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摘要:“只知道怜惜孩子,不舍得使用孩子”,这是当前成人对孩子“爱”的误区,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在被他人需要和使用时,才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在小学中年段教育中,我通过“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参与进来,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爱学生 用学生 小学 活动
新学期开始了,校园里除了学生,活跃了大量成人的身影,这些身影中大部分是家委会的家长们,还有些是热心的社区义工,他们代替学生打扫教室卫生、布置班级的板报、分发课本,并自发组织捐款给学生购买新学期可能会需要用到的东西。有成人参与的班级,教室里很快被布置一新,这些成人们用自己的劳动“爱”着学生,一点也不舍得用学生,却不知道“学生动手的机会越来越少”,成人这种高效的劳动进入了对学生“爱”的误区。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在被他人需要和使用时,才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在小学中年段教育中,我通过“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参与进来,和以往教师、家长全程帮助相比,用学生“活动”,花的时间更多一些,效果却好很多。
一、发言竞赛
每节课教师提问的时候,有很多学生举手回答教师的问题,但同时,由于种种原因,越来越多的学生不会参与到课堂中,即使教师点了没有举手的学生,他们也往往不会回答或者回答错误。久而久之,从不举手的学生往往游离了课堂,很多学生都是人在心不在,在听课中开小差,学习效果下降。
针对这个现象,我设计了“发言竞赛”,设定规则:(1)每个学生在一天的课程中必须至少有一次发言,这次发言可以是对的,也可以是错的,只要参与了发言即算合格。(2)当天发言最多次数的可以得到教师的奖励,当天一直没有发言的学生会得到处罚。
二、朗读PK赛
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总有学生怀有侥幸心理,朗读的时候对口型,不发音,以往我们常把“听、读、背诵”作为作业布置给学生回家完成,然后由家长监督、签名,学生学习被动而不自由,学习效率有限。
用活动让学生动起来!我们订立了朗读PK,并把结果直接与当天的书面作业量挂钩,规则如下:(1)两组PK同样内容,胜利方当天书面作业减半,失败方正常。(2)允许失败方挑战一次,再次挑战成功,作业减半,再次挑战失败,作业加倍。(3)随机分组,允许临时小组选出临时小组长,并互相监督。(4)PK形式自由设计,
为了课堂上PK的效果,为了更少的作业,学生回家拼命地朗诵,甚至到脱口而出的背诵,朗读更有效果,也解放了家长的监督,学生也在学习的过程中越来越自信。
三、创意板报
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看起来还是很小,板报常常是由成人布置,教室内的板报通常有一块是红花榜,教室外的板报通常都是围绕学校近阶段的教育主题开展,定好主题后,布置给学生,学生“百度”,然后在文档中排列组合,配上图片、边框,最后花钱彩色打印,内容和色彩都很丰富的板报确实好看,却少了一些灵气。当我决定不请家长帮忙,也不自己插手后,把布置的任务交给了班委,他们给了我不一样的“创意”。
教室外的“阅读天地”,被学生布置成“生长的草本植物”,绝大多数采用了手绘,手绘的素材没有电脑打印的绚烂色彩,花费的时间更多,却每一张都匠心独具,独一无二。
教室内的“红花榜”一改往日一个人名后面贴红花的成人传统,由学生自己命名为“年年有鱼,力争上游”“马年万马奔腾”的主题绘画上,一片绿草地旁一条湍急的河流,河流的底部集中了25条小鱼,每条小鱼都代表了一个女生,草地的底部集中25匹小马,每匹马代表了一个男生。当某个同学积攒到50颗星,100颗星……可以得到另外一个颜色的代表自己的鱼或者马,当星星数量突破403颗(班级代号),可以得到宣传委员私人定制的手绘“美人鱼”或者“独角兽飞马”,突破1000颗,有可能得到传说中的化龙……
学生为这个平时不起眼的“红花榜”赋予了美丽的故事,力争上游不再仅仅是是教师和好学生的专利,而是属于班里的每一个学生。
四、表演也是读书
大量阅读是提高学生理解力的最有效手段,从低年级的绘本阅读,到中高年级的童话、故事阅读。阅读增加学生的知识面,给学生的学习开了一扇窗。阅读在短期看,对成绩的提高不明显,长期坚持,对学生的好处很多。很多学生读书只是喜欢看漫画和故事,而不喜欢看文字多,或者思考多的书,举办“演讲与表演”的活动,即是学生阅读的加深,也是小组配合的演练,更在表演中互相磨合,领会书中的意境。
爱学生,就要舍得用学生,要放心让自己的学生去经历人生的困难;爱学生,要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的辛苦与快乐。爱学生,是发自内心的相信学生行,并且给学生展示“行”的机会,唤醒学生的所有潜能,让学生成为自信而独立的人。特别在小学阶段,爱学生,更要舍得“用”学生。让学生在被需要和使用时,感受自身的价值。而不是由成人包办一切,让学生潜意识认为“你行我不行”。
一个学生被成人使用和需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幼小的生命是多么伟大,进而感悟到对父母和教师深深的爱意与敬意,产生强烈的责任感。舍得用学生,学生才能体会到自身的价值所在,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用学生的时候,成人习惯于看到学生的缺点就马上指出来,成人的出发点是正确的,然而,学生会潜意识地否定自己,认为自己不被接纳和认可。直接告诉学生缺点,是很难让学生改掉缺点的。如果能够找出学生做得好的方面,及时表扬确认,那么,学生就会欣然接受,优点多了,缺点自然就少了。
教育学生的过程类似钓鱼,鱼儿刚咬钩时,不能马上提线,要溜鱼,等到鱼儿完全咬住了,再把鱼儿拖出水面,设计活动“用学生”是为了对学生进行教育,要避免与学生直接的冲突和对撞,学生遇到困难了,设计活动让学生继续参与,办法总比困难多。在教育中设计“活动”既让学生愿意接受,也给了学生成长的时间和空间。
参考文献:
[1]张殊.怎样才是真正地爱学生[J].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08(3).
[2]徐文慧.用学生的眼睛看学生[J].上海三联书店,2011(12).
(责编 田彩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