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肝胃郁热证采用清热和胃降逆方治疗的临床观察

2014-10-21 04:13孙晓伟李泉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18期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研究

孙晓伟??李泉

[摘要] 目的 观察舒肝清胃降浊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64例相关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气滞胃痛颗粒、舒肝清胃降浊方治疗8周,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对照观察。 结果 治疗组患者在有效率、治愈率、胃镜疗效、病理检查疗效评分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结论 舒肝清胃降浊方是临床应用治疗RE的合理有效的方剂,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舒肝清胃降浊方;反流性食管炎(RE);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 R25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8-76-03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内引起泛酸、胃灼痛等症状和食管黏膜的损害,烧灼感和反酸是本病典型症状。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及饮食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反流性食管炎患病率也逐年升高[1-2]。RE的发病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40~60岁为发病高峰[3]。近年来一些专家对全国的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率进行了调查,反流性食管炎的患病率为5.77%左右,或者更高[4]。临床上反流性食管炎呈现慢性、反复发作的特点,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地影响[5]。目前治疗的药物缺少持久的临床疗效,且停药后复发率较高。我们在临床工作中,结合现代药理研究采用中药治疗,组方疏肝清胃降浊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立足临床方面进行系统的观察与研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病例均为2006年5月~2013年5月年我院门诊及病房患者,共64例,年龄18~65岁之间,其中男33例,女31例,年龄22~68岁,平均49.8岁;就诊前4周内停用或未服用过任何治疗RE抑酸剂、促胃肠动力药及黏膜保护剂药物。

1.2 诊断

所选患者均符合凡符合反流性食管炎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症候标准者;上消化道术后造成管腔结构改变、上消化道梗阻、食管静脉曲张、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支架置入术后、三腔两囊管或胃管置入术后同时合并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不在统计范围内。

1.3 观察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疏肝清胃降浊方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气滞胃痛颗粒(辽宁本溪三药有限责任公司,Z21021522)。连服8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在1个疗程后停止服用药物,1周后复查胃镜,并进行疗效评估,包括总疗效、内镜疗效及食管黏膜组织病理学疗效评定标准。

1.4 评定标准

1.4.1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3

年全国食管疾病诊断治疗研讨会制定的反流性食管炎及治疗指南和2006年全国胃食管反流病学术研讨会达成的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内镜诊断及分级标准:采用2003年制定的我国反流性食管炎内镜分级标准;病理诊断及分级标准。

1.4.2 总疗效评定标准包括 主要症状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6] 2002年版拟定的标准;内镜疗效评定标准按内镜复查的积分判断疗效[7];食管黏膜组织病理学疗效评定标准。

1.4.3 临床综合疗效判定标准 (1)临床症状、内镜、病理检查均痊愈为临床痊愈;(2)临床症状、内镜、病理检查即为显效;(3)临床症状、内镜、病理检查为有效;(4)各项指标无改善,或反而加重者为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有效率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由表1可见,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改善程度较明显,治疗组总有效率痊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内镜下粘膜破损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由表2可见,治疗组治疗后治疗组内镜下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内镜下黏膜破损改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病理检查疗效比较

由表3可见,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病理检查疗效改善程度尤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根据反流性食管炎主要临床表现为反酸、烧灼感、胸骨后疼痛不适等症状,历代医家将其归属于“吐酸”“反胃”“胸痹”等范畴。朱丹溪云“吞酸者,湿热布积于肝而出于肺胃之间”。高鼓峰在《医学心法·吞酸》中云“盖寒则阳气不舒,气不舒则郁而化热,热则酸矣。又有饮食太过,胃脱窒塞,脾气不运而酸者,是佛郁之极,湿热蒸变,如酒缸太热则酸也,然总是木气所致”。可见胃失和降,浊邪上犯是其基本病机;肝气郁结不畅,横逆犯胃是其发病的关键;气机郁滞,郁久化热,是其转变特点,提示在辨治反流性食管炎时,重在疏肝调气兼清胃郁热达到降逆的目的。

我们结合现代医学对反流性食管炎的认识,精心选药组方疏肝清胃降浊方,治疗重在肝胃,以疏肝清胃、和逆降浊为基本治则。方用黄连清热泻火,直折火势;气机不畅,郁而化火配以郁金、香附以疏肝理气;且佐取吴茱萸下利之性,引逆浊下行,并畅肝之郁结。取橘红、厚朴辛以散结,苦以降逆达到理气和胃降逆之效;取辛苦温之木香、佛手调气以降,理气和中;诸药相合共奏理气和胃降逆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黄连有抑酸、抑菌之功效[8];海螵蛸含碳酸钙,能保护胃黏膜,使胃内酸性液体得到中和,用于胃痛嘈杂,嗳气泛酸[9];厚朴有影响胃肠活动,增强胃肠动力的作用;香附可促进胃排空、消化液分泌和小肠吸收作用[10];木香有明显的促进小肠运动作用[11]。因而本方能抑制胃酸、促破损黏膜修复且协调胃肠功能,促进消化道排空,故有利于抗反流。

临床研究显示,疏肝清胃降浊方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是安全有效的方剂,较西药治疗为优,本方能有效的缓解和清除反酸、烧心的症状,作用稳定持久,减少复发,且长期应用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郭惠平,潘国宗,柯美云,等.北京成年人胃食管反流相关症状流行病学调查[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3,6:122-126.

[2] 李兆申,许国铭,刘蜻,等.上海地区成年人胃食管反流病流行病学调查I:胃食管反流症状及相关因素调查[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9,22:259-66.

[3] 许国铭,李兆申,邹多武,等.上海地区成年人胃食管反流病流行病学调查11:症状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0,22:313-315.

[4] 李兆申,王雯,许国铭,等.反流性食管炎1827例临床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10,40:9-12.

[5] Vaezi MF,Riehter JE.Duodenogas Lmesophageale rflux and methods To moniror nonacidic reflus[J].Am J Med,2001,Suppl8A:160-168.

[6] 黄贤樟,邝卫红.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病机及临床治疗探讨[J].新中医,2009,30(2):3-5.

[7] 王树强.疏肝降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3例[J].天津中医药,2012,23(4):345.

[8] 李福银.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2例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0,22(2):35-36.

[9] 江作霖.反流性食管炎证治经验[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2012,6(1):47.

[10] 方文贤,宋崇顺,周立孝.实用中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847.

[11] 陈大舜,易发银,邓常青,等.健脾消导中药对消化道功能影响的初步筛选研究[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13,16(2):41.

(收稿日期:2014-07-09)endprint

[摘要] 目的 观察舒肝清胃降浊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64例相关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气滞胃痛颗粒、舒肝清胃降浊方治疗8周,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对照观察。 结果 治疗组患者在有效率、治愈率、胃镜疗效、病理检查疗效评分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结论 舒肝清胃降浊方是临床应用治疗RE的合理有效的方剂,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舒肝清胃降浊方;反流性食管炎(RE);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 R25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8-76-03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内引起泛酸、胃灼痛等症状和食管黏膜的损害,烧灼感和反酸是本病典型症状。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及饮食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反流性食管炎患病率也逐年升高[1-2]。RE的发病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40~60岁为发病高峰[3]。近年来一些专家对全国的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率进行了调查,反流性食管炎的患病率为5.77%左右,或者更高[4]。临床上反流性食管炎呈现慢性、反复发作的特点,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地影响[5]。目前治疗的药物缺少持久的临床疗效,且停药后复发率较高。我们在临床工作中,结合现代药理研究采用中药治疗,组方疏肝清胃降浊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立足临床方面进行系统的观察与研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病例均为2006年5月~2013年5月年我院门诊及病房患者,共64例,年龄18~65岁之间,其中男33例,女31例,年龄22~68岁,平均49.8岁;就诊前4周内停用或未服用过任何治疗RE抑酸剂、促胃肠动力药及黏膜保护剂药物。

1.2 诊断

所选患者均符合凡符合反流性食管炎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症候标准者;上消化道术后造成管腔结构改变、上消化道梗阻、食管静脉曲张、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支架置入术后、三腔两囊管或胃管置入术后同时合并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不在统计范围内。

1.3 观察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疏肝清胃降浊方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气滞胃痛颗粒(辽宁本溪三药有限责任公司,Z21021522)。连服8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在1个疗程后停止服用药物,1周后复查胃镜,并进行疗效评估,包括总疗效、内镜疗效及食管黏膜组织病理学疗效评定标准。

1.4 评定标准

1.4.1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3

年全国食管疾病诊断治疗研讨会制定的反流性食管炎及治疗指南和2006年全国胃食管反流病学术研讨会达成的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内镜诊断及分级标准:采用2003年制定的我国反流性食管炎内镜分级标准;病理诊断及分级标准。

1.4.2 总疗效评定标准包括 主要症状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6] 2002年版拟定的标准;内镜疗效评定标准按内镜复查的积分判断疗效[7];食管黏膜组织病理学疗效评定标准。

1.4.3 临床综合疗效判定标准 (1)临床症状、内镜、病理检查均痊愈为临床痊愈;(2)临床症状、内镜、病理检查即为显效;(3)临床症状、内镜、病理检查为有效;(4)各项指标无改善,或反而加重者为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有效率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由表1可见,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改善程度较明显,治疗组总有效率痊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内镜下粘膜破损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由表2可见,治疗组治疗后治疗组内镜下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内镜下黏膜破损改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病理检查疗效比较

由表3可见,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病理检查疗效改善程度尤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根据反流性食管炎主要临床表现为反酸、烧灼感、胸骨后疼痛不适等症状,历代医家将其归属于“吐酸”“反胃”“胸痹”等范畴。朱丹溪云“吞酸者,湿热布积于肝而出于肺胃之间”。高鼓峰在《医学心法·吞酸》中云“盖寒则阳气不舒,气不舒则郁而化热,热则酸矣。又有饮食太过,胃脱窒塞,脾气不运而酸者,是佛郁之极,湿热蒸变,如酒缸太热则酸也,然总是木气所致”。可见胃失和降,浊邪上犯是其基本病机;肝气郁结不畅,横逆犯胃是其发病的关键;气机郁滞,郁久化热,是其转变特点,提示在辨治反流性食管炎时,重在疏肝调气兼清胃郁热达到降逆的目的。

我们结合现代医学对反流性食管炎的认识,精心选药组方疏肝清胃降浊方,治疗重在肝胃,以疏肝清胃、和逆降浊为基本治则。方用黄连清热泻火,直折火势;气机不畅,郁而化火配以郁金、香附以疏肝理气;且佐取吴茱萸下利之性,引逆浊下行,并畅肝之郁结。取橘红、厚朴辛以散结,苦以降逆达到理气和胃降逆之效;取辛苦温之木香、佛手调气以降,理气和中;诸药相合共奏理气和胃降逆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黄连有抑酸、抑菌之功效[8];海螵蛸含碳酸钙,能保护胃黏膜,使胃内酸性液体得到中和,用于胃痛嘈杂,嗳气泛酸[9];厚朴有影响胃肠活动,增强胃肠动力的作用;香附可促进胃排空、消化液分泌和小肠吸收作用[10];木香有明显的促进小肠运动作用[11]。因而本方能抑制胃酸、促破损黏膜修复且协调胃肠功能,促进消化道排空,故有利于抗反流。

临床研究显示,疏肝清胃降浊方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是安全有效的方剂,较西药治疗为优,本方能有效的缓解和清除反酸、烧心的症状,作用稳定持久,减少复发,且长期应用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郭惠平,潘国宗,柯美云,等.北京成年人胃食管反流相关症状流行病学调查[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3,6:122-126.

[2] 李兆申,许国铭,刘蜻,等.上海地区成年人胃食管反流病流行病学调查I:胃食管反流症状及相关因素调查[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9,22:259-66.

[3] 许国铭,李兆申,邹多武,等.上海地区成年人胃食管反流病流行病学调查11:症状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0,22:313-315.

[4] 李兆申,王雯,许国铭,等.反流性食管炎1827例临床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10,40:9-12.

[5] Vaezi MF,Riehter JE.Duodenogas Lmesophageale rflux and methods To moniror nonacidic reflus[J].Am J Med,2001,Suppl8A:160-168.

[6] 黄贤樟,邝卫红.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病机及临床治疗探讨[J].新中医,2009,30(2):3-5.

[7] 王树强.疏肝降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3例[J].天津中医药,2012,23(4):345.

[8] 李福银.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2例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0,22(2):35-36.

[9] 江作霖.反流性食管炎证治经验[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2012,6(1):47.

[10] 方文贤,宋崇顺,周立孝.实用中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847.

[11] 陈大舜,易发银,邓常青,等.健脾消导中药对消化道功能影响的初步筛选研究[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13,16(2):41.

(收稿日期:2014-07-09)endprint

[摘要] 目的 观察舒肝清胃降浊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64例相关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气滞胃痛颗粒、舒肝清胃降浊方治疗8周,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对照观察。 结果 治疗组患者在有效率、治愈率、胃镜疗效、病理检查疗效评分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结论 舒肝清胃降浊方是临床应用治疗RE的合理有效的方剂,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舒肝清胃降浊方;反流性食管炎(RE);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 R25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8-76-03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内引起泛酸、胃灼痛等症状和食管黏膜的损害,烧灼感和反酸是本病典型症状。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及饮食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反流性食管炎患病率也逐年升高[1-2]。RE的发病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40~60岁为发病高峰[3]。近年来一些专家对全国的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率进行了调查,反流性食管炎的患病率为5.77%左右,或者更高[4]。临床上反流性食管炎呈现慢性、反复发作的特点,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地影响[5]。目前治疗的药物缺少持久的临床疗效,且停药后复发率较高。我们在临床工作中,结合现代药理研究采用中药治疗,组方疏肝清胃降浊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立足临床方面进行系统的观察与研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病例均为2006年5月~2013年5月年我院门诊及病房患者,共64例,年龄18~65岁之间,其中男33例,女31例,年龄22~68岁,平均49.8岁;就诊前4周内停用或未服用过任何治疗RE抑酸剂、促胃肠动力药及黏膜保护剂药物。

1.2 诊断

所选患者均符合凡符合反流性食管炎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症候标准者;上消化道术后造成管腔结构改变、上消化道梗阻、食管静脉曲张、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支架置入术后、三腔两囊管或胃管置入术后同时合并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不在统计范围内。

1.3 观察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疏肝清胃降浊方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气滞胃痛颗粒(辽宁本溪三药有限责任公司,Z21021522)。连服8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在1个疗程后停止服用药物,1周后复查胃镜,并进行疗效评估,包括总疗效、内镜疗效及食管黏膜组织病理学疗效评定标准。

1.4 评定标准

1.4.1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3

年全国食管疾病诊断治疗研讨会制定的反流性食管炎及治疗指南和2006年全国胃食管反流病学术研讨会达成的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内镜诊断及分级标准:采用2003年制定的我国反流性食管炎内镜分级标准;病理诊断及分级标准。

1.4.2 总疗效评定标准包括 主要症状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6] 2002年版拟定的标准;内镜疗效评定标准按内镜复查的积分判断疗效[7];食管黏膜组织病理学疗效评定标准。

1.4.3 临床综合疗效判定标准 (1)临床症状、内镜、病理检查均痊愈为临床痊愈;(2)临床症状、内镜、病理检查即为显效;(3)临床症状、内镜、病理检查为有效;(4)各项指标无改善,或反而加重者为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有效率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由表1可见,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改善程度较明显,治疗组总有效率痊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内镜下粘膜破损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由表2可见,治疗组治疗后治疗组内镜下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内镜下黏膜破损改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病理检查疗效比较

由表3可见,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病理检查疗效改善程度尤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根据反流性食管炎主要临床表现为反酸、烧灼感、胸骨后疼痛不适等症状,历代医家将其归属于“吐酸”“反胃”“胸痹”等范畴。朱丹溪云“吞酸者,湿热布积于肝而出于肺胃之间”。高鼓峰在《医学心法·吞酸》中云“盖寒则阳气不舒,气不舒则郁而化热,热则酸矣。又有饮食太过,胃脱窒塞,脾气不运而酸者,是佛郁之极,湿热蒸变,如酒缸太热则酸也,然总是木气所致”。可见胃失和降,浊邪上犯是其基本病机;肝气郁结不畅,横逆犯胃是其发病的关键;气机郁滞,郁久化热,是其转变特点,提示在辨治反流性食管炎时,重在疏肝调气兼清胃郁热达到降逆的目的。

我们结合现代医学对反流性食管炎的认识,精心选药组方疏肝清胃降浊方,治疗重在肝胃,以疏肝清胃、和逆降浊为基本治则。方用黄连清热泻火,直折火势;气机不畅,郁而化火配以郁金、香附以疏肝理气;且佐取吴茱萸下利之性,引逆浊下行,并畅肝之郁结。取橘红、厚朴辛以散结,苦以降逆达到理气和胃降逆之效;取辛苦温之木香、佛手调气以降,理气和中;诸药相合共奏理气和胃降逆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黄连有抑酸、抑菌之功效[8];海螵蛸含碳酸钙,能保护胃黏膜,使胃内酸性液体得到中和,用于胃痛嘈杂,嗳气泛酸[9];厚朴有影响胃肠活动,增强胃肠动力的作用;香附可促进胃排空、消化液分泌和小肠吸收作用[10];木香有明显的促进小肠运动作用[11]。因而本方能抑制胃酸、促破损黏膜修复且协调胃肠功能,促进消化道排空,故有利于抗反流。

临床研究显示,疏肝清胃降浊方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是安全有效的方剂,较西药治疗为优,本方能有效的缓解和清除反酸、烧心的症状,作用稳定持久,减少复发,且长期应用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郭惠平,潘国宗,柯美云,等.北京成年人胃食管反流相关症状流行病学调查[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3,6:122-126.

[2] 李兆申,许国铭,刘蜻,等.上海地区成年人胃食管反流病流行病学调查I:胃食管反流症状及相关因素调查[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9,22:259-66.

[3] 许国铭,李兆申,邹多武,等.上海地区成年人胃食管反流病流行病学调查11:症状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0,22:313-315.

[4] 李兆申,王雯,许国铭,等.反流性食管炎1827例临床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10,40:9-12.

[5] Vaezi MF,Riehter JE.Duodenogas Lmesophageale rflux and methods To moniror nonacidic reflus[J].Am J Med,2001,Suppl8A:160-168.

[6] 黄贤樟,邝卫红.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病机及临床治疗探讨[J].新中医,2009,30(2):3-5.

[7] 王树强.疏肝降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3例[J].天津中医药,2012,23(4):345.

[8] 李福银.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2例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0,22(2):35-36.

[9] 江作霖.反流性食管炎证治经验[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2012,6(1):47.

[10] 方文贤,宋崇顺,周立孝.实用中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847.

[11] 陈大舜,易发银,邓常青,等.健脾消导中药对消化道功能影响的初步筛选研究[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13,16(2):41.

(收稿日期:2014-07-09)endprint

猜你喜欢
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研究
艾普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0例分析
碳酸氢钠溶液关节腔持续冲洗治疗痛风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腹腔镜手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卵巢内异囊肿的临床研究
黄芝通脑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穴位注射辅助局麻下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术中镇痛的临床探究
常规治疗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对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
中药汤剂配合西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0例临床观察
雷贝拉唑、莫沙必利和铝镁加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
雷贝拉唑、莫沙必利和铝镁加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
埃索美拉唑与莫沙必利联用对反流性食管炎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