都伴随着对该学科的喜爱、高兴趣等正面情绪,这些都是能成就自主学习效果转好的方面。另外,学习进入一定时期后不少学习者会出现产生动机减退的现象,无论是内部还是来自外部的学习动力都会消耗殆尽,随之而来的是学习的倦怠情绪。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一困境,网络化学习的特性使得学习形式更加多样化,内容更加活泼生动,学习的空间和时间更有灵活性,当学生处于尴尬期时不光能从形式和内容上能起到调节作用,也会通过校园网络平台帮助学习者相互之间交流经验,分享各自的学习体验,利用学习同伴的作用来重新刺激自主学习。
2.学习环境及其他方面所产生的情感因素
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包含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学习过程不单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双向作用过程,也就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互动的过程。有意义的学习是内、外部条件互相配合发生的结果,除了本文前面所讲的来自学习者本身的自我效能,学习策略等内在必要条件外,与之互相作用的外围环境也必不可少。作为影响学习者学习效果的情况和条件,理想的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环境应具备利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学习过程设置任务情景,提供学习资源,搭载网络互动平台,在资源、工具、人际三方面提供支持保障来促进自主学习的发生和完成等。
(1)网络自主探究学习文化的建设。网络自主探究学习文化的建设是对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环境理论在信息网络时代下的新拓展,强调的是宏观环境下理念的导向作用。从外围来看,整个社会及学校对网络学习的态度和认可程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们对相关建设的投入与关注,只有上层对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持积极支持的态度,从学科环境的建设到学习主题的设置上都进行倾斜,才能保证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深入开展。从教学系统的微观角度上来说,具体到教师和学生,他们对学习环境和学习媒介的态度也会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师生们对此心里上是否真正乐意接受,是否呈现出积极配合态度,是否愿意在教学教法和学习策略的决定上支持运用,都可以看做是决定积极情感因素的重要因子。
(2)软、硬件学习环境的建设。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主要是以校园网为依托开展的,在这一教学平台上采取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面授课程相互结合的教学模式。打造校本特色的网络教学资源,加大教育投入,为师生们提供足够的网络教室、各类电子类教育资源等,这些都属于硬件保障。在软学习环境上,本着网络化、自主化、学生为中心的指导原则,设计适合网络自主学习的任务活动;搭建生生间与师生间的互助平台让学生们获得学习帮助;教师参与整个网络自主学习过程,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跟踪指导和评价,帮助学生学习构建,使学生能充分了解自己学习的状态。当学生能充分自主,转变成为熟练的自主学习者之后,教师对自主学习的过程参与度就要逐步减少。
3.积极情感因素的培养途径和方法
作为积极情感的对立面,消极情感因素是要被预防和杜绝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学习者的正面情感因素,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网络环境下开展学习,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达到:
(1)增强学生与教师间的愉悦情感交流。教师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自觉性,但这并不否认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教师除了要设计网络学习环境和组织课堂教学外,还要更多地给予学生情感上的关怀。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很容易走向一个极端,就是由“人人对话”变成“人机对话”。由于学习者在使用电脑进行学习时多数情况下都是在虚拟世界与教师和同伴交流,若双方不能同时在线,这样的交流就会缺乏同步性,学生不能在当下立刻获得情感的回馈。因此,在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更需要老师们多渠道全方位与学生交流接触,只有让学习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和交融才能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2)建立多维度的学习评价体系。网络教学的大范围铺开使得学习评价变得更加客观和全面,除了常规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衡量标准的终结性评价外,多维度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应该被视作建设的重点。首先让学习者参与到对自我学习的评价当中,为他们建立只对本人和教师开放的电子学习档案,在电子学习档案中学习者的学习进度、自主学习频率、学习成果的横向或纵向对比以及教师对其学习态度和进步程度的评价都一目了然,学习者可以在每个阶段审视自己的学习效果,作出自我评价和总结。另外,建立网络自主学习协作群,根据学习特点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这些学习特点和策略相似的同学在群内共同学习,交流学习经验,同伴间进行互评。来自同龄人的声音往往比教师更易让人接受,从而达到减少抵触情绪的产生,利用学习协作群带来的愉悦学习氛围去提高自主学习效率的目的。
(3)为学习者建立起良好的网络自主学习环境。良好的网络自主学习环境建设应该包括有校本特色的网络学习平台和各类电子信息资源,让学生们能在其中自主学习和自由探索。考虑到当今社会的大背景和学习者情感体验的要求,所提供的学习资源要兼顾趣味与知识、多样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的特点,为积极情感的产生提供保障。
三、结束语
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本文所研究的对象正是在网络背景下通过利用积极情感和正面情绪为实现全面自主学习而服务。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情感的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释放出学习潜能,让学习者在最佳情绪状态下和良好的学习环境中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Krashen S.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M].Cambridge:CPU,1985:72.
[2]Pintrich P.R.& D.H.Schunk.Motivation in Education:Theory,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M].Upper Saddla River,NJ:Merrill,2002:156-210.
[3]Zimmerman B.J.Becoming a Self-regulated Learner: an overview [J].Theory Into Practice,2002,41(2):67.
[4]王本陆.现代教学论学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56.
[5]王静琼,张卫,朱祖德,等.自主学习影响因素的中介效应模型[J].心理学报,2010,(42):262-270.
(责任编辑:王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