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医院 郑文武 周安传 杨立军 刘春英 (石家庄050051)
精液质量的种种异常,影响男性生育功能,其中尤以精子减少、活动力下降等为常见。现代中医依据传统中医辨证、现代医学检验,着重对少弱精子症进行了临床治疗和研究,组创了众多有效方剂。笔者选取了近年少弱精子症的临床研究文献,对现代中医组方进行了用药规律上的统计研究,以期为临床选方用药提供依据。
1.1 资料来源 以“少精子症、弱精子症、少弱精子症”为关键词,检索中国期刊网 (CNKI)1992年1月至2011年8月中医药治疗男性少弱精子症临床研究的文献。
1.2 纳入标准 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并排除综述类文献;文献的出处、作者及发表年份明确,所用方药临床研究有效,并且有数据结果。
1.3 资料规范 规范药名,合并别名,药物的分类、归经、性味等均以《中药学》[1]为依据。
共选取符合标准的文献70篇,所用中药共136味,使用总次数为1 049次。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类别是补虚药(65.78%),其次为收涩药(11.15%),前五位中还包括活血化瘀药 (5.62%)、利水渗湿药 (4.96%),清热药 (4.19%),详见表1;使用频率前五位的药物是枸杞子(6.29%)、菟丝子 (6.10%)、淫羊藿(5.05%)、熟地黄(4.29%)、五味子 (4.19%),详见表2;使用次数在10次以上的药物中,补虚药25味,收涩药3味,利水渗湿药2味,活血化瘀药、温里药各1味,详见表2;药物归经分布集中于肝经、肾经,比例分别为57.35%、52.94%,详见表3;药味分布集中于甘、苦、辛,比例分别为 50.00%、46.32%、32.35%,详见表4;药性分布集中于温、寒、平,比例分别为41.91%、30.88%、21.32%,详见表5。
表1 中药分类使用频率 (n1=136味,n2=1049次)
表2 单味中药使用频率 (n=1 049次)
表3 中药归经统计 (n=136味)
表4 中药药味统计 (n=136味)
表5 中药药性统计 (n=136味)
精子数量减少、活力下降,则补益肝肾,填精强精,此治则充分体现在药物选择规律中。从表1显示的统计结果来看,补虚药在少弱精子症治疗用药中占绝对主导地位,总使用频率达到60%以上。可以看出,现代中医对于少弱精子症的治疗,仍着眼于虚证。之所以补虚为主,是有其理论依据及传承的。“……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男子的生殖功能健全与否,有赖于肾中精气的充盈,生殖之精的强健;反之,若肾中精气亏虚,生殖之精衰弱,则影响生殖功能。其他脏腑、气血等也与生殖之精的生发有密切关系。如统计中药物归经多为肝经,而肝藏血,精血同源而相互化生,肝血不足,肾精亦见亏少;又如气血充养“精室”,维持生精功能,而气血不足则“精室”亦颓。古代中医多以诸多虚损尤肾中精气亏虚为重来论述男性不育病因病机,并组创出众多补益良方。传承下来的理论及组方成为现代中医组方用药的依据。再从表2单味药物统计来看,亦显示出补虚药为主的选药规律,更体现出组方多宗五子衍宗丸、赞育丹等传统孕育良方的特点。[2]笔者也曾将近30年来文献资料分为两个时间段进行了初步比较,发现在病机辨证及组方用药方向上无大的差别,显示了古代中医理论对现代中医的指导作用,也体现了现代中医在少弱精子症治疗方面的趋向。
虽然早已有不育症从实论治的理论及临床实践,但以虚为本的思想仍为主导。精血亏少,固然与各种虚损导致肾精生发功能不健密切相关,但仍不能忽视湿热、痰浊、气郁、血瘀等实邪灼耗精血、阻滞精窍的影响。对此,传统良方中已有体现,只是现代组方中增加了更多的补益之品。不过,从统计中可看出,现代组方中已有将活血法[3]、调肝法[4]等运用其中,活血化瘀、清热利湿等药物已占有一定比例,说明组方偏重补虚的同时,亦考虑到现今实证或虚实挟杂为重的特点。
[1]高学敏.中药学 [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50-517
[2]喻国华.自拟促精汤治疗脾肾阳虚型少弱精症122例 [J].中医杂志,2011,52(5):419-420
[3]张慧珍,张晓芬.补肾活血法治疗男性弱少精子不育症40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2):296-297
[4]沈坚华,李淑萍,朱剑环.补肾调肝法治疗精子极少症不育126例 [J].新中医,1998,30(7):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