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2014-10-17 09:32张宝成庆北京市丰台区西罗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100077
中国医药导报 2014年20期
关键词:程度血糖意义

张宝成 林 庆北京市丰台区西罗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0077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乏所引起的,可导致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引起多系统损害。DM的治疗强调早期、长期、积极、理性以及治疗措施个体化。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提出了DM治疗的5个要点:医学营养治疗、运动疗法、血糖监测、药物治疗和DM教育。因此,健康教育是重要的基础治疗措施之一。本研究通过对164例2型糖尿病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的研究,观察健康教育对DM患者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北京市丰台区西罗园社区卫生服务站门诊T2DM患者,入选标准符合1999年的WHO的诊断标准: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126 mg/dL(7.0 mmol/L)或餐后 2 h 血糖(2 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PBG)≥200 mg/dL(11.1 mmol/L)。排除妊娠DM患者、重大外伤或术后应激反应致血糖升高者以及激素治疗期间患者,无其他内分泌疾病、精神分裂症、酒精和药物依赖史。共计164例,其中男 84例,占52.22%;女80例,占48.78%。年龄 54~76 岁,平均(68.72±0.67)岁。病程 2~21年。文化程度初中及初中以下127例,高中以上37例。上述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试验组82例,其中男42例,女40例,年龄 55~76岁,平均(69.17±0.79)岁;对照组 82例,其中男 42例,女 40 例,年龄 54~73岁,平均(68.91±0.83)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试验组除给予常规治疗外,还进行系统化健康教育;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1年。每月至少检测FBG、PBG各1次,每3个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lc)1 次,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价患者对DM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心理状况的改善程度。记录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6、9、12个月FBG、PBG和HbAlc的差异,以及DM知识认知程度和心理健康程度。治疗及健康教育前试验组与对照组在DM认知度、焦虑程度、抑郁程度、FBG水平、PBG水平和HbAlc水平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3 检测

1.3.1 血糖 清晨空腹(停止进食8~14 h)和早餐后(进餐第1口计2 h)采手指血,测血糖。设备:德国拜耳公司产“拜安捷TM2”快速血糖仪,型号:1455。方法:快速血糖测定法。

1.3.2 糖化血红蛋白 清晨空腹采静脉血2 mL,置于采血管中静止,混匀8~10次后测定。设备:伯乐D-10。方法:高压液相法。试剂:HbAlc检测试剂盒。

1.4 调查问卷

1.4.1 自行设计DM知识调查表 内容涉DM的表现、类型、诊断标准、易患人群、危害、并发症、饮食治疗、运动疗法、药物应用、监测及护理。共计60个问题,每题1分,答对多者为DM知识认知程度高。

1.4.2 焦虑自评量表 (SAS) SAS是Zung于1971年编制的,含有20个项目,分为4级评分的自评量表。用于评出焦虑患者的主观感受。适用于具有焦虑症状的成年人,测量焦虑状态的严重程度及其在治疗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评分采用1~4制计分,评定时间为过去1周内。统计方法是把各题的得分相加,乘以1.25,即得标准分。分值的多少表明焦虑程度的严重程度。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

1.4.3 抑郁自评量表 (SDS) SDS是Zung于1965年编制的,含有20个项目,分为4级评分的自评量表。用于评出抑郁患者的主观感受。适用于具有抑郁症状的成年人,测量抑郁状态的严重程度及其在治疗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评分采用1~4制计分,评定时间为过去1周内。统计方法是把各题的得分相加,乘以1.25,即得标准分。分值的多少表明抑郁程度的严重程度。其中 (中国常模)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

1.5 教育的内容

1.5.1 DM相关知识 什么是DM、DM的表现、如何诊断DM、DM的易患人群、DM的危害、DM的并发症、DM的类型。

1.5.2 DM的营养治疗 营养治疗是对所有DM患者治疗的一个基础,同时也是在预防和治疗DM患者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1]。强调饮食治疗的重要性,是DM治疗的基础,要贯穿治疗的始终,要均衡膳食。包括热量的计算、三餐的安排、食物品种的选择、烹饪的技巧、饮食的注意事项。

1.5.3 DM的运动疗法 强调运动疗法也是DM最基本的治疗方案。姜山等[2]研究发现与运动治疗前后相比,运动可使DM患者及DM高危人群的血糖、收缩压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肺活量及闭目单足站立时间明显增加,降低DM高危人群胆固醇含量。运动疗法不仅有利于控制血糖,预防心脏、血管并发症,也有利于保持良好的体态、心态,但要因人而异,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量力而行、安全第一。宣传“1141运动要领”以及注意事项。

1.5.4 口服降糖药 药品的种类、适应证、不良反应以及联合用药,讲解正确地服药时间、服药方法,以确保药效。

1.5.5 胰岛素治疗 首先讲明注射胰岛素因病情需要,胰岛素使用后不会出现“依赖”不会“成瘾”也不是病情到了晚期,消除患者对胰岛素的心理抵抗[3]。讲解胰岛素的适用情况、胰岛素的种类、使用胰岛素的注意事项、胰岛素笔的使用和注射技巧、胰岛素与口服药的联合应用。

1.5.6 疾病监测 强调定期监测的意义,学会自我检查。包括血压、体重、腰围、足部检查、FBG、PBG及HbAlc血脂、尿微量白蛋白、肾功能、心电图和眼底检查,避免高血糖事件和低血糖的发生。如经济条件许可,建议购买血糖仪、血压计。建议做好DM日记,做到每次复诊时一定携带检测记录本。

1.5.7 自我日常护理 强调规律生活、保持个人卫生、戒烟限酒、注意口腔卫生与足部护理、预防各种感染与损伤、以及外出旅游的注意事项。

1.5.8 心理教育 强调积极向上的情绪有利于降低血糖,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保持平和、愉快的心情有利于缓解病情,因为任何不利情绪都有可能导致体内升糖激素的增加,从而影响血糖水平,患者易产生紧张和恐惧的心理,使血糖难以维持正常[4]。DM患者可出现以下几种心理变化:①焦虑。特别是有家族史的患者,目睹亲属截肢、肾衰、失明、瘫痪等情形,焦虑紧张,长期过度限制饮食,过度运动,四处投医,滥用保健品及药物,血糖控制仍不理想,丧失治疗的信心,针对此患者,耐心讲解DM虽然不能根治,而且会出现全身各种并发症,但只要正规治疗、定期监测,使各项指标控制达标,并发症就会出现少且晚,与健康人一样正常生活。②怠慢。特别是初发DM且无症状或者症状轻微的患者,认为能吃能喝挺好,没什么不舒服,工作忙随便吃点药就行了。往往忽视其严重后果,忽略饮食和运动疗法的重要性,服药、监测均不正规。针对这类患者,讲明长期高血糖可出现各种严重的并发症,并以典型病例、严重并发症为实例,使其警觉。③逃避。特别是有家族史的初发患者,逃避事实,认为“早晚都是DM,治不治都一样,趁早该吃吃,该喝喝”,生活无度。对此,从病因角度讲明,DM的发病不仅与遗传因素有关,而且与环境因素尤其是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因此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是暂缓DM的发生和治疗DM的前提。④抑郁。认为得了DM就是得了不治之症,情绪低落、发愁沮丧、唉声叹气,拒绝就诊,治疗消极,病情沉重,发展迅速。针对这类患者,讲明DM不是不治之症,是可治可控的,树立患者的信心,争取家属的配合。

1.6 健康教育的形式

①集体授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制订一系列的,完整的健教课件,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由专人讲解,每月1~2次课,每次1 h左右。采用多媒体技术对患者进行DM知识教育可以增强患者对DM知识的掌握及实施能力,达到显著的宣传教育效果[5]。举办DM主题日活动,通过组织DM沙龙、座谈会促使患者相互交流经验和信息。采取同伴教育的形式,让血糖控制良好的同伴与其他患者交流管理经验,可帮助DM患者有效的控制疾病[6]。达到共同讨论和学习,彼此鼓励促进的目的。②组织DM俱乐部,利用动机谈话性技术,约谈患者,有针对性的指导患者。在DM社区防治管理中,应用动机谈话技术可以使患者更多地利用社区卫生服务资源,提高社区DM综合防治水平[7]。③免费发放DM相关资料,如饮食变换表、DM知识小册子、血糖监测记录本、急救卡等。④开办DM知识宣传栏。⑤公布DM咨询热线电话,由专人负责解答患者的疑问。⑥在平时接诊时,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提供个体化的指导,发放健康处方。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同时间点DM知识认知程度比较

治疗后,两组在DM知识认知程度方面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常规治疗和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常规治疗,且效果显著。见表1。

2.2 两组不同时间点焦虑程度比较

治疗后3、6、9、12个月,实验组患者焦虑程度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2个月,对照组焦虑程度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焦虑程度评分均逐渐降低;治疗后试验组各时间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通过常规治疗和健康教育,DM患者的焦虑程度显著改善,且明显优于单纯常规治疗。见表2。

2.3 两组不同时间点抑郁程度比较

治疗后3、6、9、12个月,实验组患者抑郁程度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12个月,对照组抑郁程度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各时间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通过常规治疗和健康教育,DM患者的抑郁程度显著改善,且明显优于单纯常规治疗。见表3。

2.4 两组不同时间点FBG比较

治疗后 3、6、9、12个月,实验组患者 FBG 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对照组FBG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常规治疗和健康教育对FBG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常规治疗,且效果显著。见表4。

表1 两组不同时间点糖尿病知识认知度比较(分,±s)

表1 两组不同时间点糖尿病知识认知度比较(分,±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1

组别 例数 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 6个月 9个月 12个月试验组对照组82 82 24.321±0.244 24.202±0.253 35.869±0.292*27.095±0.402*45.095±0.333*29.012±0.442*52.524±0.201*31.321±0.399*55.643±0.184*47.536±0.807*t值 P值0.315>0.05 17.660<0.05 29.097<0.05 47.497<0.05 85.347<0.05

表2 两组不同时间点焦虑程度比较(分,±s)

表2 两组不同时间点焦虑程度比较(分,±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

组别 例数 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 6个月 9个月 12个月试验组对照组82 82 43.369±0.678 42.738±0.653 39.905±0.642*42.581±0.796 38.143±0.613*42.321±0.784 35.893±0.602*41.776±0.773 33.476±0.611*41.236±0.807#t值 P值1.554>0.05 3.676<0.05 5.178<0.05 6.123<0.05 7.063<0.05

表3 两组不同时间点抑郁程度比较(分,±s)

表3 两组不同时间点抑郁程度比较(分,±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

组别 例数 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 6个月 9个月 12个月试验组对照组82 82 42.702±0.650 41.917±0.626 39.369±0.614*41.583±0.658 36.143±0.585#41.155±0.694 33.952±0.563#40.893±0.486 31.107±0.486#40.028±0.719*t值 P值1.280>0.05 2.014<0.05 5.012<0.05 6.947<0.05 9.967<0.05

表4 两组不同时间点空腹血糖比较(mmol/L,±s)

表4 两组不同时间点空腹血糖比较(mmol/L,±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 6个月 9个月 12个月试验组对照组82 82 9.424±0.052 9.281±0.083 8.667±0.067*9.089±0.074 8.142±0.068*9.079±0.084 7.451±0.048*8.914±0.076*7.010±0.051*8.865±0.082*t值 P值1.489>0.05 4.245<0.05 9.575<0.05 17.564<0.05 20.299<0.05

2.5 两组不同时间点PBG比较

治疗后 3、6、9、12个月,实验组患者 PBG 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12个月,对照组PBG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通过常规治疗和健康教育,DM患者的PBG显著改善,且明显优于单纯常规治疗。见表5。

2.6 两组不同时间点GHbAlc水平比较

治疗后 3、6、9、12 个月,实验组患者 HbAlc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对照组HbAlc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提示通过常规治疗和健康教育,DM患者的HbAlc水平显著改善,且明显优于单纯常规治疗。见表6。

3 讨论

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8]。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改善社区慢性病患者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对社区慢性病的管理有重要意义[9]。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传统医学模式被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取代,医护工作从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健康教育被公认是治疗成败的关键,同时也是社区卫生服务六大功能之一。良好的健康教育可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疾病控制达标、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降低耗费和负担,使患者和国家均受益[10]。

通过本研究可以看出,DM患者相关知识掌握不够,相对匮乏。据第5版的IDF版图显示,我国目前有9240万DM患者,居全球之首,且发病呈现年轻化,并有60%~70%的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其原因是人们对该病相关知识的缺乏。开展全面、系统、长期、综合、多样的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健康教育可以提高人们对DM的认知度,改善DM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从而有利于DM的治疗与恢复,有利于FBG、PBG、HbAlc的控制。

DM的健康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健康教育,首先,DM的发病和治疗与生物、心理、教育、家庭、社会、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因素有关。DM患者的健康教育也涉及医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诸多因素,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整体工程。因此,要求医务人员具有更丰富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要有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本领。其次,因国人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医学知识欠缺,依从性差,对综合性治疗措施不理解,只期望通过某种单一治疗方法或某种特效药就能达到良好控制的目的。因此,对DM患者实行健康教育,要求医务人员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了解患者的病情、个性、思想等方面的情况,运用沟通技巧鼓励患者参加健康教育活动。最后,DM是一组慢性终身性疾病,需坚持长期治疗。对DM患者的健康教育也是一项长期的、全程的任务。全程教育能够更好地提高DM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能够更好地改善DM的各项指标[11]。不仅对患者,还要强化对其家属以及社会有关人员进行教育。强化对DM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发挥家属的支持作用,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12]。这样可以强化和维持DM患者的健康意识,避免不良信息的干扰。特别是通过强化家属教育可提高DM患者家属的照料水平及配合程度,并以此提高DM患者的生活质量[13]。同时,医务工作者还要注重自身专业知识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作为全科医师在DM预防保健、健康教育方面承担着重要职责,这就要求全科医师必须掌握丰富规范的DM防治知识[14]。特别是可以应用全科团队DM管理服务模式综合管理DM患者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降低血糖波动[15]。患者对DM知识掌握越多,自我保健越好,生命也就越长[16]。只有采取多种途径、持之以恒的办法才会收到好的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作为社区全科医师,与社区居民长期接触,贴近患者,关系融洽,易于沟通,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患者的情况,可以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特点与优势,达到预期的目的。

表5 两组不同时间点餐后2 h血糖比较(mmol/L,±s)

表5 两组不同时间点餐后2 h血糖比较(mmol/L,±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 6个月 9个月 12个月试验组对照组t值P值82 82 12.748±0.107 12.840±0.109 11.493±0.116*12.819±0.106 10.258±0.089*12.380±0.090 9.182±0.034*12.355±0.073 8.919±0.033*11.957±0.084*0.870 0.387 8.413<0.05 16.339<0.05 37.749<0.01 43.784<0.01

表6 两组不同时间点糖化血红蛋白比较(%)

[1]李伟.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3,19(27):76-77.

[2]姜山,游庆.运动疗法在糖尿病防治中的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0):2282-2284.

[3]唐恩华.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治疗的健康指导[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3):286.

[4]韦继红.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研究与进展[J].当代医学,2013,19(13):14-15.

[5]郑月月.多媒体技术在糖尿病知识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3,8(5):266-268.

[6]朱琳艳,黄金.同伴教育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79-82.

[7]李智莉,吴昊,王俊星,等.澳大利亚动机谈话技术在糖尿病社区防治管理中的应用探索[J].社区卫生工作研究,2011,14(4):1369-1371.

[8]金大鹏、朱宗涵.全科医师实用手册[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8.

[9]徐绍娟,刘凤娟.探讨健康教育对社区慢性病管理的意义[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27):319,321.

[10]陆再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11]钟健,郑欣,郑璇玲,等.全程健康教育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光明中医,2013,28(11):2433-2435.

[12]崔晓红,王增义.加强家属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2013,6(7):7-8.

[13]蔡淑芬.加强家属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05,4(3):70-72.

[14]宋桂荣,董明明.全科医师糖尿病监测规范认识情况调查[J].医学与哲学,2012,33(7):19-20.

[15]张宇.全科团队实施糖尿病管理对患者糖尿病控制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4,(3):114-115.

[16]周桂珍,张峰,李琪.糖尿病家属的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实用全科医学,2004,2(1):46.

猜你喜欢
程度血糖意义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
诗里有你
断裂对油气富集程度的控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