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建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首次明确提出了“非连续性文本”概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开始比较多地进入各地的中考,但是,各地中考在试题题干的设计上还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问题和指导语称为题干。命题者通过题干明确答题的要求,落实评价的目标;被测试者则要根据题干明确答题的任务。试题的题干包含设问的情境、设问的角度和设问方法等显性信息;同时,也隐含着命题的意图、答题的方法和方向、答题的区域等隐性信息。题干设计得清楚与否,直接影响到测试的效度。[1]
一、 PISA测试的题干设计
下面是PISA2006的一篇关于乍得湖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2]
图一(图略)显示,位于北非撒哈拉乍得湖的水深改变状况。约在公元前20,000年,最近一次冰河时期,乍得湖完全消失了。直至公元前11,000年它又再次出现。今湖水的深度仍然跟公元1,000年大致相同。
图二(图略)显示,撒哈拉岩石艺术图(在山洞石壁上发现的古代图案或图画)和野生动物的变化样式。
依据前面有关乍得湖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乍得湖目前的湖水深度是多少?
A. 约2米; B. 约15米; C. 约50米; D. 它完全消失不见了; E. 并没有提供资料。
问题2:图一所描绘的图片大约起自何年?
问题3:为什么作者选择这一年作为开始?
问题4:图二是根据以下哪一项假设来制作的?
A. 岩石艺术图上的动物在绘制的时候就已经存在。
B. 绘制动物的艺术家技巧十分高超。
C. 绘制动物的艺术家曾到很多地方旅行。
D. 没有人想要饲养在岩石艺术图上所描绘的动物。
问题5:这个问题必须把图一和图二的信息结合起来回答。犀牛、河马和野牛从撒哈拉意识艺术图中消失是起于:
A. 最近一次冰河时期开始时。
B. 乍得湖湖水最深的中段时期。
C. 乍得湖湖水深度持续下降已一千多年后。
D. 不间断干旱时期开始时。
这道题一共有5道题,从题型上看,既有选择题,又有简答题。从阅读的目的来看,这两幅图属于为了学习新知识而阅读,是为了获取信息来完成该学习任务。问题1和2都是根据图示中的刻度来推断出不同的数据,考察正确检索信息的能力;问题3从内容和形式,理解文本和作者的意图,考察的是反思和评估文本的能力;问题4和问题5要求综合文本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考察的是正确解释文本的能力。
问题5试题设计者在问题提出之前,设计了一句指导语,明确了解释的对象,这就避免了学生因为对象不明确而影响答题,这一指导语充分体现了PISA阅读测试的特点:目的不是考察学生的语文学科知识,而是考察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与评价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试题的题干设计
二、 中考试题的题干设计
下面是某市的中考题。
为落实“建设节约型校园”精神,楚秀中学开展了“光盘行动”(即把碗、盘里的饭菜吃光)主题教育活动。请阅读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楚秀中学学生调查统计图
【材料二】统计部门调查显示,我国消费者每年仅餐饮浪费的食物蛋白质和脂肪就分别达800万吨和300万吨,至少倒掉了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而我国目前仍有一亿多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反映的主要问题。
2. 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推行“光盘行动”有何积极意义?
3. 根据情境,完成对话。
蒋华在生日那天请来几个同学小聚,其中一位嘀咕道:“就这么几个菜!”
张文说:“这样才能‘光盘,杜绝浪费啊。”
李明接着说:“ 。”
这时郑全说:“李明说得多好,引经据典,不仅说出了‘光盘对节俭的意义,还说出了节俭对德行养成的作用。”
这道题属于含有非连续性文本的混合文本阅读,其中第1和第3题属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从题型上看,只有简答题,没有选择题;从阅读的目的来看,属于为了教育而阅读;问题1需要整合两幅图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评价的是属于PISA测试中的正确解释文本的能力;问题3需要整合非连续性文本和连续性文本材料,考查的是口语交际能力,评价的是属于PISA测试中的正确解释文本的能力。从指导语的设计看,为了避免学生不理解“光盘行动”影响答题,对“光盘”的含义做了比较详尽的解释;从问题3的情境设计来看,“李明”说的必须符合下面要求:一要“引经据典”;二要说出“光盘”对节俭的意义和节俭对德行养成的作用。但是,从题目的材料中,找不到这样的答案信息,命题者提供的答案示例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不仅是节约的问题,还有助于我们良好品德形成呢。”也说明答案与文本材料无关,考查的不是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另外,这道题题干的情境设计,命题者试图体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但是这个情境“虚拟色彩”过于明显,道德教化的痕迹明显,与真实的口语交际存在较大的距离。
三、 PISA试题题干设计的启发
1. 不要刻意回避选择题。由于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选择题的批判,中考语文试卷尤其是阅读理解题已经几乎没有选择题的影子了,而PISA选择题还有比较高的比例,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理解中一般要占到50%左右。
2. 避免过度“虚拟色彩”。PISA的非连续性文本材料来自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题干设计不是人为编制的问题,而是大量地运用学生生活中的真实情景,注重从日常生活取材。在设计问题时,关注学生的实际阅读经历和阅读实践,关注在实际的生活状态下运用阅读技能的情况。与中考题干的“虚拟色彩”,过分关注考试功能相比,PISA中阅读测试更注重学生的现实生活,更有实用价值。
3. 明晰非连续性文本考查的能力点。PISA测试要考察的是学生根据材料提供的线索和情境获取、分析和解释信息,并将新获得的信息与自己原有知识和经验相结合,对新信息做出判断和评价的能力,致力于学生适应将来社会生活的角度来设计,具有很强的现实生活模拟性。而中考命题者往往太过纠结于材料的象征意义、批评意义、教育意义,太过于试图从任何表格中发现“宏大真理”,而忽视了图形、表格这些非连续性文本本身的实用意义,许多时候,一张演出说明书、一张建筑示意图、一份招工广告,读懂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用、为了交流、为了工作,而不是所有的阅读都是为了获得“教育”。
中考题干的设计应体现非连续性文本的文体特点,考查学生根据材料提供的线索和情境获取、分析和解释信息,并将新获得的信息与自己原有知识和经验相结合,对新信息做出判断和评价的能力。努力避免“把阅读能力的检测过多引向了写作能力。给漫画起标题、揭示漫画的寓意,是高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的常见题型”。[3]
参考文献:
[1]申宣成.中考语文阅读开放题与PISA阅读开放题例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9(12):19-21.
[2]樊丽萍,姜澎.PISA如何测出中国学生的“短板”[N].文汇报,2013-12-02.
[3]冯渊.PISA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对中高考同类试题设计的启示[J].考试研究,2013(6):9-16.
(作者单位:如东县教师发展中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首次明确提出了“非连续性文本”概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开始比较多地进入各地的中考,但是,各地中考在试题题干的设计上还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问题和指导语称为题干。命题者通过题干明确答题的要求,落实评价的目标;被测试者则要根据题干明确答题的任务。试题的题干包含设问的情境、设问的角度和设问方法等显性信息;同时,也隐含着命题的意图、答题的方法和方向、答题的区域等隐性信息。题干设计得清楚与否,直接影响到测试的效度。[1]
一、 PISA测试的题干设计
下面是PISA2006的一篇关于乍得湖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2]
图一(图略)显示,位于北非撒哈拉乍得湖的水深改变状况。约在公元前20,000年,最近一次冰河时期,乍得湖完全消失了。直至公元前11,000年它又再次出现。今湖水的深度仍然跟公元1,000年大致相同。
图二(图略)显示,撒哈拉岩石艺术图(在山洞石壁上发现的古代图案或图画)和野生动物的变化样式。
依据前面有关乍得湖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乍得湖目前的湖水深度是多少?
A. 约2米; B. 约15米; C. 约50米; D. 它完全消失不见了; E. 并没有提供资料。
问题2:图一所描绘的图片大约起自何年?
问题3:为什么作者选择这一年作为开始?
问题4:图二是根据以下哪一项假设来制作的?
A. 岩石艺术图上的动物在绘制的时候就已经存在。
B. 绘制动物的艺术家技巧十分高超。
C. 绘制动物的艺术家曾到很多地方旅行。
D. 没有人想要饲养在岩石艺术图上所描绘的动物。
问题5:这个问题必须把图一和图二的信息结合起来回答。犀牛、河马和野牛从撒哈拉意识艺术图中消失是起于:
A. 最近一次冰河时期开始时。
B. 乍得湖湖水最深的中段时期。
C. 乍得湖湖水深度持续下降已一千多年后。
D. 不间断干旱时期开始时。
这道题一共有5道题,从题型上看,既有选择题,又有简答题。从阅读的目的来看,这两幅图属于为了学习新知识而阅读,是为了获取信息来完成该学习任务。问题1和2都是根据图示中的刻度来推断出不同的数据,考察正确检索信息的能力;问题3从内容和形式,理解文本和作者的意图,考察的是反思和评估文本的能力;问题4和问题5要求综合文本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考察的是正确解释文本的能力。
问题5试题设计者在问题提出之前,设计了一句指导语,明确了解释的对象,这就避免了学生因为对象不明确而影响答题,这一指导语充分体现了PISA阅读测试的特点:目的不是考察学生的语文学科知识,而是考察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与评价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试题的题干设计
二、 中考试题的题干设计
下面是某市的中考题。
为落实“建设节约型校园”精神,楚秀中学开展了“光盘行动”(即把碗、盘里的饭菜吃光)主题教育活动。请阅读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楚秀中学学生调查统计图
【材料二】统计部门调查显示,我国消费者每年仅餐饮浪费的食物蛋白质和脂肪就分别达800万吨和300万吨,至少倒掉了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而我国目前仍有一亿多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反映的主要问题。
2. 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推行“光盘行动”有何积极意义?
3. 根据情境,完成对话。
蒋华在生日那天请来几个同学小聚,其中一位嘀咕道:“就这么几个菜!”
张文说:“这样才能‘光盘,杜绝浪费啊。”
李明接着说:“ 。”
这时郑全说:“李明说得多好,引经据典,不仅说出了‘光盘对节俭的意义,还说出了节俭对德行养成的作用。”
这道题属于含有非连续性文本的混合文本阅读,其中第1和第3题属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从题型上看,只有简答题,没有选择题;从阅读的目的来看,属于为了教育而阅读;问题1需要整合两幅图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评价的是属于PISA测试中的正确解释文本的能力;问题3需要整合非连续性文本和连续性文本材料,考查的是口语交际能力,评价的是属于PISA测试中的正确解释文本的能力。从指导语的设计看,为了避免学生不理解“光盘行动”影响答题,对“光盘”的含义做了比较详尽的解释;从问题3的情境设计来看,“李明”说的必须符合下面要求:一要“引经据典”;二要说出“光盘”对节俭的意义和节俭对德行养成的作用。但是,从题目的材料中,找不到这样的答案信息,命题者提供的答案示例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不仅是节约的问题,还有助于我们良好品德形成呢。”也说明答案与文本材料无关,考查的不是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另外,这道题题干的情境设计,命题者试图体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但是这个情境“虚拟色彩”过于明显,道德教化的痕迹明显,与真实的口语交际存在较大的距离。
三、 PISA试题题干设计的启发
1. 不要刻意回避选择题。由于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选择题的批判,中考语文试卷尤其是阅读理解题已经几乎没有选择题的影子了,而PISA选择题还有比较高的比例,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理解中一般要占到50%左右。
2. 避免过度“虚拟色彩”。PISA的非连续性文本材料来自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题干设计不是人为编制的问题,而是大量地运用学生生活中的真实情景,注重从日常生活取材。在设计问题时,关注学生的实际阅读经历和阅读实践,关注在实际的生活状态下运用阅读技能的情况。与中考题干的“虚拟色彩”,过分关注考试功能相比,PISA中阅读测试更注重学生的现实生活,更有实用价值。
3. 明晰非连续性文本考查的能力点。PISA测试要考察的是学生根据材料提供的线索和情境获取、分析和解释信息,并将新获得的信息与自己原有知识和经验相结合,对新信息做出判断和评价的能力,致力于学生适应将来社会生活的角度来设计,具有很强的现实生活模拟性。而中考命题者往往太过纠结于材料的象征意义、批评意义、教育意义,太过于试图从任何表格中发现“宏大真理”,而忽视了图形、表格这些非连续性文本本身的实用意义,许多时候,一张演出说明书、一张建筑示意图、一份招工广告,读懂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用、为了交流、为了工作,而不是所有的阅读都是为了获得“教育”。
中考题干的设计应体现非连续性文本的文体特点,考查学生根据材料提供的线索和情境获取、分析和解释信息,并将新获得的信息与自己原有知识和经验相结合,对新信息做出判断和评价的能力。努力避免“把阅读能力的检测过多引向了写作能力。给漫画起标题、揭示漫画的寓意,是高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的常见题型”。[3]
参考文献:
[1]申宣成.中考语文阅读开放题与PISA阅读开放题例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9(12):19-21.
[2]樊丽萍,姜澎.PISA如何测出中国学生的“短板”[N].文汇报,2013-12-02.
[3]冯渊.PISA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对中高考同类试题设计的启示[J].考试研究,2013(6):9-16.
(作者单位:如东县教师发展中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首次明确提出了“非连续性文本”概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开始比较多地进入各地的中考,但是,各地中考在试题题干的设计上还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问题和指导语称为题干。命题者通过题干明确答题的要求,落实评价的目标;被测试者则要根据题干明确答题的任务。试题的题干包含设问的情境、设问的角度和设问方法等显性信息;同时,也隐含着命题的意图、答题的方法和方向、答题的区域等隐性信息。题干设计得清楚与否,直接影响到测试的效度。[1]
一、 PISA测试的题干设计
下面是PISA2006的一篇关于乍得湖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2]
图一(图略)显示,位于北非撒哈拉乍得湖的水深改变状况。约在公元前20,000年,最近一次冰河时期,乍得湖完全消失了。直至公元前11,000年它又再次出现。今湖水的深度仍然跟公元1,000年大致相同。
图二(图略)显示,撒哈拉岩石艺术图(在山洞石壁上发现的古代图案或图画)和野生动物的变化样式。
依据前面有关乍得湖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乍得湖目前的湖水深度是多少?
A. 约2米; B. 约15米; C. 约50米; D. 它完全消失不见了; E. 并没有提供资料。
问题2:图一所描绘的图片大约起自何年?
问题3:为什么作者选择这一年作为开始?
问题4:图二是根据以下哪一项假设来制作的?
A. 岩石艺术图上的动物在绘制的时候就已经存在。
B. 绘制动物的艺术家技巧十分高超。
C. 绘制动物的艺术家曾到很多地方旅行。
D. 没有人想要饲养在岩石艺术图上所描绘的动物。
问题5:这个问题必须把图一和图二的信息结合起来回答。犀牛、河马和野牛从撒哈拉意识艺术图中消失是起于:
A. 最近一次冰河时期开始时。
B. 乍得湖湖水最深的中段时期。
C. 乍得湖湖水深度持续下降已一千多年后。
D. 不间断干旱时期开始时。
这道题一共有5道题,从题型上看,既有选择题,又有简答题。从阅读的目的来看,这两幅图属于为了学习新知识而阅读,是为了获取信息来完成该学习任务。问题1和2都是根据图示中的刻度来推断出不同的数据,考察正确检索信息的能力;问题3从内容和形式,理解文本和作者的意图,考察的是反思和评估文本的能力;问题4和问题5要求综合文本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考察的是正确解释文本的能力。
问题5试题设计者在问题提出之前,设计了一句指导语,明确了解释的对象,这就避免了学生因为对象不明确而影响答题,这一指导语充分体现了PISA阅读测试的特点:目的不是考察学生的语文学科知识,而是考察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与评价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试题的题干设计
二、 中考试题的题干设计
下面是某市的中考题。
为落实“建设节约型校园”精神,楚秀中学开展了“光盘行动”(即把碗、盘里的饭菜吃光)主题教育活动。请阅读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楚秀中学学生调查统计图
【材料二】统计部门调查显示,我国消费者每年仅餐饮浪费的食物蛋白质和脂肪就分别达800万吨和300万吨,至少倒掉了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而我国目前仍有一亿多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反映的主要问题。
2. 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推行“光盘行动”有何积极意义?
3. 根据情境,完成对话。
蒋华在生日那天请来几个同学小聚,其中一位嘀咕道:“就这么几个菜!”
张文说:“这样才能‘光盘,杜绝浪费啊。”
李明接着说:“ 。”
这时郑全说:“李明说得多好,引经据典,不仅说出了‘光盘对节俭的意义,还说出了节俭对德行养成的作用。”
这道题属于含有非连续性文本的混合文本阅读,其中第1和第3题属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从题型上看,只有简答题,没有选择题;从阅读的目的来看,属于为了教育而阅读;问题1需要整合两幅图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评价的是属于PISA测试中的正确解释文本的能力;问题3需要整合非连续性文本和连续性文本材料,考查的是口语交际能力,评价的是属于PISA测试中的正确解释文本的能力。从指导语的设计看,为了避免学生不理解“光盘行动”影响答题,对“光盘”的含义做了比较详尽的解释;从问题3的情境设计来看,“李明”说的必须符合下面要求:一要“引经据典”;二要说出“光盘”对节俭的意义和节俭对德行养成的作用。但是,从题目的材料中,找不到这样的答案信息,命题者提供的答案示例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不仅是节约的问题,还有助于我们良好品德形成呢。”也说明答案与文本材料无关,考查的不是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另外,这道题题干的情境设计,命题者试图体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但是这个情境“虚拟色彩”过于明显,道德教化的痕迹明显,与真实的口语交际存在较大的距离。
三、 PISA试题题干设计的启发
1. 不要刻意回避选择题。由于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选择题的批判,中考语文试卷尤其是阅读理解题已经几乎没有选择题的影子了,而PISA选择题还有比较高的比例,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理解中一般要占到50%左右。
2. 避免过度“虚拟色彩”。PISA的非连续性文本材料来自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题干设计不是人为编制的问题,而是大量地运用学生生活中的真实情景,注重从日常生活取材。在设计问题时,关注学生的实际阅读经历和阅读实践,关注在实际的生活状态下运用阅读技能的情况。与中考题干的“虚拟色彩”,过分关注考试功能相比,PISA中阅读测试更注重学生的现实生活,更有实用价值。
3. 明晰非连续性文本考查的能力点。PISA测试要考察的是学生根据材料提供的线索和情境获取、分析和解释信息,并将新获得的信息与自己原有知识和经验相结合,对新信息做出判断和评价的能力,致力于学生适应将来社会生活的角度来设计,具有很强的现实生活模拟性。而中考命题者往往太过纠结于材料的象征意义、批评意义、教育意义,太过于试图从任何表格中发现“宏大真理”,而忽视了图形、表格这些非连续性文本本身的实用意义,许多时候,一张演出说明书、一张建筑示意图、一份招工广告,读懂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用、为了交流、为了工作,而不是所有的阅读都是为了获得“教育”。
中考题干的设计应体现非连续性文本的文体特点,考查学生根据材料提供的线索和情境获取、分析和解释信息,并将新获得的信息与自己原有知识和经验相结合,对新信息做出判断和评价的能力。努力避免“把阅读能力的检测过多引向了写作能力。给漫画起标题、揭示漫画的寓意,是高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的常见题型”。[3]
参考文献:
[1]申宣成.中考语文阅读开放题与PISA阅读开放题例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9(12):19-21.
[2]樊丽萍,姜澎.PISA如何测出中国学生的“短板”[N].文汇报,2013-12-02.
[3]冯渊.PISA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对中高考同类试题设计的启示[J].考试研究,2013(6):9-16.
(作者单位:如东县教师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