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干预对中老年慢性乙肝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4-10-17 09:32高聪颖周雪微厉小小陈员娥
中国医药导报 2014年20期
关键词:乙肝患者乙肝肝炎

高聪颖 周雪微 厉小小 陈员娥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浙江温州 325000

据介绍,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简称“慢性乙肝”)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前我国有慢性乙肝患者2000万例,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9300万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庞大的慢性乙肝患者人群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1]。慢性乙肝是指感染乙型肝炎病毒6个月以上,病毒未能够彻底清除,体内乙肝病毒潜伏可引起肝炎的发生。慢性乙肝是由明确的急性乙肝发展而来,首次发病很像急性肝炎,有的第一次发病就已经被确认为肝硬化。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慢性乙肝是肝胆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为120/10万~140/10万。我国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高达57.63%,这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较为明显。因此,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健康干预,让患者全面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学习正确的自我防护措施至关重要。本研究选择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51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健康干预,效果较为明显。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的慢性乙肝患者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51例。对照组,男29 例,女 22 例;年龄 60~77 岁,平均(70.2±2.3)岁;病程 0.5~7.4 年,平均(2.9±0.4)年;肝损伤重度4例,中度46例,轻度1例。干预组,男25例,女26例;年龄 64~75 岁,平均(69.0±2.7)岁;病程 0.7~7.0 年,平均(3.1±0.0)年;肝损伤重度 5例,中度 43例,轻度3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与分级标准

慢性乙肝的诊断主要参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中规定原则:HBsAg阳性持续>6个月;血清HBV DNA>105copy/mL;持续或间隙性AST水平升高;肝活检提示慢性肝炎(炎症坏死评分≥4分)[1]。

1.3 干预措施

对照组只给予常规的戒酒及合理的营养支持,同时嘱咐患者服用常规的利肝口服液。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健康干预,具体方法为:

1.3.1 情绪护理 由于慢性乙肝患者病程长,病情反复迁延,一旦确诊,就会被作为具有危险性的传染源实行隔离,因此,容易出现急躁、悲观、绝望、自卑等负面情绪,作为医护人员,向其讲解疾病预防的基础知识、心理疏导的重要性,对于患者焦虑、悲观、孤独等不良情绪的缓解及改善较为重要。同时告知患者只要积极配合医师的治疗疾病是可以治愈的,给予他们信心,能帮助患者尽快康复[2-3]。

1.3.2 饮食护理 合理的营养及饮食搭配是改善患者机体状况的重要条件,可加速肝细胞的再生,促进健康机体细胞功能的恢复。所以,护理人员要向患者阐述营养的重要性,指出肝功能轻度损害的患者应给予普通饮食,尽量清淡些。忌烟、酒,并保持定时进餐,少量多餐;对嗜烟酒者应向其讲明危害[4-5]。同时,注意休息保持有规律的生活[6],增强信心,促进疾病康复。

1.3.3 出院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对于患者出院后机体的恢复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出院后要注意休息,养成规律健康的生活起居;注意调节情绪,遇事乐观,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多与人进行沟通交流。嘱患者密切观察病情,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定时复查肝肾功能[7-8]。

1.4 评价指标

随访半年,测定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肝功能指标,包括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采用中文版SF-36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每项0~100分,得分与生活质量高低呈正比。患者在干预前、后两次发放调查问卷,由同一组医生完成测查。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问卷发放及收回情况

发放调查问卷共计102份,回收有效问卷102份,有效问卷率为100.0%。

2.2 两组患者干预后健康行为情况

结果表明,干预组患者在康复知识知晓、康复信念、健康生活行为、遵医行为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后健康行为情况[n(%)]

2.3 干预前后两组肝功能情况比较

结果显示,与干预前相比,两组干预后ALT、AST、TBIL水平均降低(P<0.05或P<0.01);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干预组干预后ALT、AST、TBIL水平降低较为明显(P<0.05)。 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两组肝功能情况比较(±s)

表2 干预前后两组肝功能情况比较(±s)

注: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TBIL:血清总胆红素

组别 ALT(U/L) AST(U/L) TBIL(μmol/L)对照组(n=51)干预前干预后t值P值干预组(n=51)干预前干预后t值P值177.1±8.9 150.6±7.2 3.550<0.05 122.5±11.6 109.2±5.2 3.661<0.05 56.7±7.3 38.5±2.0 1.308<0.05 180.4±10.2 70.8±8.5*123.1±14.4 57.0±7.7*15.685<0.01 12.263<0.01 55.8±8.2 25.8±3.3*10.331<0.01

2.4 干预前后两组生活质量情况比较

干预后两组生理职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力、躯体疼痛、一般健康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或P<0.01),且与对照干预后相比,干预组干预后各指标升高显著(P<0.05)。见表3。

3 讨论

乙型肝炎作为全球性传染性疾病,已成为我国一项重大的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仅能给予相关干预进行改善,不能完全治愈,再加上该病具有复杂性、传染性、易反复、恶变率高等特点,因此,应该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切实有效的护理健康干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7-9]。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在康复知识知晓、康复信念、健康生活行为、遵医行为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经健康干预,慢性乙肝患者在躯体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功能和情感角色等各方面评分得到全面改善,而单用药物的对照组患者症状改善不大。一般来讲,生活质量低下的患者,其肝功能发生异常的概率增加明显。当患者伴有抑郁、压抑等不良情绪存在,其免疫功能即受到影响,尤其是细胞免疫,从而加重病情,造成恶性循环。医护人员应予理解、帮助、分析原因、有针对性提供心理干预。

表3 干预前后两组生活质量情况比较(分,±s)

表3 干预前后两组生活质量情况比较(分,±s)

注: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

组别 生理职能 精神健康 情感职能 社会功能 精力 躯体疼痛 一般健康对照组(n=51)干预前干预后t值P值干预组(n=51)干预前干预后t值P值36.0±9.2 60.7±8.3 5.389<0.05 39.8±10.4 64.0±7.2 5.402<0.05 38.2±7.3 63.9±8.4 5.231<0.05 42.4±7.6 60.9±8.1 6.443<0.05 40.7±7.4 62.9±8.2 9.782<0.05 72.5±9.2 80.9±11.2 5.446<0.05 40.1±10.3 61.4±9.2 6.712<0.05 37.9±10.1 89.0±10.1*11.682 44.6±9.5 78.6±10.4*9.254 42.6±6.4 78.3±9.0*9.023 70.2±9.4 95.6±10.7*42.8±11.0 77.3±10.1*<0.01 37.8±10.0 88.6±8.7*11.097<0.01 39.3±8.5 87.9±9.2*10.066<0.01<0.01<0.01 7.980<0.05 9.871<0.05

针对乙肝患者,AST、ALT是较为传统的检测指标,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较早,二者的测定对病毒性肝炎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意义逐渐受到重视。本研究显示,两组干预后ALT、AST、TBIL水平均降低(P<0.05或P<0.01);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干预组ALT、AST、TBIL水平降低较为明显(P<0.05)。提示经健康干预,干预组患者肝实质损伤改善明显。通常急慢性肝炎时,AST/ALT比值不低于1。相关学者提出,肝细胞质内的AST/ALT之比为0.6~1.0。针对不同病型的肝炎,患者肝细胞的损伤程度有所差异,其AST、ALT在血液中的释放浓度改变[10-12]。本研究通过给予乙肝患者健康干预具体内容,在心理、营养等各方面得到改善,患者肝细胞修复所需的营养能够及时得到供给,加快肝脏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慢性乙肝的治疗是个长期过程,急于求成往往会增加心理压力[13-17]。事实上,对慢性乙肝患者除积极治疗外,还需要经常与其进行沟通,给予鼓励和支持,使患者重新树立自信心,找到自我价值。乐观的心态往往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而且是通过自身努力可以把握的因素。良好的心态有助于患者树立理性的治疗目标,从而科学选择治疗方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18-20]。

综上所述,医护人员应积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和患者家属的主观能动性等多方面的支持,针对不同病情的患者,分别给予相应的健康干预方法,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生存状况。

[1]张倩华,张晓红,林国莉,等.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对慢性HBV感染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1):3250-3252.

[2]麻周萍,麻晓芬,胡春乐,等.心理干预应用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5):45-46.

[3]徐微.肝纤维化指标检测在替比夫定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乙肝患者中的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12):2245-2247.

[4]许俊华.人性化护理在核苷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的应用[J].工企医刊,2012,25(5):27-28.

[5]吕慧萍.拉米夫定、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4):69-70.

[6]郭新新.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生命质量测评的研究进展[C].北京: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研究生论坛论文集,2011:138-144.

[7]吴勇.实施综合性治疗措施对慢性乙肝患者的影响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0):142-143.

[8]贾志莲,曾甲庆,张晓芳,等.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患者情绪障碍相关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12):141-143.

[9]陈文娜,周美英,陈肖平,等.住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分析[J].广东医学,2013,34(10):1596-1597.

[10]何英,张允奇,吴润香,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病毒复制的关系[J].检验医学,2009,24(11):808-811.

[11]崔凤梅,肖红杰,赵燕,等.家庭功能状况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健康状态的关系[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0,35(12):1919-1921.

[12]陈永琴,金文君,戴梦璐,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IFN-γ、IL-10和CD19+水平检测与病毒载量的关系[J].检验医学,2013,28(4):315-317.

[13]周兰英,蒋乐龙,李定梅,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3的表达降低[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3,33(8):1028-1031.

[14]李军民,冯陆,胡云芝,等.300例乙肝患者乙肝五项检验结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5):130-131.

[15]江浪进,陈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临床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7):1235-1237.

[16]赵晓燕.乙肝后肝硬化上消化道再次出血1例的护理[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2):172-173,178.

[17]戚朝霞.RORα和RORγt在慢性乙型肝炎、慢加急性重型乙肝和原发性肝癌的表达和意义[D].济南:山东大学,2012.

[18]柴桂花.健康教育对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胸腺肽序贯替比夫定疗效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6):3857-3858.

[19]刘波,徐岳军,庄晓玲,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毒T细胞内穿孔素的表达与病毒载量的关系[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10,30(4):315-317.

[20]张洛铭,韩国庆,郭伟利,等.开封市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乙肝感染情况的调查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3,3(5):72-73.

猜你喜欢
乙肝患者乙肝肝炎
《世界肝炎日》
乙肝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获益
世界肝炎日
乙肝患者的中西药纠结
乙肝妈妈:我该如何孕育一个健康宝宝?
六个就诊误区 让乙肝患者“二次受伤”
战胜肝炎,沿需努力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76例妊娠合并乙肝的护理分析
我哥这10年的悲欢离合乙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