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振亮
(江苏 宜兴 214221)
在紫砂器上用紫砂泥浆进行书画装饰的手法称之为“泥绘装饰”,简称泥绘。此时的紫砂泥浆是堆绘于坯体表面,并有一定的厚度,是一种具有浅浮雕效果的装饰手法。它以宜兴紫砂“五色土”泥浆为介质,以书画的风貌、精湛的手工独具匠心地表现在紫砂器上,丰富了宜兴紫砂陶的文化内涵。紫砂泥绘的历史可上溯到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
紫砂泥绘有其自身的特点,不同于一般的书法绘画,书法绘画使用的是墨汁和颜料, 而紫砂泥绘所使用的材料是紫砂泥浆。它是紫砂陶坯在适宜的干湿度的条件下,用细毛笔蘸彩色泥浆,在平面或大多是凹凸不平的器物面上进行描绘的。在书画题材的取舍与笔法上基本与国画相似,有书有画,书画之外还有印章款识;但在章法布局方面又有所不同,要按照壶、瓶、盘、盆等各种造型,分别对待。画面要求清晰,层次分明,尤其要有立体感。一件优秀的紫砂泥绘作品,应该是在精工制作的造型之上进行精心的书写描绘,完工后宛如一幅完美的立体中国书画,图文并茂,使所要装饰的器皿锦上添花。因为有了紫砂泥绘,紫砂的书画气息更浓,提高了文人参与紫砂的热情,也使紫砂的表现力也大大提高,更加显示出它独特的民族装饰风格。
图1 曼生葫芦壶(紫砂泥绘)
紫砂泥绘有别于紫砂彩绘。在用料上,前者采用紫砂泥浆,后者采用色素釉水;前者烧成温度与紫砂壶坯温度大致相同,后者是在烧成后的紫砂器上装饰,然后经低温(约700 ℃)二次烧成;烧成效果也不同,前者泥土成陶,无光,后者烧成后釉面光滑如瓷,颜色鲜艳。因此泥绘成为陶都的一种独特紫砂装饰手法。如笔者在一只高石瓢上泥绘范曾的《品茶图》。先后要经过打型构图,勾勒出大致外轮廓,接着填料,填上底料紫砂泥浆,然后勾线勾细部,最后染上色泥,方才完成。
泥绘装饰的泥浆调制有其独特的方法。选各色泥料,试窑温,调色泽都是不可少的环节。泥绘既可以绘文字也可绘图形,这一独特的装饰手段使紫砂器在淳朴之中寓含文思,使紫砂器增添了又一种审美情趣。同样“壶随字贵,字以壶传”,提升紫砂壶的艺术层次。一件成功地运用这种装饰的作品是集书法、绘画、陶艺、诗词等多种艺术于一体的艺术品。清代雍正年间的紫砂堆绘“打枣图”大笔筒,高16.5 cm,口径19 cm,底径18.5 cm。画面上的果树、人物,采用了泥绘手法,色泽分明,立体感强。清代泥绘“雪江待渡图”笔海,器型呈圆筒形,深褐色,平口,直腹,假圈足。腹部以白泥绘雪景:江畔柳枝枯槁,茅亭雪装,一老人持伞停立岸边,挽腿束衣,似正待渡江。江中一叶小舟迎面划来,船夫头戴斗笠,身披蓑衣。对岸山、树、茅屋全被白雪笼罩,一片银白色。优秀的泥绘作品还有清吴月亭泥绘“钟形壶”等,都成为历代传颂的名器、名陶。在此,我们从这些器物上不但看到紫砂之美,而且欣赏到清代人的画意和笔法,紫砂器与装饰,配合得当,精美绝伦。
图2 如意壶(紫砂泥绘)
泥绘装饰是一项艺术性较强的工艺方法,它不但要求制作者要具有一定的书法、绘画基础,关键的是能把书、画、陶三者有机的、恰到好处的结合起来,因此对文人具有特别的诱惑力。在紫砂坯胎上书文作画,以泥代墨, 对文人来说,这是另一种艺术情感的抒发途径,也是一种艺术的享受。紫砂泥绘与紫砂陶艺相伴相生,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