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专业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2014-10-21 21:01胡有锟
教育界·上旬 2014年9期
关键词:专业建设计算机中职

胡有锟

【摘 要】中职计算机专业从设置到今天,如今许多学校面临专业整合、内容更新、招生就业等许多问题,有的学校计算机专业甚至出现招不到生的情况。本文就我区计算机专业建设的现状,综合分析目前中职计算机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从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教学、师资、办学模式进行了思考和实践。

【关键词】中职 计算机 专业建设 改革

本文针对目前中职计算机专业建设过程存在的普遍问题,由此引发计算机专业建设方向、方法的深入思考,总结出应该在专业培养方向、教学方法、师资建设、办学方式上加以创新,并希望由此抛砖引玉,引发更多思索。

一、论文背景

为推动我区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搭建专业建设的交流平台,探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促进我区中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经研究,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指导中心在2013年4月举办专业课程建设研讨会。(桂中职教改[2013]01号)。笔者有幸参加此次研讨会,通过交流,我觉得将对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中职计算机专业建设现状

研讨会的第二环节是小组讨论本专业的改革,与会代表就目前计算机专业教学,课程设置,教材等方面充分发言。反映的问题比较代表性的有:

1. 近两年大部分学校计算机专业招生规模缩小,专业办学有萎缩之势,部分学校有招不到学生的趋势。

2. 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兴趣普遍缺乏,教师上课没有动力。

3. 计算机专业学生控辍难,流失率高。

4. 培养目标不具体,教材落后。

三、对中职计算机专业建设的思考和一些有效实践

(一)培养目标需要重新定位

通过研讨会,我们也从一些好的学校得到启发,为什么有的学校办得好,该如何注入新的活力。其实大部分与对口就业有直接的联系。

“就业”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要想走向稳定与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根据中职生就业的岗位群定位专业培养目标。而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如何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办学定位和人才培训目标,笔者认为,必须坚持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方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面向市场办学,主动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通过借鉴其他院校和我们自己的实践,我们认为要掌握瞬息万变的市场动态,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1. 成立行业企业专家指导委员会

可以通过举行校友会,推选成功人士,和校企合作的企业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并定期召开专业研讨会,做到及时与市场需求对接。

2. 通过我校的就业服务平台

我校十分重视毕业生安排,为更好保障我校毕业生安排,学校在2011年成立了一个毕业生就业跟踪系统,这一举措也是在全区中职学校独创的,这套系统同时也对毕业生家庭提供服务,实现“一人上中职,致富全家人”。实施三年来,受到毕业生和社会好评,学校招生工作稳中有升,同时通过该系统分析,我们得到更多有用信息,通过对毕业生就业能力分析,可以及时把握计算机专业用工、岗位需求,反馈回来指导和改进专业建设,比如从事网站客服的毕业生反映欠缺有卖实物商品的经验,如何在计算机录入繁体字,加强文字录入速度等,都是我们平时无法获取的信息。

3. 参加全区技能大赛引领专业建设

“普高有高考,中职有大赛”,全区及全国中职技能大赛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中职计算机专业建设的方向标,通过近几年组织学生参加全区技能大赛,对我们进行的教育教学改革有很好的指导作用,用在实处,能够充分促进中职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

正是通过上述渠道,通过近几年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和当地市场的需求分析,大部分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从事的工作主要有:1.在办公室从事文员工作的计算机操作员;2.管理维护单位内部局域网、网吧管理的技术人员;3.互联网的营销宣传工作,主要是网站客服人员;4.计算机硬件维护、调试、软件安装人员;5.电脑广告设计类工作技术员。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目标定位就是培养应用型、操作型技能人才,职业定位为计算机软件操作员、录入员、计算机维护员、网络维护员、电脑美工、网站维护员等。

(二)教学方法上采取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次教学

中等职业教育性质决定是学生个性化的教育。在教学上应该采取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次教学。经过多年观察,我们发现,可以采取分层教学形式,具体做法是:

1. 任课老师建立学生学习档案。入学的第一学期:不分专业方向、不分模块地学习公共基础课程,通过跟踪观察,学生在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及能力上出现分化,课任老师及时做好记录。

2. 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第二学期开始,根据学生档案,对学生进行分层次、分专业方向重新“编班”,开始实施分层次教学。对于起点低,掌握知识相对弱一点的学生,往电脑文员方向培养;对于层次相对好的学生,往动漫、网络、平面设计等方向全面并深化培养,使学生学到更多更精的专业操作技能。这既是就业的需要,又体现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实现真正的分层次教学。要满足学生个性特长、个性发展的需求,让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学科和课程标准,或在完成自己本专业所必修课程的基础上,选择性地学习跨专业课程。教师教学中积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运用多种训练手段,使学生扬长避短,各成其才。

3. 开发校本教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较快,相应教材出版往往跟不上,开发适用性、前沿性以及操作性和技巧性强的校本教材很好解决了这种供需矛盾。学校要重视校本教材开发,发动各课任老师积极编写校本教材,同时给予奖励,在职称评聘方面,作为一种教研成果,优先考虑有突出表现的教师。各课任老师掌握第一手材料,形成一套自己的教学体系。我们学校开发的校本教材《办公应用》就是收集整理学校各办公室一些文件、表格等,通过整合、分类,采取项目教学。利用这些内容进行教学,学生兴趣浓,参与教学积极性大增。学生有实战经验,技能过硬,对口就业高,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报考文员并且能够胜任。学生对计算机专业就业满意,为以后招生、促进计算机专业良性发展起到很好的积极作用。

(三)教师知识结构要跟上

教师应与时俱进,转变观念,以适应中职教育的新形势。要打造一支新型的师资队伍,教师除具备传统教育教学技能外,新型的教师还应是“能工巧匠”“双师”型的教师,老师和学生除了师生关系外,还是师徒关系。

首先,学校要重视教师培训,使教师掌握新技术、新方法。有计划、尽可能地将专业教师送出去培训、提高、充实,促使他们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掌握新的应用软件。使教师改善原有的知识结构、层次。其次,通过到企业实践、进修等途径来提高教师对相关产业的生产流程认识。更新计算机操作技能,掌握新技术,获取新的应用软件和科技信息,与市场很好地对接。

(四)加强校企合作,创新办学模式

1. 要做学校培养的人才无缝对接企业,校企合作共同办学是最好的培养模式。比如成立企业冠名班,成立校中企、“校工厂”。学校尝试开办校办企业,并有限对外服务。校企合作办学是一个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循序渐进的过程。初始都会遭遇企业的冷遇,企业由于竞争原因、效能原因、时间原因等不会接受学生实习,是正常的考虑。学校只有加强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赢得市场认可,逐步打开局面,从长远规划,保持校企进一步合作。

2. 专业产业化理念办学。近年来“专业产业化”的办学模式已逐步达成共识。为加强专业的产业化,在学校建立模拟车间,实训室按企业车间(工位)形式进行打造,并在实训室建设企业的文化内容,实行企业化运作,按企业的标准进行管理。优先给表现好的学生在校内进行生产性教学实习,形成“竞争机制”,从而实现在实践中提升技术,在模拟生产中运用知识,同时创造一定的经济收益。

总之,中职计算机专业只有坚持就业为导向,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并迎头赶上,大胆探索,才能不断发展强大。

【参考文献】

[1]保铁汉.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再定位[J]. 成才之路,2011(35).

[2]李胜献.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如何走出困境[J].考试周刊,2014年(9).

[3]郝小琳.中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机械职业教育,2012(02).

猜你喜欢
专业建设计算机中职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探索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