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乡掐丝工艺品特色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2014-10-21 14:53伍忠庆
中国文艺家 2014年9期
关键词:特色课程壮乡民族文化

【摘 要】壮乡掐丝工艺品,从名字就足以知道掐丝在作品制作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壮乡掐丝工艺品为研究实践对壮族文化进行整合,形成了以民族艺术文化为灵魂的壮乡掐丝工艺品特色课程,彰显我校在区内外中职的文化艺术特色。

【关键词】壮乡;民族文化;掐丝工艺品;艺术设计;特色课程;实践、探索

在文化全球化浪潮席卷下以及强势文化的输出和主导下,民族文化正处于变革之中,特别是壮族少数民族文化可能被同化、改造,进而向西方文化观念贴近。当下不管物质文化还是精神文化都有一種趋势就是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因此,放眼世界立足本土,才能在全球化的格局中保持自己有特色的位置。

一、壮乡掐丝工艺品特色课程实践与探索的意义

如何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保持壮族文化的主体性,并内化为民族文化与现代手工艺技术融合发展的基础,进而张扬壮族文化个性,提升壮族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这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本论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壮乡民族服饰、壮锦、绣球、铜鼓等图案为例,探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文化涵化、民族文化艺术的继承与弘扬等问题,指出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与时俱进,包括承栽其文化的旅游工艺品,要不断开发出新的有特色的民族工艺品,在保护中求发展。大规模的文化产品流通和文化市场形成,意味着文化产品在全球层面的流通。从而,文化全球化过程开始改变着人们的文化体验,改变着我们时代的文化状况,也给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因此,壮乡掐丝工艺品特色课程实践与探索的意义深远。

二、壮乡掐丝工艺品特色课程实践与探索的理念

民族工艺品是文化全球化这一概念本身的内在要素之一,地方性是增强民族工艺品的吸引力的重要因素。壮乡掐丝工艺品以传承与弘扬民族文化艺术为途径融入全球文化,把壮族的化元素融入到工艺品中作为主要的设计思路和主要设计题材,与壮族文化元素相融合的一种艺术作品。工艺品民族化是民族地区融入文化全球化进程的重要手段,发展民族掐丝工艺品,能够增强国家之间、民族之间、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在现实层面上融入文化全球化的进程,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保持壮族民族文化的主体性,并内化为民族掐丝工艺品与文化融合发展的基础,进而张扬壮族地区旅游文化个性,提升民族掐丝工艺品产业核心竞争力,这也是我区工艺品今后重点发展的方向与目标。我校的民族掐丝工艺品特色课程,依托壮族的历史文化遗存、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打造出壮族服饰文化、铜鼓文化、民歌文化、生态文化、休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结合的壮乡掐丝工艺品特色课程,形成了以壮族文化为节点的工艺品板块,以壮族服饰为主体的传统历史文化板块,彰显我校壮乡掐丝工艺品课程在中职学校中的文化艺术特色。目前,民族文化与工艺品的融合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各种产品开发深度不足,特别是壮乡掐丝工艺品的研发几乎是空白。文化艺术与工艺品的融合发展主要体现在旅游工艺品、旅游工艺品、民俗包装文化等几个方面,形式尚显单一。缺乏创意和文化引导,使之成为工艺品与文化融合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世界普遍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工艺品已进入大众化和全球化时代,意味着民族工艺品将渐渐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一种必需的消费品,只有引导形成有民族地域特色的民族工艺品,才能适应全球化时代的要求,并借此来丰富民族工艺品的文化内涵,提升壮族文化艺术品软实力。

三、壮乡掐丝工艺品特色课程实践与探索的实施

从壮族文化艺术客观存在着的实际事物出发,从中找出适合掐丝工艺品制作的壮族文化艺术图腾图案,作为我们实施课程行动的向导。因此,本特色课程项目实践活动将以实地调研为基础,以理论研究为辅,从实地调研中得出客观结论,分析壮族文化艺术传承与弘扬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探究其深层次原因,通过广泛的文化学术交流,以制作壮乡掐丝工艺品为手段,结合古今中外经典掐丝工艺品制作案例,将大量存在的客观实际升华为精炼的理论依据,找出制作壮乡掐丝工艺品特色性、代表性和示范性的切入口,建立可行的方案,从而对我们的壮族文化艺术传承与弘扬落到实处。项目具体实施过程如下:(1)调研、准备阶段。一是调研壮族民族服饰的种类、风土人情和民族文化等,到民间考察民族特色工艺品市场情况;二是调研研讨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与壮乡掐丝工艺品特色课程之间的切合点;三是到广西民间采集民族服饰(重点壮族服饰)设计流程与制作技巧,提高对壮乡文化的认识及了解。(2)项目执行阶段。一是制定壮乡掐丝工艺品特色课程建设专家教学指导委员会,并召开项目研讨会;二是经多方研究探讨、论证,建设以壮乡工艺品特色课程的标准、课程考核方案;三是编写壮族壮乡掐丝工艺品设计与制作培训教材并实施在教学中;四是结合壮族文化特色,建立乡掐丝工艺品设计与制作实训中心,并按严格按工艺流程要求进行教学实训,同时结合社会需求进行必要的创新,使之成为生活中的艺术装饰品。(3)完善、总结阶段。一是对照壮乡掐丝工艺品设计与制作要求,对学生的传承与发展的学习成果进行验收并找出存在问题,解决问题;二是对修改完善后的课程标准及考核方案,进一步在2013年级艺术类专业学生中实践;三是通过调查学生学习情况及反馈意见对原来的方案和培训教材进行修改完善;四是撰写壮乡掐丝工艺品特色课程中相关教学、科研论文,进一步完善培训特色教材、评价标准、特色课程标准、特色授课计划、特色课程考核方案、特色PPT课件、特色教案等。(4)推广阶段。尝试在全校各专业中开展学习壮乡掐丝工艺品的热潮,让更多的人传承壮乡文化。积极参加全区全国的学生技能展演比赛活动。为下向全区和全国推广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壮乡掐丝工艺品特色课程实践与探索的成果

我校的美术设计专业、工艺美术专业、建筑装饰专业、木加工专业都开设有民族掐丝工艺品特色课程,为了让更多的同学了解壮族文化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校的学生会、手工艺社团等都有同学在手工兴趣班做民族掐丝工艺品,如今取得了以下的成果:(1)建立一套适合壮乡掐丝工艺品特色效果评价标准、课程标准、授课计划、课程考核方案;(2)结合艺术类专业学生对传承壮族文化艺术的要求,建设适合发展制作壮族文化艺术工艺品的创意实训中心,让学生实践操作,实现壮族文化的全面传承及制作壮族工艺品的完成;(3)将壮乡掐丝工艺品特色效果评价标准、课程标准、授课计划、课程考核方案、PPT课件、教案、工艺流程等建立特色课程资源库,同时编写成工艺品特色的校本教材;(4)2013年陈良老师、伍忠庆老师指导12装饰3班宁玉娇和莫传翠同学创作的民族掐丝工艺品《壮乡少女》在参加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演比赛中获一等奖:2014年伍忠庆老师陈良老师指导13美术班刘胜光、钟宇英和梁汉成同学创作的民族掐丝工艺品在参加2014年全区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演比赛中获一等奖的好成绩。

五、校企合作

(1)以“蓝雀工坊掐丝工艺品公司”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培养民族文化传承人才;(2)聘请韦龙飞民族文化企业专家到学校指导壮乡掐丝工艺品特色课程教学工作。总之,这几年得到国家领导人的肯定和同行学校的认可,来参观的学生都非常喜欢,都认真了解民族掐丝工艺品的创作流程。借助每年全国全区的学生技能作品比赛展演,进而把壮乡掐丝工艺品特色课程推广到全校、全区、乃至全国。让壮族文化的弘扬与传承落到实处。(作者单位: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①邢至晖,韩立芬.特色课程开发的7项核心技术[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04.01

②周淑萍.广西特色手工工艺品 绣球葫芦 民族特色工艺品 挂饰[J].科技.向导.2012(5)

猜你喜欢
特色课程壮乡民族文化
壮乡好消息
壮乡美
壮乡三月三
小学数学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探讨
我家在壮乡
校本特色课程的教学实施与评价
简谈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论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