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鑫 王艳芳 张静 李晓明 于倩
摘 要:城市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人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发展,文化的发展影响到城市建设的综合定位,如何提升保定的文化软实力,在保定城市建设,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利用优势互补,把握契机,做到顺应天时、迎合地利、汇聚人和之氣,努力建设和谐保定、善美保定。
关键词:京津冀;提升;文化软实力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分析
《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则明确指出,河北省将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背景,发挥保定市在疏散北京功能和服务北京生态建设。《“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阐明了京津冀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构想,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共同的地域人缘优势,社会文化根基和文化发展理念,保定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是一个畿辅节点城市,有着优厚的地缘优势,文化底蕴深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提高保定综合承载的能力,构建文化保定的定位,建设新型保定。保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环境下,以文化为导向,以政府为主导,多主体,多层次,建立保定城市发展区域特色文化,引领城市建设的思想定位,为保定城市全面建设做出努力。
二、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提升保定文化软实力的优势和劣势分析
第一,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提升保定市的文化软实力的优势:保定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发展文化软实力的优势主要有三个方面:(1)保定在京津冀连接中的地域优势。首都是中国的行政文化核心,在环绕北京的京津冀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的大都市圈文化,保定的地理位置加上便利的交通,使它起到重要的纽带作用。(2)保定在京津冀连接中的文化底蕴。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保定市拥有能够促进京津冀协调发展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历史积累下来的彰显着独特个性的燕赵文化拉近了京津冀的文化距离。利用传统精神文化的魅力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3)保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文化目标。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京津冀有共同的文化发展定位,理念是想通的。保定市在京津冀发展大背景中,依托博大精深的文化资源在意识观念上保持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理念,积极构建相应的现代文化,加强文化建设基础设施,深化文化产业结构。第二,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提升保定市的文化软实力的劣势:随着历史的发展变迁,京津冀地区分属三个行政区域,三地的政治地位、经济发展、文化流向也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探究各自文化特点的深层次之下,津冀文化在北京文化的凸显之下,逐渐形成了对北京文化的依附状态,甚至有被边缘化的危险。保定市作为其中的一个地级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劣势主要有三个方面:(1)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由于京津冀文化缺少文化一体的凝聚力,文化资源的整合力度相对薄弱,而河北文化大体边缘化的危险趋势是提升保定文化软实力的一大劣势。(2)京津冀发展过程之中形成的各自相对封闭的文化情结是提升保定市文化软实力的又一大困难。文化创造的魅力就在于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一个城市的定位,打破文化保守,以开放的心态相互交流,才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明智之举。(3)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文化管理研究的不完善,致使保定在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缺乏相对的竞争力。京津冀虽然由于地域的相接,有利于形成京津冀一体化,但是城市发展,文化先行,京津冀城市发展的各自独立性让各地文化发展各自分散,管理力度相对薄弱,对于文化的研究探索跟不上城市发展的历史需要,缺少政策支持和制度建设,对于文化软实力占据城市发展的综合竞争力的分量越来越重,而这却相对脱节的现实情况。
三、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提升保定文化软实力的对策方案
社会发展理论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社会资本,而区域社会文化资本是现代社会区域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同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发展意义。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社会背景,提升保定文化软实力,积极建构保定的新型城市模式,以思想为先导,以政府为主导,以地域优势,交通优势,历史文化优势为载体,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合作共赢、信用开放的现代社会建设模式。
第一、以创新思想为先导,依托保定地区的地域思想.还是推进都市圈由交通、经济领域的接轨,向文化产业群落、文化市场接轨进程中的核心力量,更是重塑都市圈形象,加速提升都市圈的凝聚力、传播力、影响力和渗透力的有力支撑。城市发展很重要的一方面是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很重要的一方面是思想的进步,关注人的发展,用先进的思想塑造人,必须要创新思想,建立城市的文化底蕴,提高文化产业的竞争力。第二、以政府为主导,依托津冀三地协同发展优势,谋求保定文化软实力产业。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制度定位,建立三者之间的文化协调组织,以市场为手段,以政府引导为重点明确保定城市建设中,文化建设的定位,建立保定特色文化品牌。同时,对于文物遗产保护工作逐步加大重视力度。目前,按照古城区、过渡区和新城区分区域控制的城市规划,对于市区内文物古迹投保护、修缮投入政府支持,重现名城古街风貌,彰显古城历史之韵。涉及市内景点有:“莲池后三景”、光园、总督署西路、淮军公所和清河道、末代状元刘春霖墓等等,涉及街区有东西大街,此外还有旧城府河段、西大园和清真寺三大片区改造也涉及诸多文物点的保护。以裕华路、西大街、东大街为主线,在保留其特色的中西建筑风格的同时,积极打造具有古城特色的文化街区。第三、以历史文化优势为基点,依托保定历史文化优势,继承传统文化精髓,建设现代城市文明。在保定城市建设过程之中,逐步加大投入力度,秉持整体化、特色化的理念指导文化产业发展,提高文化产业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协调各区县独有品牌,明确定位,大力支持曲阳石雕、安新苇编、易水砚、定瓷等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引导文化产业规模化布局、集约化发展;重视保定体育特色,积极开展游泳、篮球、空竹等体育产业积极承办各类赛事,充分利用“冠军资源”;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如安新高跷、定州龙灯、顺平桃木剑等,充分挖掘多种艺术资源,借助保定深厚文化底蕴与地方实际,有规划的形成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集群和聚集区。第四、 以地域优势为载体,依托保定天然地域优势,构建新型城市理念,自然灾害少,气候适宜。保定天然的地理优势就是距离首都北京和天津比较近,保定和北京相距140公里,和天津相距145公里,距离河北省省会石家庄125公里。在地理优势方面,保定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枢纽所在,因此保定的发展定位要在稳中求发展,自然和灾害少,就要加大力度,保护自然资源,比如水资源的保护和森林绿地的保护力度,具体到县域特色,各取所长,形成特色文化保定县区经济模式。
综上所述,在京津冀发展的背景下,全面利用京津冀优势文化资源互补,积极培育保定的文化创新力,加快发展和壮大文化产业、不断提高保定的文化竞争力,全面传播和展示保定文化、扩大保定的文化影响力,强化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凸显保定文化名城的表现力,形成保定文化产业优势,建立和谐保定、善美保定。
参考文献:
[1] 王琳. 新趋势:文化城市的确立及其发展模式[J].南方论丛,2005,(02):42-48.
[2] 张贺.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科学发展[N].人民日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