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堂师生的对话艺术

2014-10-17 23:44张建
理科考试研究·高中 2014年8期
关键词:小球师生高中物理

张建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过程,在师生互动中对话关系是基本形式.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高中物理课堂中师生对话关系较为单调,多是教师在讲台上按照教案讲授,而学生则是听,这种对话关系因缺少互动而让信息交流容易受阻,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中,为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师生对话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要能促进学生探究活动的展开.

一、在情境中对话,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物理课堂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那么,学生是否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探究过程就将直接影响学习效率,而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的关键是学生的学习兴趣.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需考虑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要注重结合这些因素来创设情境,在情境对话中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案例:运动与摩擦力

师:(课件出示新旧鞋子图),同学们看看鞋底有什么变化?学生观察,说说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学生举例(橡皮擦字、双手掌心来回搓动…)

师:(以学生举例为由具体演示分析)刚才我们讲到了很[JP3]多关于摩擦的例子,你有没有发现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产生摩擦的?[JP]

生:(围绕教师的演示案例和问题进行讨论分析.)

师:(总结出和运动有关后对两个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摩擦进行简单阐述.)(体验活动)教师示范:伸出右手在空中滑动,再贴住桌面向前推动,有什么感觉?

生:(学着做并体会,然后说说感受).

师:两个物体在摩擦时,相互接触面上发生阻碍相对运动的力,那么,这种力应该叫什么力呢?如何来定义?

生:(结合教材说出摩擦力概念并尝试描述)(教师幻灯演示运动和摩擦力)

案例:力的合成

师:请两位同学一起提着一个水桶.(分析回答:受力F1和F2.)他们对水桶施加了几个力?能用一个力来等效替代它吗?怎样替代?教师示范一个人提着水桶.引导学生分析此时力的作用并引出“等效替代”.

师:刚才这一个力真的“等效替代”了原来两个力的作用了吗?有什么依据?

简析:高中物理知识有一定的抽象性,在教学实践中,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情境创设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物理知识,再以问题来启发学思考,从而过渡到物理知识探究中,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借助问题对话,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教师和学生对话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向预期学习目标靠拢,而要让学生主动地去达成目标,对话中不能太过于直白,而要借助问题这一基本形式,通过问题来引导,让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去获得知识.

案例:质点在平面中的运动(探究红蜡块运动性质)

师:(演示玻璃管静止时红蜡块的匀速上升、玻璃管在气垫导轨上的匀速运动时红蜡块的运动)蜡块参与这两种运动的最终效果是怎样的?

生:蜡块向右上方运动……

师:运动特点怎样?是匀速吗?轨迹是直线吗?

生:直线、曲线……

师:对于物体的运动特点,不能单凭眼睛观察,要精确的描述物体的运动特点,必须从理论上进行严密的推导,以蜡块为例探究它在平面内的运动性质.确定物体的运动性质,需要哪些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呢?

生:讨论如何描述质点运动性质.(教师提示: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时间)

师:质点的位置如何确定?

生:我们可将直线运动在直线坐标内进行描述,因为蜡块在平面内运动.

师:[JP3]那么,如何借助直线坐标来表示蜡块的位置、轨迹、位移?[JP]

生:展开讨论.

简析:《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一节中,通过对红蜡块运动的分析,让学生理解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可以在相互垂直的方向分别研究,即,在知道两个方向的分运动情况下可以分析和求解它的合运动,在知道它的合运动的情况下可以分析和求解其两个方向的分运动.但这需要一个过渡,即如何借助直角坐标来描述直线运动,故而在教学中教师先进行上述引导,从而让学生顺利进入到探究过程.

三、结合学生实际,对话中鼓励学生

课堂教学中师生间关系不仅是交互的,而且是平等的.在教学实践中,因高中学生性格不稳定,个性差异较大,故而在对话中,教师不仅要做到尊重学生,还要通过对话来鼓励学生,让学生中体会成功感,树立其自信.

案例:追寻守恒量

师:(课前引导学生猜想小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处于各个位置时“是否始终存在某种不变因素?”)你对刚才的问题有什么猜想?你能证明这一猜想吗?

生: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仍是H,可用微元法证明,但很麻烦.

师:嗯!很好!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方法太复杂,有更简单的办法吗?

师:课件展示:伽利略的斜面(曲面)理想实验的动画.由于实际的斜面(曲面)存在摩擦阻力,实验结果难以达到比较理想的程度,我们可以用类似的实验来说明问题:如右图装置中,小球所受的阻力很小,大家看到什么规律?

生:高度不变,或说高度守恒.

师:这一说法只是关注小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初、末两个状态,实际上小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高度是变化的,怎么能说“高度守恒”?

简析在该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猜想后,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方法过于复杂,于是教师在鼓励的基础上继续追问并以课件引导学生从其它角度进行思考.学生在新的问题探究中有了新的收获,教师及时鼓励并指出不足,然后通过追问来引入“小球运动过程中的什么因素守恒”问题.教师以问题引导学生逐层进行探究,在探究中,教师及时对学生的收获进行鼓励,同时以新的问题来引导,让学生深入到知识的内部,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好地推动了课堂的发展.

总之,物理课堂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兴趣培养,注重通过对话引导学生探究,在对话中鼓励学生,树立其学习信心,这样才能激活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物理学习中,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猜你喜欢
小球师生高中物理
小球进洞了
小球别跑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狐狸教数学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
例谈量纲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お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