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4-10-16 10:35王平
科技资讯 2014年2期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思考问题

王平

摘 要: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专业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技能,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能课。它要求学生将计算机和会计专业知识结合起来,由计算机自动登记明细账、总账、日记账,并由计算机自动算账、转账和结账以及编制各种会计报表,替代人脑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然而,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必修课程,现今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该课程的实验效果不理想。本文就会计电算化课程实验效果不理想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问题 思考

中图分类号:F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1(b)-0161-02

1 电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 上机实验课效果不佳,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教师教学指导力量有限,难以一一对学生进行手把手地个别指导和检查。每次上机实验一个老师带40~50个学生,老师也辅导不过来。学生在操作中,遇到的无论是系统问题,还是操作问题,都不能得到及时指导,实践能力大打折扣,实验效果不理想。

1.2 教学方式单一

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多采取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介绍所用财务软件的使用步骤。教师在此无疑成了一种活化了的“软件说明书”,只是一味的介绍书本中的内容,不能充分展现出教师应有的业务水平和业务素质。长此以往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压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不到提高,亦缺乏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教材课后练习单一

很多的会计电算化教材,其课后习题数量少而且习题类型单一:有的只有复习思考题;有的给出的章节后习题是对实验步骤数据的“翻版”,更换一下数据而已;有的甚至没有课后习题。学生在学习了相关实验内容后,巩固知识这一环节就显得薄弱,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实践性亦比较差。

1.4 课程安排顺序不合理

很多学校会计电算化在高二第一个学期就开设。这时学生对各种原始凭证的认识和对分录的把握都不够熟练,这样造成把会计电算化上机实践课的一部分时间和精力浪费在原始凭证和会计分录的讲解上。这些都是不科学的,教学质量肯定是不好的。

2 对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2.1 改进教学方法,运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它具有启发性与革新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案例教学法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的知识和较为熟练地掌握了财务软件操作流程的之上,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设计案例,然后将设计好的案例分角色地上机操作检验,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案例及账套信息的教学策略。在学习总账的时候,要求每组学生在讨论确定企业的信息后,进行角色岗位的分配,每个岗位都设有相应的职责和权限。在上机操作的过程中,每个组员需要各尽职责、互相配合,才能保证案例的顺利完成。在整个案例完成后,教师还应组织各组成员进行讨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总结。经过这样的实践练习,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知识,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案例教学法将学生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将会计知识与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流程紧密地在一起,以便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与总结,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为学生以后的求职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改变教学模式,采用分组教学法

所谓分组教学法,就是在现有的教学资源下,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采用同步共进法和异步共进法来把操作内容进行有机分割,化整为零,从而达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减轻教师的辅导量、提高教学指导效果的一种双向互动式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是统计分组原理在课堂教学方法上的具体应用。

上面提到,教师教学指导力量有限,难以实现对学生一对一的辅导。而分组教学法由于借助学生的力量,教师可以以组为单位,进行分层教学和指导,一方面,实现了学生间的沟通与合作;另一方面,也解决了教师资源短缺、时间紧、任务重的问题。

另外,职校学生学习程度不一,会计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学习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在学习过程中,会因为学习进度、学习难度等原因产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如,有的学生过分依赖教师的传授和指导,有的学生明显跟不上教学进度。教师应该采取何种教学方法,才能合理解决这些问题,兼顾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要,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分组教学法能够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采取分类指导及老师带学生,学生带学生,小组之间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实践表明,在会计电算化操作教学中采用分组教学模式,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分组教学法在会计电算化操作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步骤。

(1)科学合理地分组。

科学的统计分组是分组教学法有效实施的前提,分组的好坏直接影响指导的教学效果。因此,分组必须确保科学合理。以40~50人规模大小的班级为例,一般划分为5个学习小组,每组8~10人。将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学生人数分别按照一定的比例划分到5个学习小组,确保每个学习小组都有好、中、差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时,选择一名热心助人、责任心强、水平较好的学生作为组长,负责协助老师进行指导和检查。组和组之间留个小通道,方便教师的走动和指导。在学期中段,可视学生学习情况,重新分组。

(2)提出教学目的及要求,设计案例,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教师要明确教学目的,以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创设真实的环境,让学生带着要完成的案例或要解决的问题去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例如:在学习“会计账务处理系统初始化设置”一章时设计案例:每位同学对系统进行初始化设置。此时,要求每组学生以账套主管的情境角色登陆财务软件,案例中隐含着本章的几个知识点:会计科目的增加修改删除;核算项目类别的增加、修改;币别的设置;账套选项的设置;初始数据的填制及进行试算平衡。把这5个知识点隐含在5个案例中,每节课完成一个案例;同时又把每节课的案例分成更小的几个任务,如第一个任务是按要求对“会计科目进行处理”。如此,学生学得快、记得牢,整个教学过程条理清楚,轻松自然。endprint

(3)强调独立思考,尝试完成案例。

引导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应留有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索、自主建构,并强调每位学生都应先独立思考、独立完成案例,再和组员进行讨论、求助,以避免分组合作教学成为差生抄袭好生的课堂,使学生形成“吃现成”的坏习惯。例如:对原始凭证的认知,要求学生分析原始凭证,得出经济业务的内容,教学中可要求所有学生都必须写出答案,并在组内交流。又如:根据计算机系统操作、维护开发的特点,结合会计工作的要求,会计电算化设置为不同的岗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依据岗位,对每组成员进行财务分工,设为账套主管、凭证录入员、凭证审核员、记账员、月末处理人员、报表管理人员及工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等。就一个小组内的若干小组成员而言,不管处于哪个岗位,首先必须独立承担该岗位的经济业务的处理。当每个成员都能熟练掌握该岗位的业务处理和软件操作后,再在组内进行轮岗,如原来的账套主管调为凭证录人员,凭证录人员调为凭证审核员,以此类推,让组内每个成员都能熟悉不同岗位的不同业务处理的特点,培养学生独立处理经济业务的能力。

(4)小组内部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及团队精神。

小组内部的合作与交流,其目的在于最优答案的确立以及对差生的帮教。例如,对原始凭证的审核,教师在每一张原始凭证里设计了几处错误,组员们先各自找错处,直到找出全部的错处为止,充分体现合作的优势,发挥了团结力量。而每当学生发现错误时,组员会对其产生羡慕、敬佩之情,甚至把其当作本组的主力,有同伴的激励,学生的操作积极性会不断增强。而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对学困生的帮助也很明显。以往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困生在困难得不到及时帮助的情况下,常常是呆坐一边或呼呼大睡。而分组合作使学困生的周边出现了”小老师”,可及时解决问题,使得每位学生都“动”起来。此外,在学生合作学习、交流时,教师须在各组进行巡视,倾听各组的讨论,听到错误的见解及时纠正;看到学困生直接抄答案的现象应制止并加以引导;若各组普遍出现操作困难,教师则必须叫停,再次进行总体辅导。

2.3 合理安排上课时间

我认为电算化课程一般安排在高二第二个学期比较合适,这时的会计班学生已比较熟悉手工会计模式及会计业务循环了,对手工会计的账簿、凭证、报表的格式及内容已相当了解,这时从手工做账过渡到会计电算化比较容易。

总之,在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在教学中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手段,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实用型人才。endprint

猜你喜欢
会计电算化思考问题
探析企业会计电算化的风险及防范
会计电算化审计风险的成因与应对措施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探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传统财务会计职能的变化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