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 邱 超 程凤宽 赵春香 (保定071000)
颈椎病属中医“骨痹”范畴,临床多见风、寒、湿阻于经络所致,除影像学诊断外,多以痛、麻、颈肩部沉重感,活动障碍为主。中医辨证寒湿为主证。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指颈椎间盘的慢性退行性变,引起颈椎骨、关节与颈部软组织的病理变化,所致周围软组织、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脊髓受到刺激和压迫。近年来颈椎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趋势逐年上升,约占颈椎病的65%左右,患者40岁以上者多见。神经根型颈椎病 (CSR)的特点为颈部疼痛和僵硬,严重者颈肩部及一侧上肢放射性麻木或疼痛、颈部活动受限等症状。我科于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采用穴位注射配合火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取在本院门诊和骨科住院请会诊的患者,共观察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20例,经CT或MRI明确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详见表1。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有可比性。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制定。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如下:(1)具有典型的神经根性症状,臂丛神经压颈试验阳性,牵拉试验阳性。(2)临床表现与放射检查表现一致。(3)除外其他疾病所导致的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病。
1.3 纳入标准 符合以上诊断标准;年龄在25岁到65岁之间;能配合检查及治疗的患者。
1.4 排除标准 (1)不符合病例纳入标准者;(2)颈椎骨关节结核、骨折、脱位、肿瘤、椎管内占位性病变者; (3)颈椎病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肝、肾、血液等系统疾病及精神病患者;(4)妊娠的妇女。
2.1 治疗组
2.1.1 穴位注射:(1)取穴:大椎、大杼、养老、悬钟、后溪、曲池、外关、风门、天柱、膏肓、天宗。(2)操作方法:患者俯卧位,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取复方当归注射液 (江西桔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36020138)4 mL,用容量5 mL注射器吸入,针头为0.45 mm×16 mm。针头刺入穴位后得气,回抽无血注入药物,穴位注射每次取4~6个穴,每个穴位注射0.5~1 mL,出针后用棉球按压针处皮肤。隔天1次,5次为1疗程,共2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3天。
2.1.2 火针:(1)针具:火针,直径0.5 mm、长25 mm的钨锰合金火针。(2)穴位:华佗夹脊穴、阿是穴 (痛点及肌肉僵硬处)。 (3)操作方法:患者采取俯卧位,以言语安慰,全身放松,治疗组先在华佗夹脊穴以及阳性穴处常规消毒,用手术钳夹95%酒精棉球,点燃后将针身烧红至透白,找准穴位,快进快出,注意不要烫伤患者。出针后用消毒干棉签轻压针眼。然后针刺其余穴位。3天1次,3次为1疗程,共2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3天。嘱患者注意保持局部清洁,火针针刺24 h内不要洗澡,避免针孔感染。
2.2 对照组 毫针:华佗牌不锈钢毫针,直径为0.3 mm,长度为25~40 mm。毫针组选取的穴位同治疗组,依据不同患者的体型,直刺15~25 mm,得气后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 min。隔天1次,10天为1疗程,共2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3天。
3.1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订。[2]痊愈:症状完全消失,能正常工作与生活,随访半年未复发。显效:原有症状明显减轻,疼痛程度明显改善。有效:原有症状减轻,疼痛有所改善,但均不显著。无效:症状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68.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情况 (例)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因颈部神经根受压而出现神经根激惹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病症,是各型颈椎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本病属中医“骨痹”“痹证”范畴,《济生方》曰: “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夯实而成痹也。”长期从事伏案工作,易使颈部肌肉、韧带等劳损,椎间盘退化、骨质增生、韧带钙化、椎间盘发生病理性改变,使脊神经受刺激或直接受压[3]而引起一系列症状。
治疗时根据病变及经络循行,所取穴位能疏通经气,大椎、后溪以通督脉,曲池、外关等穴以疏通太阳、少阳、阳明经脉,诸穴有疏通经络、祛瘀活血、通络止痛之功。[4]治疗手法直接作用于颈椎病变部位,从而缓解症状,解除痛苦。
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国内均有大量报道,此方法既有传统中医治疗特点,又有现代医学药理作用特点,作者的创新点在于治疗寻找阳性穴位,一般颈椎病可在风门、天柱、膏肓、天宗等触摸到条索状、块状反应物,主要反应还有酸、沉、胀痛感觉。足太阳膀胱经脉不通,而致颈部疼痛不适,说明气血寒湿凝滞于穴位,本方法选用复方当归注射液 (此药组方为当归、红花、川芎),其中当归有活血养血之功,当属治痛之首选,另加红花以增活血通络之功,川芎是行血中之气的首药。三药合一,具有止痛、活血、行气、祛瘀之功。再将此药注射于阳性穴位上,具有治疗作用的叠加,达事半功倍之效。
一般穴位注射很少讲究手法,笔者注重穴位注射的手法,即进针要轻快,刺中反应物,有感传后再推药,使之激发经气,以达气至病所,病人气虚病久,治疗时采取平卧位,推药时要缓慢。病人属实证,疼痛剧烈时,则要推药迅速,以达快速止痛之目的。
另外有研究表明,法国针灸实验,研究室曾把锡注射液注入到穴位后,实验观察锡只沿经络线方向扩散,并直达病所。不伤及肝脏肾脏,疗效胜过肌肉和静脉注射,所以穴位注射加之手法激发经气,既有针灸的作用,又有药物的作用,并且方法简便无毒副作用,使之达到理想效果。
火针古代也称烧针、大针等等。它是将针体前端烧灼为800℃高温后迅速刺入穴位,快进快出,因此,它是一种治疗疾病行之有效的方法。此针法激发经气促使经络通畅,调和气血等功效,火针又具有补气虚、祛麻木、止疼痛等功效。因此,在《针灸学》中又称“温通刺法”。火针具有“针”与“灸”的双重作用,它具有温热刺激的作用,能激发人体阳气,鼓舞人体正气,推动人体气血运行,起到扶正助阳,温经散寒,以实现迅速改善局部组织的退化增生及充血水肿等病理变化。现代研究[6]证明,火针对痹证及软组织损伤具有较好的疗效。针体烧至透白,针身的温度可达800℃左右,迅速刺至黏连、瘢痕组织之中,针体周围可使病变组织被灼至碳化,形成新的穴位刺激作用,具有较强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近年来,大部分颈椎病是因为增生物刺激周围软组织,导致炎症反应,进而刺激或压迫邻近的肌肉而出现临床症状,治疗本病的根本在于改善受压迫的肌肉和周围的微循环,而火针可以使细胞因子的分泌减少,[6]使症状减轻。并且采用火针治疗,能促进新陈代谢,使局部组织和神经功能得以恢复,[7]而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
穴位注射与火针,两法配合使用能充分发挥其协同作用,从而获得最佳疗效。从治疗结果看,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证明穴位注射配合火针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穴位注射配合火针治疗能够明显使患者颈肩疼痛、患肢放射性麻木等症状减轻,并且具有方法简便、费用低、见效快等特点,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1]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 [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46-349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187
[3]周建伟,胡玲香,李宁,等.针刺推拿综合方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06,26(8):542-543
[4]张吉.针灸镇痛机制与临床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32-241
[5]吴峻,徐国兰.火针为主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2002,22(8):515-517
[6]裴仁和.钩椎关节病发病机理的探讨 [J].中国中医骨伤杂志,1999,4(7):13
[7]林凌.火针治疗颈椎病28例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1993,9(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