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富间的适度张力有助于社会发展

2014-10-21 00:04王兆云
学理论·下 2014年9期
关键词:平均主义贫富差距两极分化

王兆云

摘 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贫富差距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引起贫富差距的原因非常复杂,不能一概而论。贫富差距过小导致平均主义,而贫富差距过大就是两极分化。平均主义、两极分化都是贫富间张力失衡的表现。实践证明,这都不利于社会发展。在当前,贫富间存在适度张力有助于社会发展。

关键词:贫富差距;张力;平均主义;两极分化

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7-0060-02

我国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早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热门话题。我们要做的是正视它,分析它。在我国发展的现阶段,贫富差距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因为如果处理不当,会对社会稳定造成一定的影响。贫富差距是历史问题,也是现实问题。人类自进入阶级社会以后,贫富差距就客观存在着,是一个古老而备受关注的复杂话题。如果把贫富差距放到全球化的背景下,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马太效应”在国与国之间日益突出。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定合理的贫富差距有助于社会秩序的良好运行,有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逐步实现。

一、平均主义是贫富间张力过小的表现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的主要矛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1]116。这就要求,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必须将工作重点放到经济建设上来。为此,邓小平指出务必冲破“一大二公”、吃“大锅饭”的“平均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2]。

细看人类发展史,平均主义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平均主义者试图消灭所有的差异,在所有方面的平均都能绝对实现。平均分配的思想在原始社会中就已经形成。从历史的角度讲,平均主义具有一定程度的进步意义。在长达数百万年的原始社会中,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为了维持种群的生存和繁殖,必须分享劳动果实。平均成为原始社会最高的行为准则。进入阶级社会后,平均主义在贫富差距极端发展的情况下出现了。奴隶起义、农民起义以各种形式提出的起义口号实质上是“均贫富”的鲜明体现。从对封建制瓦解和摧毁的意义上说,平均主义是有一定的进步性的。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平均主义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不复存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阻碍作用开始显现。即使在社会主义社会,平均主义也是与按劳分配的原则相冲突的。不可否认,平均主义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平均主义的危害性成为主要的。其一,严重打击了劳动者的生产主动性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其二,涣散劳动者队伍,侵蚀劳动者的思想,无益于劳动者的团结。其三,滋长人们的懒散思想,影响生产效率提高和经济效益的增长,不利于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更不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所以,按劳分配原则的真正贯彻和实现的前提是彻底清除平均主义倾向。在社会主义社会,按劳分配和平均主义是不相容的。

二、贫富差距扩大是贫富间张力过大的表现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果贫富间张力过大,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不仅仅是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问题了,甚至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中国当前贫富差距扩大现象严重,但与两极分化还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对于当前中国的贫富差距状况,我们用贫富差距扩大来说明是恰当的。

贫富差距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其产生必然条件。从主观方面说,个体所拥有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素质是不同的。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获得的各种社会资源的能力不同,不同的能力必然会导致不同的结果。从客观方面说,人们所生活的社会条件不同。社会条件的不同必然导致其获取社会资源的机会不同,而机会不同也必然导致结果的不同。在短短的几十年的时间里,中国的贫富差距扩大现象日益严重。不仅存在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而且行业之间等也是存在的。这种状况不能不令人担忧。

从历史角度看,贫富差距扩大到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时,才会作为一个社会问题摆在人们的面前。贫富差距扩大的消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贫富差距扩大致使了社会不平等。其二,贫富差距扩大使社会的发展失去活力。其三,贫富差距扩大影响社会稳定。马克思指出:“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3]567当前人民对贫富差距扩大所产生的心态失衡现象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仇富而引起的犯罪现象也屡见不鲜。贫富冲突意识在将自己界定为底层的人们的身上极其强烈。马克思对此现象曾形象地比喻说:“一座房子不管怎样小,在周围的房屋都是这样小的时候,它是能满足社会对住房的一切要求的。但是,一旦在这座小房子近旁耸立起一座宫殿,这座小房子就缩成茅舍模样了。这时,狭小的房子证明它的居住者不能讲究或者只能有很低的要求;并且,不管小房子的规模怎样随着文明的进步而扩大起来,只要近旁的宫殿以同样的或更大的程度扩大起来,那座较小房子的居住者就会在那四壁之内越发觉得不舒适,越发不满意,越发感到受压抑。”[3]729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贫富间适度张力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贫富差距是避免不了的。在某种程度上讲,还是社会发展所必需的。但这个必需不是指任何程度的贫富差距。贫富间张力的“过”与“不及”都不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都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只有贫富间保持适度的张力,才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张力的“适度”如何衡量呢?主要标准就是国际上通认的一个指标: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反映居民收入差距的一个最常用的重要指标。这个系数在0和1之间。国际上通常认为,基尼系数小于0.2表示绝对平均;0.2~0.3是比较平均;0.3~0.4是比较合理;0.4~0.5是差距过大;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当前,我国的基尼系数是介于0.4~0.5之间,这说明贫富差距过大。但这个标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在分析贫富差距的绝对值与社会稳定的关系时,有一个因素应该纳入到我们的思考范围,那就是“社会大众对贫富差距的现实状况的接受和认可度”[4]。

社会心理学研究得出,社会贫富分化度(基尼系数)等于或大于0.5,社会大众认可度或社会平均综合满意度却是高的,社会可能稳定;以理推之,即使是基尼系数小于0.4,而社会平均满意度低,同样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综合分析,我们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贫富差距合理,社会就一定稳定;贫富差距过大,社会就一定不稳定。我们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当前,由于不合理和不合法收入的存在,如果与改革开放前期做一个比较,老百姓对社会平均综合满意度、贫富差距的现实状态接受度都有所下降。如果不给予充分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这势必会影响社会大众的期望心理,甚至会影响到社会稳定。

从社会发展层面说,贫富间保持适度的张力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需要。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一个系统。在这个动力系统中,生产力作为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主要方面是最基本的因素,对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具有最终决定作用。在贫富间保持适度张力前提下,允许一部分人通过合法经营和诚实劳动先富起来,可以有效地刺激社会竞争,提高生产率,解放并发展生产力。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看,我们不能离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来空谈什么是社会主义。我们必须时刻研究、抓住时机、发展自己。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条件。从个人发展层面上说,贫富间适度的张力能够有效地反映人们能力的高低、投入的多少和贡献的大小。贫富间适度的张力“既能激发人们去自我提高,即激发人们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又能激发人们去自我奉献,即激发人们为创造社会财富而奉献自己的体能和智能”[5]。贫富间的张力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到人们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个人的发展就会失去活力,社会的发展也就失去动力。我们要牢记,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实现共同富裕、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为之奋斗终生的目标。正确分析和处理贫富间的张力问题以确保社会稳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这一问题必须秉着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原则在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其一,正确处理先富和共富的关系。首先要明确邓小平同志所说的“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时富裕”,更不等于“同等富裕”。如果三者之间能够画等号,那么我们又会陷入平均主义的泥潭。要把共同富裕作为一个历史的动态的过程。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全体成员由于各种因素必然会出现有先有后、有快有慢。这是不可避免的。其二,在各方面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社会主义制度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的政策是不使社会导致两极分化,就是说不会导致富的越富,贫的越贫。”[1]17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着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市场对资源的配置又起着决定作用,客观上存在着产生两极分化的可能性。我们要积极主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有这样一段表述:“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收入分配调控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建立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这是在实践基础上,采取措施解决利益分配和收入差距与时俱进的做法。其三,建立完善更加公平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社会稳定。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其四,注重教育领域、医疗卫生、就业创业等领域的改革。这些改革都与人民利益息息相关。

综上所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贫富间张力的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生产力和社会的发展。在公有制基础上,贫富间保持适度张力是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邓泉国,孟迎辉.贫富差距影响社会稳定的三个因素[J].科学社会主义,2002(5).

[5]刘祖云.社会转型与贫富差距——20世纪末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2004(5).

猜你喜欢
平均主义贫富差距两极分化
农村八年级学生学习英语两极分化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新时期以来平均主义思想研究若干理论误区辨析
——以中国共产党反对平均主义理论为视角
农村初中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成因及对策
从《天朝田亩制度》看太平天国的小农经济政策
浅谈如何抑制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两极分化现象
英语教学中两极分化现象及应对策略
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中缩小我国贫富差距的几点思考
打破“平均主义” 不让“老黄牛”吃亏
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平均主义思想研究综述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