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子翔
摘 要:随着初中历史的不断普及,新教学理念被渐渐贯彻到课堂的日常教学中,对历史教学实践的思考也越来越多,下面就谈谈对初中历史新课改创新课堂教学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新课改;创新课堂;多媒体辅助
新课改的形势下,初中历史新课改对课堂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不能再完全依靠传统的教育模式,而要不断创新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视频图像的冲击,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强化教师的自身水平,提高把握课堂教学的水平,鼓励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一、情境帶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相对于传统的教育模式,新课改提出的高效课堂学习效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视频导入、图片渲染、声音刺激、诗句朗诵等方式将课堂气氛带入历史背景中去,例如晏殊,《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抒写了春日的闲愁。既写迎春之情、初春之景、富贵之象,又写主人公的活动,他看到海燕双飞,而自己孤独伤心,面对芳春美景而触动春愁,故弹筝以抒情。词意含蓄蕴藉,语言明丽,用意婉曲。将宋词的姹紫嫣红、千姿百态表现得尽致淋漓。同时也表现出当代人们对诗词的情愫,宋词的鼎盛可见一斑。再如讲到改革开放时,播放电影《邓小平》让同学们感受改革开放的背景形式,见证邓爷爷坚定且充满信心地为全国人民做出这一历史创举,看到改革开放后中国人民的生活迅速变化,生活日新月异。让学生在观看聆听的同时感受不同的时代背景和人物情怀,是同学们以一个好奇、虔诚、敬畏的态度学习历史。了解最基本的历史史实,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时代特征及最具特色的不同时代的衣、食、住,行等文化特征,以及各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思想、科技特征等。学生从时代特征可以对具体的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再现,进而对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的可信性进行分析、判断、评价。同时老师要配合进行知识的讲解,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并采用提问、互动、评价、鼓励的方法,通过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再让学生从影片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爱学历史的兴趣,对课堂学习充满兴趣,有坚定的学习信心,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二、尊重历史,纪念历史
历史不是一个符号,也不仅仅是一种回忆,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一面镜子,从这面镜子里我们可以看见自己的过去,也可以以史为鉴把握未来。我们应该正视历史,不丢掉我们引以为豪的财富,也不忘记过去所承受的耻辱。老师要帮助同学们纪念历史,提醒纪念日,养成良好的历史学习态度和意识。老师可以教同学们写心得感受,缅怀英雄,将思考深刻的文章发表,在课堂诵读,与同学们分享讨论,并张贴于教室宣传栏,供大家学习。
三、强化教师自身水平,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学习新课改对于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熟悉教材知识,还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这就要老师在认真备课的同时,更注重对现代中学生的了解。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英语知识—学习兴趣—情感心理—思维方式”等方面多管齐下,帮助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同时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等因素和学习水平对学生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问不同难度的问题,使学困生不因问题难而失去自信,尖子生不因任务简单而得不到锻炼,因材施教,全面发展。学校要注重老师的专业素质培养,建立专门的教研机构,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引导提供强有力的后卫和保障,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模式,新课改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和基础知识水平,通过现场演示、提出问题、反问、引导和解答问题的方式,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建立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
四、鼓励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想要学生有创造性的思维,就需要有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氛
围,营造轻松地环境对于创造性思维至关重要。通常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都是用成绩来区分学生的学习质量的,从而使得学生普遍不关注创造性思维的构成。所以,各个学校要通过不断的努力来营造可以构成初中历史学习的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环境。当然,这也需要老师的配合,老师要注重课堂的效果,多提问,多互动,对于思路清晰、认识深刻的同学要进行夸奖,并激励他们继续努力加深思考;对于一些成绩不突出的学生要耐心辅导,使
其理解课本基础知识的同时发散思维,大胆设想不怕出错。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新颖的课堂互动和讨论,让学生自己动脑,大胆设想,敢于尝试,在思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创造性思维。
新一轮历史教育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为国家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教师将与学生一起随课程的发展而发展,期待我们的教育事业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逐渐壮大、逐渐完善。
参考文献:
[1]李批改.对新编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的透析与思考.池州师专学报,2007(4).
[2]刘四新,郑云亭.使用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要处理好五个关系.山东教育,1997(Z2).
[3]朱煜.评“川教版”初中历史新教材.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04(1).
(作者单位 徐州市第十三中学)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