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僵卧”

2014-10-21 01:50张广虎李桂华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2014年9期
关键词:平躺大作义项

张广虎+李桂华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陆游写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冬的作品,此时诗人68岁,已罢官闲居在故乡山阴。

对于“僵卧”一词的解释,各种版本的教材、教辅众说纷纭,有的解释为“卧病在床”,有的解释为“挺直地躺着”,还有的解释为“直挺挺地躺着,形容年老多病,翻身不易。僵,僵硬” 。这让老师和学生感到迷惑,不知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笔者认为这三种说法都是没有根据的主观臆测。

首先,我们无法从诗歌本身看出诗人当时有病,也无法从创作背景推测出作者当时疾病缠身。陆游生于1125年,死于1209年,享年85岁,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古人中可谓高寿者。读陆游的诗歌,可知他六七十岁时身体很好,不是年老多病的人。在66岁时,他“自惊七十犹强健”(《野兴》);68岁时,“发犹半黑脸常红,老健应无似放翁”(《闲中颇自适戏书示客》);69岁时,“才智不足狂有余,此身老健更谁如?齿牢尚可决干肉,目瞭未妨观细书”(《老健》);75岁那年,他总结自己身体健康的原因时写道“吾身本无患,卫养在得宜。一毫不加谨,百疾所由滋”(《铭座》);77岁时“老躯健似中年日”(《闲游》);过了80岁,他还写诗说自己“暮年强健胜壮年”(《冬晴行园中》),“疏泉洗石夸身健”(《秋思》)。

其次,《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总共有两首,而且是同时创作的,教材选了其中的第二首。如果我们只看教材选的那首诗,可能会以为“僵”是“冻僵、僵硬”的意思,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我们先看看另一首写了什么,就会明白“僵”有没有“冻僵、僵硬”的意思: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从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诗人躺在床上不但不会被冻僵,而且因为屋里很暖和,诗人不愿意出去,根本谈不上诗人“挺直地躺着”或“直挺挺地躺着,形容年老多病,翻身不易”。

其实,“僵卧”是“平躺、仰卧”的意思,是卧的一种姿势。

我们考察一下“僵”的意义演变情况:“僵”的本义是“仰倒,向后倒下”,产生于先秦,到秦汉时引申为一般意义的“扑倒、倒下”,不再区分向前倒还是向后倒。这个义项一直到明代都是最常用的、占主导地位的义项,但在现代汉语中已消亡,仅留存于个别词语中,如僵卧、僵蹶、僵毙、僵仆等。“僵卧”产生于秦汉时期,从产生到消亡,一直都是“平躺、仰卧”的意思,词义未发生变化。《汉语大词典》也将“僵卧”释为“躺卧不起”,而且所举书证正好是“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这一句。

从陆游本人的诗歌来看,很多诗句的“僵”有“倒下”的意思,“僵卧”是“仰卧”的意思,如果把“僵卧”解释为“卧病在床”或“直挺挺地躺着”是无法理解这些诗句的。例如:“莫笑山翁老欲僵,壮年曾及事高皇”(《感旧》),“故人夜直金銮殿,僵卧独听宫门钟”(《醉中长歌》),等等。

(选自《语文建设》2007年第12期,本刊有删改)

猜你喜欢
平躺大作义项
风雨大作
病毒还在我的身体里没走
超市大作战
平躺,一个错误的哺乳姿势
闪腰后平躺热敷是首选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老叔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