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标准分析

2014-10-21 06:55:27陈永华
学理论·下 2014年9期
关键词:调研大学生

摘 要: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大学就业观念和就业能力出现偏颇的现象普遍存在,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生,大学生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和素质,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还存在哪些问题等都值得深入思考。基于此,通过对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调研,了解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标准,并对高校人才培养及在校大学生提出了合理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需求标准;调研

中图分类号:G4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7-0185-02

当前,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相关统计显示,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近年来一直徘徊在70%左右,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已成为家长、学生、学校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当前在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就业模式下,大学生一方面获得了职业选择的自主权,另一方面也失去了就业保障,特别是伴随着高校扩招、高校学科设置与现实需求脱节、社会经济二元特征凸显等问题的出现,造成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和挑战。大学生成功就业的经验表明,用人单位乐于聘用那些具有良好的就业观念、敬业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大学生。可见,是否具备社会需要的素质和能力俨然成为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的根本因素。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目的

掌握企事业单位最新大学生人才需求动态,探讨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和就业导向的发展趋势。

(二)调查对象

重点选择了一批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事业单位。其中包括:中国建筑东北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国瑞税务师事务所、上海市艺术莲花超市、北京时代建筑设计院、辽宁盼盼安居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天宇化学有限公司、沈阳黎明航空机器制造公司、营口市建筑设计院、锦州各建筑设计院、盘锦兴隆百货、阜新翔宇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

(三)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随机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的方式。问卷调查是在各企事业单位当场发卷填写,并当场收回。共发出调查问卷1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897份,有效回收率达89.7%;现场访谈包括现场采访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部门工作人员、设计院的高级技术人员及社区群众等。

(四)调查时间

2013年11月—2014年2月。

(五)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各企事业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素质及能力的需求标准,对相对应专业的教学意见及人才培养模式的看法。

二、调研结果分析

(一)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需求标准

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需求标准如表1所示。

表1 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需求标准

1.基本素质方面。用人单位最看重的大学生的基本素质中位列前三位的分别是“学习成绩”、“获奖情况”和“身体素质”。在设定的各选项中,“学习成绩”所占的比例最高,有91.2%的用人单位首选此项。学习成绩反映了大学生掌握客观规律、认知世界的能力,很大程度上是对一个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能力乃至身心状况的有效反映。在强调能力和创新的当代,成绩仍是一项无法替代的主要指标,用人单位对此非常看重。此外,是否具有“科学精神”也在用人单位的考虑之中,然而,忽视对“科学精神”的培养却是当代高等教育的一大弊端。大学传授给学生的不只是知识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追求真理、追求科学的精神。

2.思想品质方面。用人单位最看重的大学生的思想品质中位列前三位的分别是“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和“诚实守信”,然后依次为“工作责任心”和“竞争意识”。“敬业精神”是用人单位最为看中的首选素质,选择“敬业精神”的用人单位占92.4%。人类社会的一切财富都是劳动创造的,是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学习和探索,热爱工作,勤奋工作才创造了今天高度文明的人类社会[1]。当前,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敬业精神品质特别关注,也就意味着现实工作中大学毕业生的敬业精神品质有所缺失。实际上,用人单位对当代大学毕业生最不满意的素质方面,“敬业精神”位列第二位,这对学校和学生应该是一个很大的促动。此外,“工作责任心”也是用人单位重要的考量因素。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陈旧,一味地追求大城市、大单位和高薪酬,社会责任感和工作责任心不足。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很多社会责任感和工作责任心较强的学生,往往在参加工作的短时间内,就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3.社会能力方面。用人单位最看重的大学生的社会能力中位列前三位的分别是“专业知识技能”、“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然后依次为“沟通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专业技能是影响人才发挥作用的最核心因素,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对一个人成才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选择“专业知识技能”的用人单位占89.6%。然而,当前的高等教育仅仅是在专业教育方面的通识教育,要想真正在工作岗位上体现价值,还需要大学生在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以专业理论为基础的实践动手能力。在整个社会环境中,大学生的专业技能不仅仅事关个人发展,而且关系到社会进步。因此,大学生专业技能不仅是检验大学生是否成才的根本标准,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要素[2]。此外,调查结果显示,在学习成绩和专业技能差别不是很悬殊的情况下,沟通交流能力对大学生工作后的发展尤为重要,不同的沟通交流能力往往会给同事间合作和个人发展带来大不相同的结果。

(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看法

通过现场访谈我们了解到,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明确指出了大学生在就业观念方面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就业目标过高。当今大部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高,目光聚焦于城市好、规模大、待遇优越的企事业单位,不自觉地造成了自身能力素养与社会现实需求的失衡,结果往往陷入“高难成、低难就”的囹圄。

2.不良就业心理。自负和攀比心理是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常体现的不良心理困惑。部分大学生由于自负心理的存在,对自己的不足缺乏正确的认识,实际上却是“眼高手低”,导致落实到行动上的失利。还有一些大学生偏重与他人攀比就业结果,却不去查找自身就业竞争力的不足,导致未能使自身的优势和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反而错失很多就业的良机。

3.团队合作意识不强。团队合作在当今社会中越来越重要,良好的团队合作关系能够使团队成员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产生1+1>2的效果。但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由于家庭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表现为对于责任的逃避和合作意识的缺失,走向工作岗位后表现为影响工作项目保质保量地完成。

4.情商缺乏。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人际交往能力比较欠缺,缺少对别人的感恩之心、关爱之心。分析这些现象的发生,情感教育的缺失使得部分大学生不懂得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爱是社会温暖和谐的基础,不懂得个人价值的实现离不开他人的服务与帮助。

三、对高校加强人才培养的建议

(一)统筹兼顾大学生基本素质的各个方面,使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联合国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中,提出了现代教育四大支柱的见解,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教育学生学会求知。实际上就是指教育学生学会学习,也就是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和手段,而不单纯是获得系统的机械的知识本事。学生只有会学习,才能树立终生学习观念和终生成长的理念,才能有效地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才能不断地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地满足社会的需要。

(二)统筹兼顾大学生思想品质的各个方面,使学生真正成才又成人

在传统的大学教育中,过度强调的是对学生的“成才”教育,“成人”教育则总是被忽略,致使“学生产品”在“敬业精神”、“合作意识”、“诚信意识”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参差不齐。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促进学生发展的根本要求,为学生的成人、成才营造良好的环境,并着眼于战略高度,建立健全可持续发展的育人工作机制,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育人工作氛围,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3]。

(三)统筹兼顾大学生社会能力的各个方面,使学生与社会需求无缝链接

时下的用人需求对大学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沟通能力”等反映出的不满信号,充分说明了学校的人才培养水平与社会需求标准的不匹配。高校应积极探索合作教育等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人才上注重让学生去体验、去实践、去创造,在坚持德育首位意识的同时,大力加强以实践创新能力、科学精神的培养和培植力度,切实促进高等学校育人功能的充分实现。

参考文献:

[1]吴晓黎,郭传骥.大学毕业生素质调查启示[J].辽宁教育研究,2003(12):46-47.

[2]张慧春,张二军.关于社会需要什么样大学生的调查分析[J].煤炭高等教育,2013(1):99-101.

[3]陈永华.高校学生工作育人功能的实现途径[J].社科纵横,2011(12):167-168.

猜你喜欢
调研大学生
“三注重”扎实做好调研工作
人大建设(2019年6期)2019-10-08 08:55:54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人大建设(2019年2期)2019-07-13 05:41:06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人大建设(2018年10期)2018-12-07 01:14:02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新大学生之歌
北方音乐(2017年7期)2017-05-16 00:32:46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红土地(2016年9期)2016-05-17 04:31:55
齐续春率队赴攀枝花调研
团结(2014年2期)2014-02-28 17:03:36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中国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14: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