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条件下感恩意识探究

2014-10-21 22:50刘琴琴
商业文化 2014年7期
关键词:贫困生高校

刘琴琴

摘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大学生群体中特殊的一部分,感恩意识的缺乏是在校大学生特别是贫困生中的常见问题。培养高校贫困生的感恩意识对其性格和未来发展都至关重要。将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结合在一起,是对贫困生的感恩意识进行培养的有效途

径。关键词:高校;贫困生;感恩意识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比例也随之升高,贫困生现象日益突显,与之而来的还有他们感恩意识的缺乏,这已成为关系未来人才培养和社会稳定的重要课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往往性格比较内向,进入大学后在同学中明显处于弱势。单纯以经济上的帮助方式,虽然可以解决他们的“一时之需”,但对贫困生固有的自卑情绪及消极态度帮助不大。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一员,应探索在精神层面给予贫困学生切实可行的帮助,注重对其感恩意识的培养,通过有效模式,在增强他们自信心的同时使其达到努力成才,回报社会的良好效果。

一、高校贫困生感恩意识的现状分析

(一)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感恩意识缺失

1、社会影响

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各种不良影响也在增加,一些乐于奉献社会的人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和尊重。信仰危机,道德缺失,高考作弊,官员腐败等等丑陋现象充斥着我们的神经,影响着人们原本的价值观,也给涉世之初的大学生带来了诸多负面效应。特别是家庭贫困大学生,他们还面临着上学学费过高难以承担,就业压力过大岗位难找,导致他们心里压力更重。大学生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对父母、对老师、对同学、对社会、对他人缺乏感恩的心。

2、学校影响

中国高校发展迅猛,但也伴随着一些高校过分注重校园硬件水平建设、考研率、就业率等各种高校排名,却造成思想教育流于形式,难以实现教育的真谛。照本宣科、脱离实际的思想教育,只注重感恩意识灌输,未能准确把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情感特征。学校缺少真实、丰满的感恩意识教育去引导他们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会珍爱自己、尊重他人、理解和回馈社会的感恩、感激之情。云南大学马家爵杀人案、复旦大学投毒案等都是高校感恩教育缺失和不足的体现。

3、家庭影响

目前很多的贫困大学生家庭也都是独生子女,造成了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性格。父母在外打工,作为留守儿童的独自成长历程中缺乏与父母亲密接触和言传身教,造成了贫困大学生孤僻、内向的个性。由于家庭经济困难造成的心理上的自卑,容易导致他们在内心产生对社会和富人潜在的仇恨和敌意。这些客观的家庭环境势必会导致部分贫困大学生性格上的缺陷。而这种性格上的缺陷会深深的影响到人潜在的感恩意识。

(二)主观自身的原因导致感恩意识淡薄

青年大学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最终形成阶段,同时也是思想最活跃、最容易起伏的阶段。在这个特殊阶段虚荣心、自尊心、攀比心理大爆发,容易受社会各种诱惑的刺激,产生心理矛盾和冲突。面对经济、生活、情感等各方面的压力,不能准确的摆正自己的定位和位置,感觉自己从社会获取的太少,被社会所忽略、不被老师和同学所认可,进而导致心理扭曲、失衡,最终造成感恩意识缺乏。

二、感恩意识的培养对贫困大学生的重要性

在中国,人们认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贫困大学生肩负着上述所有压力的同时,还有成就自我,改善家庭,奉献社会等更多责任。因此,在他们人生关键期,在他们最需要各种帮助的时候,如果能从心里上给予其更多关爱,精神上给予更多慰藉。在帮助他们完成学业的同时,加强对贫困生感恩教育的培养,使其在受助的同时,体会施助的快乐。

三、高校贫困生感恩培养的基本途径

(一)物质层面的感恩培养模式

现有的高校贫困生帮助体制已经越来越健全,在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岗位推荐,贫困生奖学金设置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以办公助理代替原本单纯的教室清洁或值班等体力形式的勤助岗位,使得贫困生在通过自己劳动得到回报的同时,有更多机会接触计算机,学校教师,更多锻炼他们的沟通协调能力。在满足了物质保障的同时,给予贫困大学生更多的是自信心的提升。

(二)精神层面的感恩培养模式

1、教师帮扶学业“脱贫”培养感恩意识

贫困大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圆梦大学校园,家庭经济的困难可能会导致自卑心理,生源地理位置的差异也会让他们有种种不适应,贫困生偏科便是较为普遍的现象之一。外语,计算机等学科的薄弱是他们的通病,成绩的下滑对他们原有的脆弱无疑是雪上加霜。对此,在主管领导的重点关注下我校的“自强补习班”应时而生。此补习班旨在对在校贫困生的外语、计算机以及他们重点感觉薄弱的课程进行课外免费辅导,任课教师都是学校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利于课外时间,自愿报名,通过系统有效的辅导,给贫困生以此“特殊照顾”的方式帮其在学业上“脱贫”,从而增添自信心。

2、学校营造整体氛围培养感恩意识

大学是一个舞台,它虽然很小,却可以影响一生。作为高校教职工,我们能做的就是帮助搭好这个舞台,可以让他们在此尽情展示,感染别人的同时也感动自己。在社会感恩教育缺失的今天,如何将高校贫困生的帮扶和感恩意识的培养结合在一起是对我们共同的考验。本人所在的学校创立的“一元钱”工程项目,就是为此创新的产物。据统计,2010年4月至2014年5月,基金会共收到捐款158408.4元,共支出105356.18元,结余53052.22元。其支出主要用于为贫困学子购买返乡车票,为雅安地震等突发事件的捐赠,以及“爱心邮包”等诸多有意义的活动。旨在发动全校师生奉献爱心,帮助所有在校困难学生,充分体现了“一元钱”活动的精神和财大浓厚的感恩文化。通过营造充满大爱与感恩的校园氛围,使贫困生融入其中,享受“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快乐,在施与受之中培养其感恩意识。endprint

猜你喜欢
贫困生高校
贫困生的隐私与尊严亦当细心呵护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大学生因穿耐克鞋被取消助学金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大学用话费查“装穷”贫困生月超150元取消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