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小莉 段元萍
摘要:继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国际金融和航运中心建设后,上海自贸区建设成为又一个重要的发展规划。作为上海自贸区建设的必然组成部分,物流要率先发展,为将来的金融服务打好基础。文章探讨上海自贸区优先发展物流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数据表明上海物流服务贸易的发展态势,利用SWOT模型分析上海自贸区的优劣,为上海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加速物流服务发展和推进自贸区发展提供政策指导。
关键词:自贸区;物流;服务贸易
一、优先发展物流服务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上海自由贸易区成立以后,作为中国物流产业发展最好的上海,应积极响应十八大号召深化改革。长三角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也是目前国家战略实施最密集的区域。长三角地区大力发展制造业且已形成一定规模,需要物流尤其需要上海自贸区物流将产品推出国门。上海作为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其先天地理优势及后天发达的经济环境,引领长三角地区经济蓬勃发展,主要表现在上海作为重要的转口贸易港,为周边地区提供强大的物流支撑,因此在自贸区优先发展物流是上海所处环境的选择。
目前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处于瓶颈期,落后于经济发展的节拍,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国内内需不足和国际上产能过剩。如图1所示,与2012年相比,2013年中国造船企业新承载订单量增长率更高。在2013年9月底,中国造船企业的接单量已占全球订单总量的38.6%,位居世界第一。但在这接单量世界第一的背后,却是我国有着过半船企接近“零”接单。中国69家船企获得了订单,其余80多家企业则没有斩获,有些甚至已经处于停工状态。自贸区的发展必然带来船舶业的复苏。尽管国际物流业产能过剩,但国内运输物流内需不足。例如,“双十一”期间订单集中,物流业无法满足大量需求,导致许多货物发不出、送不到,造成延误。数据显示2013年,淘宝“双十一”交易额突破1亿只用了55秒,全天总交易额350.19亿,上海市以21.6亿元位居城市榜首位,但其可喜成绩的背后隐藏新的问题是爆仓。快递配送的延误反映出国内运输物流内需不足。上海作为我国物流发达城市,加上自贸区的有利优势,更应担负起责任。
二、上海物流服务发展状况
由世界银行发布的《2012加强连接,应对竞争:全球经济中的贸易物流》对155个经济体的物流绩效进行了排名,前三分别是新加坡、中国香港、芬兰,中国大陆排名第26位。物流服务在上海服务贸易中一直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凭借自贸区有利平台,此时物流有航运中心作依托,理应率先发展,对上海近期经济起到支撑作用,为将来的金融服务打好基础。
如表1和表2所示,2012年世界服务贸易前十位出口和进口國家中,中国分别排名第五和第三,新加坡位于第九和第八。新加坡人口不足500万,仅占上海人口不到1/4,但进出口金额及比重都高于上海,进出口贸易差额低于上海,表明合理利用自贸区发展优势产业给一国经济带的巨大财富。2012年中国进出口继续保持递增,同比增长12.3%,总额首次超过4700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超过世界服务进出口平均增幅10.3%。我国服务贸易逆差达897亿美元,同比增长1.6倍,主要集中于旅游、运输服务这两大类,逆差额分别为519.5亿美元、469.5亿美元。上海服务进出口总额达1515亿美元,同比增长17.2%,位居全国第一,占上海对外贸易进出口比重为34.7%。2012年运输和旅游进出口合计占上海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66.2%,试验区涵盖的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共计完成进出口总额1130.5亿美元,同比增长14.5%;物流企业经营收入4041.4亿元,其中物流业收入达816.9亿元,同比增长18.1%。由此可见,自贸区物流服务无论收入额度还是增长幅度对上海经济发展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基于SWOT分析的上海自贸区物流业
(一)优势
1. 自贸区区域优势助推物流发展
在陆路方面,上海自贸区连接着京沪高铁和沪深高铁这两条客流和物流大通道,把环渤海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和珠三角经济区连成一片,成为南北物流往来的桥梁和区域经济融合的重要支撑点。在水运方面,自贸区背靠长江水道,贯穿中国的东部、中部直至西部,连接上海港和长江沿岸主要港口,形成全球最繁忙最大的内河物流通道。
2. 自贸区政策方案利好物流企业发展
首先,自贸区的总体方案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境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跨境融资自由化,给物流企业提供了更广泛的融资途径。其次,自贸区实施促进投资的税收政策,保护创业初期幼小企业,减轻其税收负担,使更多资本投入到自身的发展壮大上。
(二)劣势
1. 负面清单冗长
自贸区挂牌后运行较为顺利,也及时出台了2013版负面清单,但未能达到进一步开放的效果。由于负面清单是根据国家经济分类的1069个小类所做,比较冗长,当前有关部门正在抓紧修订2014版负面清单,计划在去年的基础之上再缩短1/3。
2. 物流专业人才紧缺
首家自贸区选址于上海,表明上海在人才等资源储备相对具有优势。但随着更多企业进入上海自贸区,会带来更多物流人才岗位需求。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从表3可以看出,全国物流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共有1020.2万人,上海有62.9万人,占比6.2%,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只占2.4%,具有本科学历人员也仅占13.9%,大专及以下学历人数占到了83.7%。目前上海物流从业人员以低端劳动力为主,高学历高技术人才缺乏。
(三)机会
1. 物流企业转型升级
在2013年11月22日上海机场首批国际中转集拼快件在位于浦东机场的DHL北亚枢纽顺利出运。一方面降低了物流的中转成本,为自贸区的物流企业带来价格上的优势。另一方面在多元化的货运业务需求下,有助于提升物流企业转型升级,更快地与国际物流接轨。
2. 航运物流一体化
上海机场国际中转货物占比不足5%,而新加坡占比达到70%以上。上海自贸区建设将有助于提升上海机场客源和货源,国际货邮中转量的提高,对上海机场的软硬件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浦东机场第四跑道建设已完工,明年即将投运,争取为貨运航班增量提供更多有利条件。
(四)威胁
1. 适用法律不一致的挑战
自贸区所需要的法律突破很大程度上超越了地方政府和国务院行政法规权力的范围,面临的法律挑战不小。要使自贸区充分发挥作用,先从法律上取得突破。2013年8月1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决定三项基本法律在自贸区暂停实施三年,根据自贸区的经验而改革。
2.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挑战
贸易便利化是自贸区最基本的要求,这个功能的实现离不开物流仓储。上海自贸区覆盖的范围仅28平方公里,可谓寸土寸金,丝毫不能浪费。在土地利用和管理上,面临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优化的难题。
四、结论与建议
(一)制度创新有利于物流企业公平竞争
政府政策要体现公平性,航运已经放开,公路运输、仓储业要进一步放开,让更多的物流企业进驻自贸区,在法制约束及政策支持下,让物流企业相互竞争,优胜劣汰。要牢牢把握国际通行规则,加快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制定与自贸区配套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为自贸区的经济活动提供政策支持,使其有法可依。
(二)壮大上海物流人才队伍
一方面提倡大学教育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另一方面鼓励在校大学生考取国际资格认证,学以致用。人才结构的理想状态为“倒金字塔”,即顶层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地基为大专及以下学历的从业人员,拥有大学学历人员为人数最多的中坚力量。只有上海物流人才队伍壮大,才能保障物流企业转型升级。
(三)港沪合作发展战略
在战略位置上,香港港以内地的珠三角为主要战略腹地,面向东南亚;而上海港以长三角为战略腹地,面向东北亚。因此两地存在合作基础。自贸区发展过程中需要从香港吸引大量人才、技术及资金,应主动学习香港的经验,也期待更多的香港物流企业率先抢占上海物流市场,获取更多商机,以合作促进两地物流发展。特别是在港沪合作基础上,为今后与台湾的合作共赢提供经验。
参考文献:
[1]王之泰.国际服务贸易与国际物流服务贸易——战略性的发展机遇[J].中国流通经济,2012(09).
[2]刘文奇,段元萍.上海市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3(18).
[3]姜楠楠.中国国际贸易物流发展问题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0.
[4]毛冰.论我国电子商务物流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中国经贸,2013(12).
[5]Chun ling Pan,Jie Lv.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ervice Trade in Recent Years[J].Journal of Service Science and Management,2013 (06).
[6]丁俊发.总书记谈供应链有感[J].中国储运,2012(12).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