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越
摘要:论文首先对当前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并对现有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与探索,包括增加实验考核权重、实验内容的设置、根据不同学生群体开展分级教学,以及网上实验教学园地等。实践表明,改革后的实验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提升。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25-5940-02
Exploration on Teaching Reform of Xperimental Teaching for Basic Computer Course in College
ZHAO Yue
(Computer College, Jilin Jianzhu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118, China)
Abstract: In the paper, the main problems in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basic computer course in college are analyzed. Ways on teaching reform are explored, which included increasing the weight of the experimental assessment, setting of experiment course, graded teaching, online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so on. Practice shows that good teaching effect is achieved.
Key words: basic computer course in college; experimental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与应用。作为一种必备的技能,计算机操作已经成为了现代人工作、学习和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计算机实际操作和运用能力的任务[1-3]。而目前大趋势是学科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对于不同专业、不同教育背景的学生来讲,计算机教学与技能的培养目标自然不能一概而论。因此,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需求来设置实验教学内容,以期做到“学以致用”就成为了现阶段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4-6]。下面就作者的实际教学经历来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1 当前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存在问题探析
1.1 学生知识背景差异很大
对于新入学的大学生来讲,他们对于计算机的知识背景差异很大。由于高考不考计算机内容,所以多数中学对计算机教学并不重视。来自大城市的学生,通常在中学就学过计算机操作,例如办公软件、操作系统与常用软件等,甚至有些同学已经学过程序设计。而对于多数偏远地区或农村来的学生,他们上过的计算机课程很少,甚至从未学过计算机的课程。于是,学生中往往出现这样两种倾向:基础好的学生因为觉得内容过于简单,感到“没兴趣”;而基础差的学生因为对于计算机比较陌生,常常存在“畏惧感”。正是由于存在如此大的差异,学生倘若以同一标准安排实验内容,往往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2 实验教学本身定位不准确
由于实验课通常不独立开设,不设置学分,只是由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本身划分出一部分学时来完成授课,所以学生的重视程度往往不够。实验课本身存在这样的特点,即通常教师先对实验目的、任务和内容进行讲解,然后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由学生自行完成上机实践与练习。故学生往往降低对自己的要求,以为实验课可以放松和休息,部分学生甚至在机房打游戏。再有,由于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内容主要是熟悉和应用办公软件,而这一要求通常也是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作为大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显得偏低。
1.3 实验内容规划不足,缺乏创新能力培养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内容通常是围绕理论课教材内容开设。而作为一门向全校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围绕教材内容设置的实验内容往往显得千篇一律,不能反映不同专业的特色和需求。从另一个角度讲,实验内容以验证性为主,且实验步骤通常都是教科书中预先规定好的内容,实验结果都是没有任何悬念的。这种实验内容的设置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妨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4 实验学时设置不够
我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理论和实践学时的设置比例为3:1。但是由于课程涵盖的内容比较广泛,且操作内容较多,所以我们普遍感觉实验学时偏少,不利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而根据学校培养方案中对于基础课理论和实验学时的规划,实验学时又很难增加。
2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近年来,在国家教委的大力推动下,全国中、小学也开始推行计算机普及教育,开设计算机相关课程。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计算机文化基础”也逐渐转型为“大学计算机基础”。与“计算机文化基础”相比,“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增加了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程序设计基础等内容。与此相对应,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课内容也应当进行改革与调整,以适应社会与时代的要求。
2.1 增设上机实验考核环节
加强实践环节教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是现阶段本科教学改革的一个基本目标。我们在传统考核方式的基础上,增设上机考核环节,将考核结果以一定比例纳入学期总成绩当中。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进一步突显了大学计算机基础学以致用的导向性,学生对于实验内容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计算机操作技能也有了较大提升;从另一个角度讲,随着计算机操作能力的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被逐渐调动起来,能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也得到了提升和培养。
2.2 不同专业学生分级实验教学的实现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大学计算机基础对于全校所有专业讲授的内容都是一致的。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深断入以及社会上各行业分工的日益细化,针对不同专业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要求不同而分级开设实验教学也是一项有益的探索。根据分级教学的思路,我们将学生分为理工类(如土木工程专业、热能专业、市政与环境工程专业、高分子材料专业、道桥建设专业等)、文科类(如管理学专业、会计学专业、社会工作专业等)和艺术类(如建筑设计专业、室内设计专业等)三个部分。在此基础上,我们制订三类专业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大纲,该大纲界定了三类专业实验的不同学习目标和内容要求。例如对于理工类学生,实验侧重点在于程序设计能力;而对于文科类学生,侧重点在于数据库应用技术与数据处理方法;而对于艺术类学生,学习的侧重点在于动画制作、图像处理、制图软件应用等技术。在分级实验教学模式下,我们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具体需求来展开实验教学,与专业的实际需要相结合来完成教学活动。
2.3 实验分层次教学方式的应用
前面所说的是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分级教学。在分级教学方式下,我们形成了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的专业需求编写的,可以满足学生在不同层次上学习的需要。这些层次包括“验证型”实验、“综合型与设计型”实验、“创新型与研究型”实验,用以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的实际教学需要。由于学生的教育背景、生活环境的差异,学生之间计算机学习基础差异较大。分层次教学方式的使用,一方面可以激发基础好学生的探索欲望,找到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所在;而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可以通过“验证型”实验掌握基本操作技能,不断增强后续内容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
2.4 网上实验教学园地的构思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面临着教学内容繁多,而学时又明显不足的矛盾[7-8]。于是我们考虑在校园网服务器上搭建一个网站,作为大学计算机基础网上实验教学园地。该园地24小时开放,可以随时满足不同专业和基础同学们的学习需要。网上教学园地主要包括一套完整的教学大纲、课件和讲义,还包括针对不同层次需要的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讲义。另外,分层次的习题库包含上述三个层次、不同类型的实验习题与习题答案。网上实验教学园地是对日常实验教学内容的一种补充,灵活的学习形式和学习机制为培养学生计算机操作和运用技能提供了主动学习的环境。
3 结束语
计算机技术是一门快速发展的技术,这就意味着教师要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为了适应新世纪不同专业人才的需求,需要不断培养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计算机操作与应用能力。作为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课就承担着这样的任务。我们在实验教学中,还将紧跟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探索合适中国国情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方法,为高等教育教育改革,提高本科实验教学质量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陈利,董燕燕,熊垂香,李君.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9(11):102-104.
[2] 董会,宋磊,何方.基于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课改革[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1): 101.
[3] 王轶冰,钦明皖.地方综合性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以安徽大学为例[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10): 345-348.
[4] 郑晓静.浅谈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体系建设[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2(23): 175-176.
[5] 王海坤.建构主义指导下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探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2(16): 166-167.
[6] 王建勇,谭佐军,吴鹏飞,谢宏,章程,刘峰.开放式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1(8): 79-81.
[7] 冯博琴,顾刚,赵英良.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研究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 2006(12): 6-8.
[8] 卢长鹏.基于网络学习资源环境的高职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模式[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1(2): 216-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