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华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改如火如荼的今天,农村中学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改作文,作文教学水平低下。如何改变这一困扰众多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问题,首先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然后再谈在教学中的经验和方法,以期能结合农村中学的特点,让农村的中学生作文能写出独有的特色,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词:作文教学;现状分析;应对策略;阅读;真情;特色;兴趣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基础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农村教育也开始一天天受到重视,各种教学条件也得到了极大改善,但不可否认的是,农村中学的教学质量与城市相比,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最明显的就是体现在作文水平上。
作为一名有着十多年教龄的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我对农村中学的作文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和研究,在此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以期能够对提高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有所助益。
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农村中学作文的现状
从毕业到现在,我除了担任语文的教学工作外,还一直担任着班主任工作,通过走访和电访,以及学生毕业后的回访,了解到学生学习的状况以及造成他们作文水平低下的诸多原因。
1.阅读量小,知识面窄
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是“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而在农村,很多的孩子,家里除了课本,就再找不到其他读物。2000年,我曾对班上的学生做过一项调查。两个教学班,100多学生,家里有课外读物的,不足十人。时间变迁,孩子的物质条件也得到了改善,他们的阅读空间虽然有了一定的提升,但远远没有达到课标的要求。2003年,我对所任教的班级又做了一份调查,90多个学生里,家里有课外读物的人数有所增加,达到了三分之一左右。到了2006年,这个情况有所好转。被调查的学生,超过一半说自己有“中学生必读名著”,但认真看下来的学生很少,有做读书笔记的,但寥寥无几。
进入中学后,一部分学生办理了图书借阅证。从图书馆反馈回来的信息表明,大部分学生借阅的都是校园小说类,或者是武侠玄幻类。而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束之高阁,阅读的孩子少之又少。网络和手机的普及,使得越来越多孩子的阅读倾向了网络文学,速食文学。而另一部分的孩子,则是失去了阅读的兴趣,他们坦言“看到书就想睡觉!”
我们知道,写作必须要有素材的积累,而积累又离不开广泛的阅读。缺乏阅读,或者只是停留在表面的阅读,导致孩子的阅读面小,写起作文只有干巴巴的几句话,总是翻来覆去。
2.语言表达能力差,内容空洞
农村的孩子,很少有接觸学前教育的。大部分的孩子,他们的父母或在外打工,或因各种原因无法顾及孩子的学习。在我教过的几届学生里,父母重视教育的很少,重视教育同时也关心孩子教育的就更少了。很大一部分的家长认为,将孩子送到学校,就算尽了自己的责任,并没有去考虑,孩子的学习不是只有学校的教育部分。还有一部分则是,因为自身文化水平低,与孩子没有了共同的语言。孩子回到家后,多是躲在屋里,曾有个家长说,他的孩子最长曾一周没有和家人说话。
经历的贫乏,是导致农村孩子作文内容空洞的最大原因。很多的孩子,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最远不过是到过县城。单调的生活,让他们在面对作文时束手无策,或者“换汤不换药”的将自己那少得可怜的经历写了一次又一次。好不容易憋了点内容吧,写的又是前言不搭后语,甚至错字、病句连篇。
3.教学方法落后,训练形式单一
面对作文,很多孩子无话可说,逃避写作文。一方面,有孩子自身的原因;另一方面,和教师教学作文时方法落后,训练形式单一也有关系。很多年以来,大部分教师教授作文课还是一只粉笔打天下,一个题目写几年。作文教学的程序也无外乎是写前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三部曲,毫无新意可言。内容也都约好了一般,写友情的,必定是因为某件小事闹翻,然后一方搬家;写母爱的,一定是生病了母亲冒雨背自己上医院;写师生情的,多是自己生病老师来补课,然后老师忙到生病。单一的训练形式,难怪学生也就只能写出一些落俗套的作文。
4.作文批改简单无特色,拖延时间不及时
在写作时,我们总是要求孩子要有自己的写作特色。新课标对写作的评价要求“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鼓励表达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有些教师除了布置作文题简单,批改的评语也是“批量生产”的。很多评语多是无关痛痒的几句话,没有任何针对性,不论放到哪篇文章都通用,以致很多学生拿到作文本时大多是看一下分数便搁置一旁。
孩子需要别人及时的肯定。而作文的批改,是一个很大的工作量。有的教师,布置了作文下去,一耽搁就是很长的时间,孩子从一开始的期待到后来的兴致阑珊。最初写作或许很积极,到后来就草草了事。
二、我手写我口——农村中学作文的应对策略
综合以上农村中学学生作文水平低下的原因,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整理了一些应对策略,希望对提高农村中学学生的作文水平能有一些帮助。
1.提倡读“闲”书,增长见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先从学生爱读的书做起。记得最早的时候,我买了一本杨红樱老师的《漂亮老师和坏小子》放到班上,结果很多学生抢着阅读,以致等书最后回到我手上时,一个学期已经要结束了。后来,我又买了杨老师另外的一本《五三班的坏小子》,学生看了后觉得不过瘾,一直问我还有没有新的。等到“马小跳”系列出来后,我买了整套,放到图书角,学生都很积极地借阅并且及时归还,班上形成了阅读风气。再往后,班级订阅了《意林》《视野》《作文与考试》等期刊。我本是个爱看书的人,收有几个书架的图书,学生也渐渐地不满足于班级的图书和期刊,我家也成了学生借阅图书的去处。
对于写作,鲁迅先生曾说过,“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在阅读的同时,还要学会积累。所以,要培养学生学会积累素材的好习惯,在阅读过程中有了思想的火花要及时记下来,遇到好的文章,提倡学生模仿写作。这样,做作文的时候,就可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学生读的书多了,文章内容也渐渐精彩起来。不再只是写些老掉牙的题材,各种新颖的内容出现在了作文里,信心也越来越足,写作文不再是令人头疼的事。
2.写熟悉的事,写出自己的特色
我们都说作文要有真情实感,“闭门造车”是写不出好文章的。农村的学生虽说生活单调,但只要肯留心,还是有许多素材可用的。“作文作文,作得头疼,搜肠刮肚,仍难成文。”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提倡学生不拘一格的写周记。
对于学生的周记,我没有那么严格的要求。只有最简单的一点,那就是观察身边的事物,写真事,抒真情。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就得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熟悉的事物。农村的生活,虽然单调,但可写的东西还是很多的。我常和学生说,城市有城市的光环,但农村也有农村的特色,我们要做的就是“秀”出自己的风采。
如:当地很多村民都要上山采茶,我就让学生去写整个采茶的过程,除了可以感受父辈的辛苦,还可以了解整个茶叶的制作过程。学校所在地是一个古镇,就让学生向父辈打听古镇的来源以及传说还有那些富有特色的古宅、当地小吃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会发现学生写作的语言不再那么枯燥,时不时会冒出一些精彩的句子,常在看周记的时候忍不住笑出声来。而在学生写,老师阅读的过程中,师生间的互动,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3.以批代写,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作文的写作过程其实就是师生间一个互动的过程。学生完成了一篇作文,最希望的就是得到教师的肯定。因此,适时地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和适当地点评就显得尤为重要。
(1)在批改的时候要多用鼓励性的语言,不要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孩子的世界和成人是不一样的,看孩子的作文,要尽量地放低身段,用与他们平行的眼光去对待他们的作文。我曾经看过一个例子:一个孩子在他的文章里描写他家那只可爱的猫。他说他家的猫有着一对圆溜溜的眼睛,像馒头一样大。老师看了以后,很生气,对着班上的学生说,描写不恰当,有谁家的猫有馒头那么大的眼睛,这不是怪物是什么?孩子伤心地回家了。实际上,经过了解,孩子说的馒头是指他平常吃的“旺仔”小馒头。你看,这是一个多么形象的比喻啊!所以,当我们在孩子的文章中看到一些自以为不贴切的句子时,最好多问问孩子。
(2)及时批改,带动孩子写作的热情
孩子精心完成了一篇习作,急于知道老师对他的评价。而有些教师,改起作文来总是七拖八拖,孩子渐渐就失去兴趣了。批改可以形式多样。如:对于周记,我喜欢先交先改。每周一交周记的时候,我就当场看,当有遇到写得好的,马上就进行表扬。于是,被表扬的学生就喜气洋洋的,嘴里说着“这没什么,老师您别念”,可心里早就乐开花啦。孩子毕竟也是会有那么一点虚荣心的。
(3)发现亮点,以点带面
农村中学的孩子,作文写的好的较少,总是会看到很多不理想的作文。老师也常抱怨,学生作文没有内容可看,千篇一律。我觉得,我们要学会发现其中的闪光点。一篇文章或许你会觉得写的这错那错,那么,一段话呢?一个句子呢?甚至只是一个词语又如何?教师手中的笔不仅是用来圈点错误的,更应该是用来发现亮点的。批阅作文的时候,我喜欢找出孩子写的好的地方,哪怕只是一个词语用的好些,也要圈出来进行表扬。对于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只要写作的字数有了增加,也会特意说一说。孩子这次是字数加了一点,下回可能他就可以写完整篇的文章。好文章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让他们不再一说起写作文就头疼。
4.教师写下水作文,以身作则
毕业多年后,再回头来写作文,会觉得有些吃力。但我发现,同样是写作文,如果教师写“下水”作文,学生积极性会很高。通常布置一篇作文時,我会和学生分享我的心得。如果是自己写作,我会如何去写。然后将自己觉得好用的素材拿出来与学生分享。将个人的空间开放给学生,时常在空间里写写文章,学生看了以后就会说:“哎呀,老师写得很好啊!”试想,一个自己从来不写文章的老师,又能如何教出爱好写作的学生呢?
总之,农村中学的作文教学面临着许多挑战,要想走出这种困境,需要我们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作为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村中学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探求新教法。在了解其现状的基础上,“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我相信,只要师生共同努力,农村中学的作文教学一定能走出目前的困境。
参考文献:
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 福建省周宁县第二中学)
编辑 代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