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中艳
摘要:双语师资一直被认为是我国高等院校双语教学实践中的一个关键因素。本文统计并分析了2003至2013年间收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与双语师资因素相关的研究文章。分析结果显示:(1)针对双语师资的研究在2007年左右在数量上达到巅峰,之后逐年呈下降趋势;(2)针对双语师资的研究在内容上主要集中在目前高校双语教学师资现状介绍,双语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3)研究方法以思辨方法为主,基本不属于实证研究;(4)研究虽在内容上有所拓展,但同时针对双语师资的研究也存在定义不明、研究主体严重缺乏、研究方法滞后等问题。文章最后指出了未来双语师资研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高校;双语; 师资;素养;特点;启示
一、引言
2001年开始,我国教育部提出了“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的要求”,其目的是为了在各专业领域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技术人才。遵照这样的要求,全国各地高等院校在各专业课程展开了如火如荼的双语教学的尝试。据研究者统计,在2008-2010年我国高校计有403门课程被纳入教育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体系(郑大湖、戴炜华 2013)。[1]
随着我国高校大规模的开展双语课程,围绕着双语教学的探讨与研究也掀起了热潮。一方面,学者和教育研究机构认可我国在双语教学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如吴平、王树根等,2009)[2]; 另一方面,在双语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国外双语教学的理论与科研成果,我国双语教学研究者也提出了一些影响我国目前高校双语教学的制约因素。其中,双语师资的专业素养,即双语教师在双语教学中所应该具备的教学能力、双语机智以及双语知识专业结构等(王莉颍 2008),被公认为是其中的一个关键性因素[3]。吴平、王树根等(2009)在2006年对国内111所双语教学高校进行了一项高校双语教学现状调查,其中94%的高校管理者认为双语师资是影响双语教学成败与否的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因此,教师被广泛认为在双语教学中具有核心作用。鉴于此,本文尝试对我国高校双语教学改革开展以来有关双语师资的研究进行一个系统的综述,目的在于总结我国目前双语师资研究的成果及其研究特点,希冀对未来高校双语师资的专业素养研究以及进一步培养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文献截取的时间范围、检索范围以及文献分类方法 本文选取的关于双语师资的研究文献发表于2003-2013年间。选择此时间段主要是因为我国教育部是在2001年正式在高校内启动双语教学的实践。笔者对中国知网进行的搜索结果显示,2003年数据库中才出现满足上述搜索条件的期刊文章。因此笔者选取2003年作为文献回顾的起点。其次,选取2013年作为此文献综述的止点是因为到这一年一些相关科研文章已经出版结束,因此本文的回顾能够兼顾一定时段的完整性。
文献检索方法是首先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即中国知网)输入主题词为“高校”、“双语教学”以及关键词“师资”进行搜索。通过上述文献检索,笔者共获得和双语师资及其专业素养相关的教学研究论文63篇。经过对逐篇文章、关键词及概要的阅读和分类,最终有60篇文章和本文主题直接相关,成为本文综述的主要分析来源和研究对象(具体见表1)。
三、 文献分析结果
根据所获得的60篇相关文献,在综合分析之后,笔者从目前针对双语师资的研究内容以及研究特点两方面来阐释2003-2013年期间我国高校双语教师的研究现状。
1.2003-2013年期间双语师资研究的主要内容
如表2所示,我国目前双语师资研究的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将双语师资问题作为我国高等院校双语教学体系中的一个主要的制约因素进行讨论。此类研究文章大多集中于讨论我国目前双语教学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如教材选择、教学目标设定、教学质量管理和考核以及教学方法等(张丽娟2007;何云飞、肖爱2008)。[5][6]此类文章中通常使用“师资”这样比较宽泛的概念指代更为具体的教师“教学素养”的概念。
(2)结合海外经验和双语师资培养模式,结合我国高校教育实际,提出我国高校双语师资的培养模式。我国目前双语师资来源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土生土长的本土教师,二是海归人才,三是外籍教师。研究者们认为海归人才是比较理想的双语师资来源,而本土教师和外籍教师或是由于语言以及学科知识所限,或是由于对中国学生的背景和文化缺乏了解,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很难进行高效的双语教学(张衡、杜侦 2006)。[7] 针对我国师资存在的问题,结合海外双语师资培养的经验,很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培养模式,如职前培训、在职培训、出国进修等几种方式。针对培训内容,有研究者指出,教师培训不应仅仅限于语言培训,同时也需加大双语师资的教学方法、教学技能以及教学理念等多层次多方面的认识(刘洪波2007)。[8]
(3)双语教师的教学模式。如何进行有效的双语教学?在近年已经出版的文章中,双语教师的有效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双语教师教学素养相关文章的讨论重点。目前我国高校的双语教学主要集中于英语。因此在课堂中英语的应用比例成为一些学者的讨论焦点。如部分高校教学模式是原版教材加全英文授课,有些高校是原版教材加一半比例的英文授课,而另外一些高校是原版教材加上纯中文授课。有学者认为原版教材加上纯中文授课应该是双语教学的过渡阶段,双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同时使用母语和外语进行思考,能够在这两种语言之间根据需要进行切换(吴爽 2008)。[9]
(4)双语师资的能力及素质要求。部分学者针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素质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如桑迪欢(2011)认为双语教师的能力应该包括教师的双语理论意识、教师的双文化理念以及在教学中能进行专业知识传授和语言教育并重的能力等。[10]
2.2003-2013年期间我国高校双语师资研究的特点endprint
纵观2003至2013年的针对高校双语教学师资的研究,主要呈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在已发表的文献数量上,目前针对双语师资的研究文章数量呈驼峰型上升及回落态势。双语师资研究的高峰出现在2007年,从2007至2011年涉及高校双语师资的研究论文达到46篇,占近十年来搜索所得的60篇研究总数的近76%。在2007年达到峰值以后,我国针对双语教师的研究呈现一个明显的逐年递减的态势,如2012年仅有两篇文章涉及高校双语师资的双语实践及培养。研究文章发表递减的趋势一直延续到2013年。根据笔者在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的搜索,2013年度发表的文章中仅有一篇涉及双语师资问题及对策研究。
第二,通过对论文的研读以及关键词的分类,笔者发现这60篇论文基本不属于实证研究论文(见表2)。在这60篇论文中,绝大多数的论文都是针对我国目前双语教学现状的探讨,或者是对已经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作出的反馈及对策分析。即使有少数文章提及一些单位和教师个人的双语教学实践经验,这些文章也缺少缜密的研究设计及系统的双语理论的指导,更遑论有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足够的研究数据来支持其观点。
第三,尽管目前已出版的针对双语师资的研究文章缺少实证性研究,但这些文章在针对双语师资的研究内容上还是有所突破和拓展。如2002-2004年期间针对双语教学师资的研究论文数量较少,鲜少有独立的研究论文来深入讨论双语教学的师资问题,此期间所发表的文章仅仅是在论及双语教学现状时将“师资”作为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列出。2007到2008年是这十多年中针对双语师资研究的高峰期,研究文章总数达到这十年研究的近50%。这两年的研究内容更多开始独立讨论高校双语教学中的师资因素,并进一步探讨应该如何培养合格的双语师资。此外,从2005年开始,在已经出版的高校双语师资的科研论文中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即双语师资的研究从泛泛的高校层面探讨走向专业化、地域化和学科化。在此期间每年都有数篇科研论文探讨如何针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院校或者不同地区高校的特点来培养能够满足学科要求和院校特色的双语师资,如柴争义,李琳和张浩军(2007)对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思考与实践;张金之、周妞针对民办院校双语教学的分析与思考[11];邹纪元(2011)对会计双语教学的分析与探讨等[12]。其中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教学模式、教学质量和教学目标等更细化反映双语师资力量的具体指征在这些研究论文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讨论(桑迪欢 2011; 赵巍 2009)。[13]
四、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启示
通过以上文献研究可以发现,2003-2013年我国高校双语教学针对教师及其专业素养的研究已经引起了不少高校和学者的广泛关注。但我国因为双语教学开展时间还不长,根据检索到的60篇科研文献,在此类研究中还有以下几个需要我们去关注并解决的问题。
(一)检索到的科研文章显示,我们目前已出版的文章中针对双语教师的教学素养研究还缺乏系统明确的定义。从表2的分类来看,我国目前学术界涉及到对教师素养的探讨通常包括有效的双语教学模式、科学的教学目标设定、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和深厚的文化素养以及切实可行的双语教师发展与培训模式等,但这类文章涉及的双语教师素养主题往往都比较宽泛,缺少在具体双语教育理论和定义指导下的深入探讨与研究。
(二)目前已发表的针对我国高校双语师资的研究文献中,针对教师这一教学主体的实证研究严重缺失。教师的作用往往能够决定一项教学改革的成败(Fullan 2007;王斌华 2003)。[14][15]对已经发表的文章的分析显示:即使目前偶有一些文章涉及双语教师素养的构成要素,如教师的教学方式或者教学能力等,其内容也是浅尝辄止,缺乏结合双语教学理论和研究数据支撑的深入实证研究。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我国目前双语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双语教学的初始阶段,双语教师以及高校研究团体可能更多专注于合适原版教材的选择与引进,忙于新的教学内容的学习与适应,参加或组织各种在职培训,忙于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双语教学方法,确定新的双语考核体系等等。因此对于影响双语师资的因素及培养、能力等各方面的深入探讨还需要一些时日。
因此,针对以上分析的2003-2013年我国双语师资因素的研究特点,未来这一方面的研究不仅需要进一步明确双语教师教学素养的具体定义和构成要素,同时有必要对相关双语教学要素展开深入的实证研究,从而更好地提高我国高校双语教师的教学素养,这样才能有效地指导我国高校的双语师资的培养与发展。同时,针对目前研究中出现的教师这一研究主体的缺失以及相关文章的泛泛而谈,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实践者及研究者也需要提高自身研究意识,改进研究方法和增强研究技能。
五、结语
教师素养对教师的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对于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国高校双语教学改革来说,针对双语教师的师资专业素养等方面开展更深入研究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一线实践的双语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研究意识,通过教学反思以及结合科学有效的科研方法及手段来展开针对双语教学的科研工作,从而促进双语教学的良性发展; 另一方面,鉴于我国双语师资还是一个相对笼统的概念,我国迫切需要建立具有指导性意义的双语教师教学素养的科学的定义,如双语教师的专业素养,针对双语教师的有效评价和发展机制等。只有这样,才能为未来双语师资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明确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郑大湖,戴炜华. 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研究十年:回顾与展望[J]. 外语界,2013(1).
[2]吴平, 王树根. 高等学校双语教学的现状研究和实践探索[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王莉颖. 双语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外双语教育比较研究[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4]高一虹,吴红亮,李莉春. 关于外语教学研究方法的调查[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0(1).
[5]张丽娟. 我国高等院校双语教学师资建设问题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2).
[6]何云辉,肖爱. 我国高校专业双语教学师资的素质要求、构成现状及优化[J]. 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8(1).
[7]张衡,杜侦. 浅谈高校双语师资培养培训[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Z1).
[8]刘洪波. 高校双语教学问题探讨[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9]吴爽. 高校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理论导报,2008(1).
[10]桑迪欢. 高校双语教学环境下教师能力的拓展[J]. 江苏高教,2011(2).
[11]张金之,周妞,崔熏然. 民办高校《旅游英语》双语教学课堂教学设计初探[J]. 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5).
[12]邹纪元. 关于会计双语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分析及探讨[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4).
[13]赵巍. 高校双语教学:定义、师资、教材与模式研究[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9).
[14]Fullan, M. (2007). The new meaning of educational change. Routledge.
[15]王斌华. 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 刘第红)endprint
纵观2003至2013年的针对高校双语教学师资的研究,主要呈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在已发表的文献数量上,目前针对双语师资的研究文章数量呈驼峰型上升及回落态势。双语师资研究的高峰出现在2007年,从2007至2011年涉及高校双语师资的研究论文达到46篇,占近十年来搜索所得的60篇研究总数的近76%。在2007年达到峰值以后,我国针对双语教师的研究呈现一个明显的逐年递减的态势,如2012年仅有两篇文章涉及高校双语师资的双语实践及培养。研究文章发表递减的趋势一直延续到2013年。根据笔者在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的搜索,2013年度发表的文章中仅有一篇涉及双语师资问题及对策研究。
第二,通过对论文的研读以及关键词的分类,笔者发现这60篇论文基本不属于实证研究论文(见表2)。在这60篇论文中,绝大多数的论文都是针对我国目前双语教学现状的探讨,或者是对已经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作出的反馈及对策分析。即使有少数文章提及一些单位和教师个人的双语教学实践经验,这些文章也缺少缜密的研究设计及系统的双语理论的指导,更遑论有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足够的研究数据来支持其观点。
第三,尽管目前已出版的针对双语师资的研究文章缺少实证性研究,但这些文章在针对双语师资的研究内容上还是有所突破和拓展。如2002-2004年期间针对双语教学师资的研究论文数量较少,鲜少有独立的研究论文来深入讨论双语教学的师资问题,此期间所发表的文章仅仅是在论及双语教学现状时将“师资”作为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列出。2007到2008年是这十多年中针对双语师资研究的高峰期,研究文章总数达到这十年研究的近50%。这两年的研究内容更多开始独立讨论高校双语教学中的师资因素,并进一步探讨应该如何培养合格的双语师资。此外,从2005年开始,在已经出版的高校双语师资的科研论文中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即双语师资的研究从泛泛的高校层面探讨走向专业化、地域化和学科化。在此期间每年都有数篇科研论文探讨如何针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院校或者不同地区高校的特点来培养能够满足学科要求和院校特色的双语师资,如柴争义,李琳和张浩军(2007)对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思考与实践;张金之、周妞针对民办院校双语教学的分析与思考[11];邹纪元(2011)对会计双语教学的分析与探讨等[12]。其中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教学模式、教学质量和教学目标等更细化反映双语师资力量的具体指征在这些研究论文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讨论(桑迪欢 2011; 赵巍 2009)。[13]
四、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启示
通过以上文献研究可以发现,2003-2013年我国高校双语教学针对教师及其专业素养的研究已经引起了不少高校和学者的广泛关注。但我国因为双语教学开展时间还不长,根据检索到的60篇科研文献,在此类研究中还有以下几个需要我们去关注并解决的问题。
(一)检索到的科研文章显示,我们目前已出版的文章中针对双语教师的教学素养研究还缺乏系统明确的定义。从表2的分类来看,我国目前学术界涉及到对教师素养的探讨通常包括有效的双语教学模式、科学的教学目标设定、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和深厚的文化素养以及切实可行的双语教师发展与培训模式等,但这类文章涉及的双语教师素养主题往往都比较宽泛,缺少在具体双语教育理论和定义指导下的深入探讨与研究。
(二)目前已发表的针对我国高校双语师资的研究文献中,针对教师这一教学主体的实证研究严重缺失。教师的作用往往能够决定一项教学改革的成败(Fullan 2007;王斌华 2003)。[14][15]对已经发表的文章的分析显示:即使目前偶有一些文章涉及双语教师素养的构成要素,如教师的教学方式或者教学能力等,其内容也是浅尝辄止,缺乏结合双语教学理论和研究数据支撑的深入实证研究。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我国目前双语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双语教学的初始阶段,双语教师以及高校研究团体可能更多专注于合适原版教材的选择与引进,忙于新的教学内容的学习与适应,参加或组织各种在职培训,忙于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双语教学方法,确定新的双语考核体系等等。因此对于影响双语师资的因素及培养、能力等各方面的深入探讨还需要一些时日。
因此,针对以上分析的2003-2013年我国双语师资因素的研究特点,未来这一方面的研究不仅需要进一步明确双语教师教学素养的具体定义和构成要素,同时有必要对相关双语教学要素展开深入的实证研究,从而更好地提高我国高校双语教师的教学素养,这样才能有效地指导我国高校的双语师资的培养与发展。同时,针对目前研究中出现的教师这一研究主体的缺失以及相关文章的泛泛而谈,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实践者及研究者也需要提高自身研究意识,改进研究方法和增强研究技能。
五、结语
教师素养对教师的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对于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国高校双语教学改革来说,针对双语教师的师资专业素养等方面开展更深入研究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一线实践的双语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研究意识,通过教学反思以及结合科学有效的科研方法及手段来展开针对双语教学的科研工作,从而促进双语教学的良性发展; 另一方面,鉴于我国双语师资还是一个相对笼统的概念,我国迫切需要建立具有指导性意义的双语教师教学素养的科学的定义,如双语教师的专业素养,针对双语教师的有效评价和发展机制等。只有这样,才能为未来双语师资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明确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郑大湖,戴炜华. 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研究十年:回顾与展望[J]. 外语界,2013(1).
[2]吴平, 王树根. 高等学校双语教学的现状研究和实践探索[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王莉颖. 双语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外双语教育比较研究[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4]高一虹,吴红亮,李莉春. 关于外语教学研究方法的调查[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0(1).
[5]张丽娟. 我国高等院校双语教学师资建设问题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2).
[6]何云辉,肖爱. 我国高校专业双语教学师资的素质要求、构成现状及优化[J]. 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8(1).
[7]张衡,杜侦. 浅谈高校双语师资培养培训[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Z1).
[8]刘洪波. 高校双语教学问题探讨[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9]吴爽. 高校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理论导报,2008(1).
[10]桑迪欢. 高校双语教学环境下教师能力的拓展[J]. 江苏高教,2011(2).
[11]张金之,周妞,崔熏然. 民办高校《旅游英语》双语教学课堂教学设计初探[J]. 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5).
[12]邹纪元. 关于会计双语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分析及探讨[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4).
[13]赵巍. 高校双语教学:定义、师资、教材与模式研究[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9).
[14]Fullan, M. (2007). The new meaning of educational change. Routledge.
[15]王斌华. 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 刘第红)endprint
纵观2003至2013年的针对高校双语教学师资的研究,主要呈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在已发表的文献数量上,目前针对双语师资的研究文章数量呈驼峰型上升及回落态势。双语师资研究的高峰出现在2007年,从2007至2011年涉及高校双语师资的研究论文达到46篇,占近十年来搜索所得的60篇研究总数的近76%。在2007年达到峰值以后,我国针对双语教师的研究呈现一个明显的逐年递减的态势,如2012年仅有两篇文章涉及高校双语师资的双语实践及培养。研究文章发表递减的趋势一直延续到2013年。根据笔者在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的搜索,2013年度发表的文章中仅有一篇涉及双语师资问题及对策研究。
第二,通过对论文的研读以及关键词的分类,笔者发现这60篇论文基本不属于实证研究论文(见表2)。在这60篇论文中,绝大多数的论文都是针对我国目前双语教学现状的探讨,或者是对已经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作出的反馈及对策分析。即使有少数文章提及一些单位和教师个人的双语教学实践经验,这些文章也缺少缜密的研究设计及系统的双语理论的指导,更遑论有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足够的研究数据来支持其观点。
第三,尽管目前已出版的针对双语师资的研究文章缺少实证性研究,但这些文章在针对双语师资的研究内容上还是有所突破和拓展。如2002-2004年期间针对双语教学师资的研究论文数量较少,鲜少有独立的研究论文来深入讨论双语教学的师资问题,此期间所发表的文章仅仅是在论及双语教学现状时将“师资”作为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列出。2007到2008年是这十多年中针对双语师资研究的高峰期,研究文章总数达到这十年研究的近50%。这两年的研究内容更多开始独立讨论高校双语教学中的师资因素,并进一步探讨应该如何培养合格的双语师资。此外,从2005年开始,在已经出版的高校双语师资的科研论文中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即双语师资的研究从泛泛的高校层面探讨走向专业化、地域化和学科化。在此期间每年都有数篇科研论文探讨如何针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院校或者不同地区高校的特点来培养能够满足学科要求和院校特色的双语师资,如柴争义,李琳和张浩军(2007)对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思考与实践;张金之、周妞针对民办院校双语教学的分析与思考[11];邹纪元(2011)对会计双语教学的分析与探讨等[12]。其中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教学模式、教学质量和教学目标等更细化反映双语师资力量的具体指征在这些研究论文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讨论(桑迪欢 2011; 赵巍 2009)。[13]
四、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启示
通过以上文献研究可以发现,2003-2013年我国高校双语教学针对教师及其专业素养的研究已经引起了不少高校和学者的广泛关注。但我国因为双语教学开展时间还不长,根据检索到的60篇科研文献,在此类研究中还有以下几个需要我们去关注并解决的问题。
(一)检索到的科研文章显示,我们目前已出版的文章中针对双语教师的教学素养研究还缺乏系统明确的定义。从表2的分类来看,我国目前学术界涉及到对教师素养的探讨通常包括有效的双语教学模式、科学的教学目标设定、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和深厚的文化素养以及切实可行的双语教师发展与培训模式等,但这类文章涉及的双语教师素养主题往往都比较宽泛,缺少在具体双语教育理论和定义指导下的深入探讨与研究。
(二)目前已发表的针对我国高校双语师资的研究文献中,针对教师这一教学主体的实证研究严重缺失。教师的作用往往能够决定一项教学改革的成败(Fullan 2007;王斌华 2003)。[14][15]对已经发表的文章的分析显示:即使目前偶有一些文章涉及双语教师素养的构成要素,如教师的教学方式或者教学能力等,其内容也是浅尝辄止,缺乏结合双语教学理论和研究数据支撑的深入实证研究。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我国目前双语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双语教学的初始阶段,双语教师以及高校研究团体可能更多专注于合适原版教材的选择与引进,忙于新的教学内容的学习与适应,参加或组织各种在职培训,忙于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双语教学方法,确定新的双语考核体系等等。因此对于影响双语师资的因素及培养、能力等各方面的深入探讨还需要一些时日。
因此,针对以上分析的2003-2013年我国双语师资因素的研究特点,未来这一方面的研究不仅需要进一步明确双语教师教学素养的具体定义和构成要素,同时有必要对相关双语教学要素展开深入的实证研究,从而更好地提高我国高校双语教师的教学素养,这样才能有效地指导我国高校的双语师资的培养与发展。同时,针对目前研究中出现的教师这一研究主体的缺失以及相关文章的泛泛而谈,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实践者及研究者也需要提高自身研究意识,改进研究方法和增强研究技能。
五、结语
教师素养对教师的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对于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国高校双语教学改革来说,针对双语教师的师资专业素养等方面开展更深入研究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一线实践的双语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研究意识,通过教学反思以及结合科学有效的科研方法及手段来展开针对双语教学的科研工作,从而促进双语教学的良性发展; 另一方面,鉴于我国双语师资还是一个相对笼统的概念,我国迫切需要建立具有指导性意义的双语教师教学素养的科学的定义,如双语教师的专业素养,针对双语教师的有效评价和发展机制等。只有这样,才能为未来双语师资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明确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郑大湖,戴炜华. 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研究十年:回顾与展望[J]. 外语界,2013(1).
[2]吴平, 王树根. 高等学校双语教学的现状研究和实践探索[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王莉颖. 双语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外双语教育比较研究[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4]高一虹,吴红亮,李莉春. 关于外语教学研究方法的调查[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0(1).
[5]张丽娟. 我国高等院校双语教学师资建设问题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2).
[6]何云辉,肖爱. 我国高校专业双语教学师资的素质要求、构成现状及优化[J]. 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8(1).
[7]张衡,杜侦. 浅谈高校双语师资培养培训[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Z1).
[8]刘洪波. 高校双语教学问题探讨[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9]吴爽. 高校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理论导报,2008(1).
[10]桑迪欢. 高校双语教学环境下教师能力的拓展[J]. 江苏高教,2011(2).
[11]张金之,周妞,崔熏然. 民办高校《旅游英语》双语教学课堂教学设计初探[J]. 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5).
[12]邹纪元. 关于会计双语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分析及探讨[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4).
[13]赵巍. 高校双语教学:定义、师资、教材与模式研究[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9).
[14]Fullan, M. (2007). The new meaning of educational change. Routledge.
[15]王斌华. 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 刘第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