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谢平
人的口才应从小培养,为此我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并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渐的原则,按着敢说—会说—多说的程序进行训练。
一、多鼓励,让学生敢说
通过平时观察,我发现学生在课间时很爱说话,即使是学习较差的学生,谈起自己感兴趣的事来,也常常是滔滔不绝。说到动情之处,往往眉飞色舞,甚至于手舞足蹈。但是一到课堂上,面对教师和同学则一言不发。即使是发言,也是磕磕巴巴、语无伦次,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传统教学的教师“一言堂”不给学生说话的机会造成的,另外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学生普遍存在着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话的恐惧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想办法鼓励学生敢说。
每接一个新班,第一堂课我就是“唠家常”课。我先向学生做自我介绍,然后请学生依次向教师介绍自己的情况。如叫什么名字,家住哪里,家中几口人,爸爸妈妈从事什么工作,个人爱好如何,理想是什么等等,在他们讲述的过程中,我不失时机地插上句逗笑的话,引起他们的笑声,使气氛轻松融洽。有些学生很拘谨,刚开个头就说不下去了,我就走到他跟前,和他唠家常似地一句一句引导他,使他紧张的情绪渐渐缓和下来。每个人说完之后,我都尽量找出优点进行鼓励,让他们感到在教师面前说话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从而增强了他们在众人面前说话的勇气和信心。
了解了底细之后,我按他们口头表达能力分成三个层次。在语文课堂上进一步激发他们敢说。每教一篇课文,我都要由浅入深地设计一些问题,尽量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如有些浅显的问题,答案就在书本上,只要认真读,就能找到,我就请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回答;有些问题稍有难度,需要动动脑筋才能答上的,我就请表达能力一般的学生发言;那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要经过思维、想象、概括的我就请表达能力好的学生回答。在学生回答问题遇到困难时候,我从不训斥他们,而是恰当地引导点拨他们渡过难关,不让他们在众人面前感到难为情。这样,他们觉得有教师做坚强的后盾,没有过不了的难关,因此,调动了他们课堂发言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口头表达的能力。尽管这样,仍有一部分胆小的学生不敢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帮他们组成了互说、互听、互帮的对子,当问题提出后,让他们先在心里对自己说一遍,然后再说给同学或小组的同学听,请其他学生给提提意见,最后我再指名让学生站起来说,学生逐渐胆子大些了,我就请他们到讲台上面对师生说。经过这样反复经常地训练,一学期后,全班学生都能自如地在众人面前说话了。
二、教方法,让学生会说
学生敢说了,但说起话来,随意性强。没有中心和条理,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面对这种情况,我就教给学生说话的方法,让他们不但敢说,而且会说。
首先,我只要求学生能说一句完整的话,以最简单的主谓句或主谓宾句开始,训练他们造词造句的能力,然后再要求他们把一个简单的句子说得详细、具体。如我们热爱祖国→我们非常热爱自己的祖国→我们非常热爱自己美丽、富饶的祖国。
在学生能够说完整的基础上,我开始培养他们围绕一个中心意思说几句话的能力,教给他们三种方法:先总说,后分说;先分说,后总说;先总后分,最后总结。有一次,我以《春天》为题,让他们说一段话,刘明同学采用了第三种方法说道:“春天是多么美丽呀!温暖的阳光使冰雪融化了,和煦的春风吹绿了小草,吹出了大树的嫩叶,吹得大地一片绿色。去南方做客的燕子也飞回来了,给春光增添了无限的乐趣。啊,多么可爱的春天。”
学生能说一段话了,我又培养他们围绕一个中心表达两层意思的能力,教给他们用过渡句连接两层意思的方法。如,说某某同学学习好,能帮助别人,则先说他自己如何刻苦学习,取得优异成绩,接着用“他不但自己学习好,而且能热心帮助同学。”做过渡句,再详细介绍他是怎么帮助别人的。
为了使学生说话更有条理性,我还教给他们恰当地运用连词。说三层意思,每层开头可分别用上“首先,其次,最后”,四层意思就用“首先,其次,再次,最后”。这种条理训练学生很感兴趣。
三、创条件,让学生多说
我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消息灵通,善于传播新闻的特点,利用早自习开设了“说新闻”专题活动,让学生把耳闻目睹的新鲜事,稍加整理后,不拿稿,站在讲台上,有声有色地讲给师生听。这项活动学生力所能及,热情很高,为了能说好新闻,受到师生的赞扬,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听广播,翻阅报纸杂志,搜集校内外发生的新鲜事,另外,我们还及时评选小组和班级的“最佳新闻广播员”,这样更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新闻的范围越说越广,从周围到大庆,到全国,到世界。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了,名人、奇事、天文、地理、物产、风土人情无所不谈,说新闻活动坚持了一年之久,不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迅速提高,同时也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
在课堂上,我尽量做到精讲,留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来讲。如讲读前我让学生把搜集到的关于本课的人物、事件、背景等做介绍,学文之前先开阔了视野。在讲读中,我提出事先设计好的一连串的问题让他们回答,或在小组讨论时广开言路,有时我也提出一些反面意见,引起他们的争论,这时,他们的积极性最高,想方设法驳倒教师,当他们取胜时,别提有多高兴了。这样,学生不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增长了能言善辩的能力。讲读后,我经常组织他们朗读和复数课文,尤其是复述课文是对学生进行理解、概括、创造、表达等能力的综合训练,我常用的方法有概述,改人称复述、表情复述、创造性复述等。其中创造性的复述难度较大,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或某个情节展开联想,丰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有条理地进行合乎逻辑的复述。如《月光曲》《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课,都适合这类复述。
(责编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