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小利
语文新课标中提到:“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我认真学习了“新课标”,结合自己十多年语文教学的经验,我渐渐发觉:课堂应该是还给学生的。
语文教师的任务是什么?语文课应该培养学生什么?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百思不得其解。直到上了那节课后,我才找到了答案。
记得那是在九年级下学期,已经进入了中考倒计时,学习很紧张。有一次,同事有病让我代几节课,我们的进度是一样的,所以,给我的两个班上完后,我就直奔八班了。由于上课内容刚刚讲了两遍,所以课讲得很顺利,也很快。但是由于是代课,我担心他们不适应我的讲课方式,于是问了一句:“有没有什么疑问可以探讨的?”等了十多秒,还真有个学生举起了手:“老师,你不是说冒号后面和前面的关系是分总吗,那为什么第四个答案是对的?我愣了一下,马上打开了练习册,一看,哦,还真是有问题,这是一道选择题,原题是这样的: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正式确立了:“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政府负责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
B.乌鲁木齐的大街上到处摆着水果摊,甜瓜啊、西瓜啊、伊犁苹果啊、库尔勒香梨啊,走到哪儿都闻得见诱人的香味。
C.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猛增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垃圾不断增加,《城市垃圾处理》已成为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
D.一是“绕”,即卫星绕月飞行;二是“落”,即探测装置登上月球;三是“回”,即采集月壤样品返回地球: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将分三步实施。
其实,冒号的使用是有特殊情况的。一般的情况下,冒号是用在前面的,使前后的内容形成总分的关系,但是也有特殊的情况,分的内容在前面,总的内容在后面。
比如,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造纸、印刷术。也可以写成指南针、火药、造纸、印刷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这个选项是正确的,我忽略了解释知识点。我马上把这个知识点强调了一遍。
随后,又有几个学生提出了疑问,我发现他们提出的问题都对,甚至有一个问题我也拿不准,于是留了课下作业共同查考。
下课了,我陷入了沉思:从教以来,我一直勤勤恳恳地工作,辛辛苦苦地给学生辅导,学生也确实考出了好成绩,我也被有些人称为“教学水平高”的语文教师,但这样的“高水平”却让学生学得很辛苦,很被动,学生的考分是高了,但却消磨着学生原有的语文兴趣和语文能力,这样的“高水平”又有何益呢?这样的教学方法不是和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吗?现在,我终于明白了,语文教师的任务应该是唤醒、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还有,同样的一节课,为什么我上了两个班的课,没有发现这些知识点和问题呢?难道是我那两个班的学生头脑要笨一些吗?不会的。问题不在他们,而在于我。是我没有给他们质疑的机会,是我没有让他们养成质疑的习惯。想想都后怕,还好及时发现了问题,还有补救的机会,如果明天中考了,学生答卷子肯定会陷入迷惑中,这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事啊!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者先要会疑”“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些充分说明了质疑的重要性。从人类的认识发展规律看,任何科学发明与创造往往都是从质疑开始,从释疑入手,从无疑到有疑,再从解疑到创新。哥白尼质疑教会的“地心说”,深入研究,终于创立了“日心说”;牛顿质疑苹果落地的常理,认真思考,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质疑烧开水的蒸汽顶开壶盖的现象,改良了蒸汽机……有问题,有疑问,然后释疑、解疑,知识才能掌握,社会才能进步。然而,现在的课堂上学生却很少质疑发问,只有被动地接受、被动地作答。这种被动掌握的知识一般来说是肤浅的、凌乱的。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课改的实施,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质疑能力,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关键。2011版的语文新课标说:“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注重吸收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语文教学“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课堂教学中的质疑。
所以,从那节课后,我每堂课都增加了一个环节——我的疑问。把课堂还给学生。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法,每次都尽量地放开手脚,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到课文中去发现知识,把学习的自主权真正地交给了学生,积极推进“质疑教学法”。讲新授课,我让学生先自学,然后说出自己的疑问,先展开小组内的讨论,然后是组间的讨论,最后大家都解决不了的,我再介入讨论。正如魏书生老师讲的:“普通学生能做的,小组长不做;小组长能做的,班干部不做;班干部能做的,老师不做。”运用这种教学方法的前提是要相信学生,把“发现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而不是“告诉”学生知识。于漪老师曾经说过:“要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准备好一桶水。”我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我要告诉学生自己拿着碗到哪里去接水。教师要做的就是点拨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要最大限度地相信学生,把“发现权”交给学生。我们千万不要小看了学生,不要低估了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在信息社会的今天,如果教师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发掘,就会发现学生的潜能是非常大的。有时,学生的创新发现会让教师惊叹不已。
我想,学习归根到底是学生的事,如果把这件差事交由教师代办了,学生就永远是长不大的学生。与其如此,不如放开手脚,大胆地相信学生,自己的事自己干,教师引导助威加称赞就行了,我们要做精神领袖,要做循循善诱的良师,不要做什么都管的保姆。培养学生的能力,从质疑开始,把课堂还给学生!
(责编 田彩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