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武++贺文霞
[摘 要]针对县域教师进修学校在职能行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学校各部室的职能拓展和部室间的职能整合,强化教师进修学校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作用,转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和科研能力,进而促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县域教师进修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职能拓展;职能整合;职能创新;专业引领
教师进修学校是教师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接受继续教育实现专业发展的主要阵地。教育部关于《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1]和《全国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标准》发布后,全国部分县区对县区内教师教育部门进行了整合,整合为具有教研、科研、培训和电教等功能的教师进修学校,然而即使进行了整合的教师进修学校,各部门的职能作用也未能得到充分发挥[2],尤其是各部门仍独立工作,没能发挥各部门整合后应有的整体功能。确立县域教师进修学校服务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课题,就是针对农业县教师的现状,通过教师进修学校各部室的工作职能拓展和部室间的职能整合,促进我县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
县域教师进修学校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但由于教师进修学校在职能行驶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致使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受到影响,因此有必要查清存在的问题并切实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师进修学校的引领作用。通过对基层教师和学校领导进行问卷、座谈和访谈发现,我县教研、培训、科研和电教工作存在如下问题:教研部门指导与服务不及时、研究不够;培训部门重视领导和骨干教师的培训, 多数一线教师得不到应有的培训;科研部门的科研立项把关不严,存在大量低水平的重复研究,在科研指导方面,缺乏学科科研课题研究的具体指导;电教馆培训实用性差, 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教学的作用仍是辅助和工具作用。
二、问题的分析
针对存在的问题,课题组与教研室、培训部、科研所、电教馆等部室人员分别进行座谈、分析,得出问题存在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1.教研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线教师面对新课改在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诸多变化有很多的不适应,需要及时的专业指导,而作为能够进行专业指导的教研室教研员人数有限,满足不了对全县教师进行及时指导的需求。
在升学率指挥棒的影响和作用下, 教研工作在较大程度上偏向于“考研” , 花费在统考统测、编写题卷题集、搞各种学科竞赛方面的时间与精力偏多,这些都不利于对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不利于对困扰新课程改革的一些顽症如教学方式陈旧、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等问题的研究。
2.培训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培训部教师有的是本科毕业直接到教师学校没经过一线教育教学的锻炼,有的即使是从一线选拔上来的骨干教师,但离开基层学校多年,这些教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懂教改、不搞科研和脱离实际的倾向,不了解一线教师和领导的培训需求,因而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较差。
3.科研所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课改以来,在教师即研究者的理念影响下,出现很多重复的课题研究。原因是在同一地区甚至在全国大部分地区,一线教师遇到的问题有很多是相近或相同的,而且有些问题在先期课改试验区或先期课改实施区已经通过课题研究得到解决,由于信息不畅等原因,这些问题的科研成果未能得到应有的推广而不能为广大教师所共享,因而出现很多重复的甚至是低水平的研究,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县域科研部门编制有限,对全县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只能进行通识性的科研知识培训和宏观的科研管理,因而针对中小学具体学科教师的科研培训和指导很难进行,中小学教师的学科科研能力的提高实际上主要依靠的还是中小学教师自身的努力,缺乏科研部门具体的学科角度的科研引领。
4.电教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电教馆的培训主要是技术层面的培训,对如何应用技术、如何进行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由于技术人员缺乏教育理论和教学设计方面的知识,造成教师经技术培训后不会用技术进行整合教学,因而培训的实用性差。
三、问题的研究
结合各部室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组织部室主任进行研讨,拟定出解决问题的总的思路,即通过部室内工作职能拓展和部室间职能整合两种途径,实现教师进修学校工作职能的创新,进而促进县域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1.部室内工作职能的拓展
(1)教研室的职能拓展
在传统教研基础上探索网络教研,使网络教研不但在量上成为传统教研的拓展、延伸,而且在质上解决一些传统教研不能解决的问题。我校中小学教研员对学科教师进行了互联网搜索培训,通过QQ群开展了集体备课。网络教研作为传统教研的补充和延伸,既提高了教研的效率,使教研员对全县学科教师的指导和服务更加及时,也拓展了教研的功能,使传统意义上的个人反思、同伴互助、磨课、同课异构等教研活动更有效益。
(2)培训部的职能拓展
针对多数一线教师工作任务繁重难于脱产到县级以上培训机构接受培训的问题,培训部采取送训下乡、重心下移的方式解决工学矛盾,根据各学校教师的实际需求拟定专题,制作成课件,按需到各学校开展专题讲座培训,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线教师由于工学矛盾难于接受培训的问题。
(3)科研所的职能拓展
县域科研所的工作职能是研究、培训、指导、管理和推广,我校科研所在行使各项职能基础上着重进行了科研课题立项管理和成果推广的探索:在审批县级科研课题的过程中,尤其把握好科研课题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对于科研课题针对性的把握,要求立项课题一定与主持人工作相联,干啥研究啥。对于立项科研课题实用性的判断,利用中国知网数据库搜索对立项课题严格把关:将课题在中国知网中进行搜索,看是否有人进行过相同或相近的研究,如果有研究而且有明确的研究结论,那么该课题不予立项,但将该课题研究的研究文献转送给该课题立项的教师进行学习和消化,以使问题得以解决;如果预立课题还没有相应的研究或有研究但研究结果还不够理想、无法使问题得到满意的解决,而且该课题确有研究价值,就可通过该课题的立项。
(4)电教馆的职能拓展
我县实施了光纤宽带校校通工程和互动电子白板模式的班班通工程。白板模式的班班通教学,在多媒体教学改变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基础上强化了师生与教学内容的互动,提高了教与学互动的质量,从而改变了教和学的方式,使信息技术不再只起辅助作用,而是对教学方式的改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了使这种作用能被广大教师所认可,我们在全县的中学和小学多次召开“班班通”应用、“交互式白板”应用现场观摩研讨会议,进一步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深度融合。
2.部室间工作职能的整合
(1)培训部与教研部、电教馆的职能整合
培训部培训人员由于长期脱离教学一线,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论、理念不熟,不了解教师的培训需求,因而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不强。教研部的教研员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通过教研理解教改,熟悉教学,深知教师在教改中所遇到的问题,因此,新课程培训应由教研部的学科教研员负责,培训部只负责培训的日常管理;培训部教师在新技术方面不如电教馆的技术人员熟悉,因而广大一线教师的新技术培训由电教馆负责,同样培训部只负责培训的管理事务。通过培训部与教研部、电教馆的职能整合既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也使一线教师的新课程、新技术培训任务能够顺利完成,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多数一线教师得不到应有培训”的问题。
(2)电教部与教研部的职能整合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3]不是纯技术层面的培训,而是在默认被培训者具备相应信息技术知识和相应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及先进教育观念基础上的培训。这一培训任务由电教馆和教研部合作共同承担为好。因此,我校组织电教馆与教研部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了教育技术能力的联合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被培训后的教师不但学会了技术而且学会了如何运用技术,提高了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能力,因而增强了培训的实用性。
(3)科研所与教研部的职能整合
县域科研所的科研人员不分学科,教研部的教研员分学科但很少搞课题研究,因此基层学校教师的学科科研的培训、指导和服务出现空白,基于此,我校科研所与教研部合作,先对教研部的教研员进行科研知识的培训,再通过学科教研员对学科教师进行相关的学科科研的培训和指导。科研所与教研部合作,对我县学科教师开展的一线课题行动研究进行指导,解决了学科科研课题研究中缺乏具体指导的问题。
四、研究结果
通过部室内职能拓展和部室间职能整合强化了教师进修学校的工作职能,解决或缓解了存在的问题,推动了教师进修学校的自身建设,促进了全县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1.强化了教师进修学校的工作职能
(1)网络研训使教师进修学校对中小学教师的引领效率更高
教研部开展的各学科网上集体备课,学科教师通过论坛开展同伴互助,教研员对一线学科教师的网上指导和服务;培训部和电教馆针对全县教师和领导开展的各种网络培训,这些工作都是在传统条件下无法办到的。因此,网络研训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教师进修学校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引领的效率。
(2)行动研究使教师进修学校对中小学教师的引领效益更大
磨课活动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行为跟进,属于对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网络磨课是在网上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行为跟进,是种基于网络的行动研究。通过网络磨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和科研能力得到提高,而且授课者和所有参与磨课者都有提高。网络磨课是集教学、教研、科研于一体的研究活动。因而,是提升效益的活动,网络磨课增大了教师进修学校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引领的效益。
(3)职能整合使教师进修学校对中小学教师的引领效果更好
教研部与科研所的合作,可使学科教师参与科研课题更符合学科实际,更有实效,也使教研问题更准确地提炼为科研课题;培训部与教研部的合作,可使培训更有针对性、实用性;电教馆与教研部合作,可使被培训后的教师不但学会了技术而且学会了如何运用技术,强化了技术培训的实用性,使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能力提高的幅度更大。同时,电教馆与教研部的合作也使得教研部有关教学方式的探索获得更好的技术支撑。总之,部室之间的合作使得各部室的职能发挥得更好,使各部室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效果更好。
2.促进了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1)基于搜索引擎的自主研修转变了中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
通过教研部教研员对各自学科教师的培训,使中小学教师能利用百度、谷歌、中国知网等搜索引擎查找自己需要的文献,使中小学教师对自己工作所需知识、教育理论、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进行系统的学习,使中小学教师对新课改在教育理论、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和把握,使教师能根据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进行有效的学习和研究,促进自身教育观念的转变。
(2)同课异构和网络磨课提高了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能力
通过中小学教研部所有教研员与各自学科教师的同课异构活动,使教师受到了教研员的引领,学到了其他教师的长处;通过学科网络磨课活动,一次又一次地分析改进自己的教学失误,完善自己的教学优点,使磨课教师的课堂教学精益求精。同课异构和网络磨课活动使教师在学习他人和完善自己的过程中逐渐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
(3)基于网络的个人反思和同伴互助提高了中小学教师的教研能力
基于博客进行反思是对传统反思功能的延伸,通过博客将自己的课堂教学反思与别人交流研讨,突破个人反思的“个人”局限,逐渐提高反思的准确性,从而提高反思水平;基于论坛的同伴互助有很多传统同伴互助不具备的优势:打破了时空限制,使不同学校的教师可以实时、非实时地进行沟通,打消了由于面子问题而产生的种种顾虑,能更真实地表述观点。因此,基于网络的个人反思和同伴互助提高了中小学教师的教研能力。
(4)一线课题的行动研究提高了中小学教师的科研能力
教师成为研究者是实施新课程的需要,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我校科研人员与教研员一同深入基层学校,开展各层面的座谈、研讨等活动,学科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遇到很多问题,在教研员的帮助下将这些教学问题进行梳理、归纳、提炼成教研问题进行研究,对经初步研究仍不能解决并确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在科研人员的指导下将其提炼成科研课题,由学科教师在教研员和科研人员指导下进行行动研究,在“教学问题→教研问题→科研课题→行动研究”过程中教师的科研能力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J]. 教育部政报,2002,(4):186-189
[2]李金辉. 社会转型期县级教师进修学校职能弱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3]李春武.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方式的行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9,19(10):66-68
(责任编辑 尹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