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夺,万霖,李剑
(1.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大庆163319;2.东北石油大学)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石油等能源需求量不断增长,行业内逐步加大了石油勘探开发的力度,区域上由内陆逐步转向深海,技术上已经由深井向超深井迈进,这些变化将会成为日后行业的主流趋势。如深海洋井的开发,主要方式就是扩大油层泄油面积与提高钻井深度,即深井和超深井的开发。在实际钻采过程中,随着井深加深,井底重力、浮力、压力与之成线性关系剧增,使超临界流体侵入井筒造成井控难度增大;同时由于地层深部可钻性差,大量高密度钻井液的使用,很容易造成泥浆、岩屑等返渣随钻井液喷出井口,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1-4],这些都使开采工作愈发艰难,影响了勘探开发的综合效益。因此需对此现象进行总结研究,提出针对性的工艺技术。目前国内石油钻采设备涵盖内容广泛,设计种类繁多,是一套庞大的联合机组,伴随钻井方法、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和完善。对钻采机械设备、钻井工艺也有着多方面的要求,比如要有足够的功率起升、钻井旋转钻井的能力及清除岩屑能力等,要求钻井设备的操作和维修工作简单易行,易损件便于更换[5]。该设计结合以上因素,设计井口排污装置,运用Pro/E优化/动态仿真设计,优化设计该装置的几何尺寸参数,并对导污过程进行动态仿真,为今后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钻采过程中,根据地质情况选择不同的钻杆与配套对应的胶芯,安装时钻杆通过加压方式旋转挤压穿过胶垫及胶芯(这个过程中可加适量润滑油使钻杆较容易通过胶垫和胶芯)。穿过胶芯的钻杆接着与井下钻具连接。由于胶芯自身具有弹性(采用橡胶材质),紧抱钻杆带动中心管一起旋转,井底返渣及钻井液在下筒腔中受胶芯的旋转作用,从下筒侧法兰口喷出,流入到规定的管道中。
装置在工作过程中,受到井底反冲压力、旋转惯性力及井底返渣与钻井液对装置的磨擦力等载荷[6-8]。基于这些受力特点与装置自身工作原理,在满足工作压力与工作强度的条件下,设计出装置的结构尺寸与几何尺寸,①外形尺寸(外径×高)¢530 mm×640 mm;②测通径156 mm;③主通径200 mm;④公称通径350 mm。运用CAD创建装置二维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井口排污装置二维图Fig.1 Two-dimensionalmap ofwellhead drainage device
由于胶芯是此装置的“心脏”核心部件,在钻杆带动胶芯旋转排污工作的过程中,返渣与钻井液对胶芯的摩擦力很大,易磨损。因此,需要对胶芯进行优化设计,寻求出理想的几何尺寸,降低磨擦程度[9-12],图2与图3分别为胶芯的二维与三维视图。
(1)胶芯绕Y轴旋转,mx=0;mz=0;mv=c;
(2)胶芯的体积为最大,相应参数为:
式中:S为参数L,W的二元函数,见图2。
从而将目标要求转化为求函数关系的数学模型,因曲面计算较复杂,所以采用Pro/E更方便与快捷。
图2 胶芯二维视图Fig.2 Two-dimensional view of the rubber core
图3 胶芯三维视图Fig.2 The rubber core 3D view
(1)在Pro/E的运行界面下,Insert an analysis feature(创建一个分析特征);在Model Analysis(模型分析)下计算模型的Model Mass Properties(质量特征)[13-14]。
(2)通过Analysis下的Feasibility/Optimization建立模型的目标及约束条件;设计Goal为所选分析名称下的最大体积。
(3)将设计的零件按上述自动生成为所求出的理想解值,W=80mm,L=246.9mm。
当然,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需要首先将L值取整,然后利用上述方法确定W值。
对该装置工作过程进行运动仿真,进一步分析其运动是否合理、结构是否发生运动干涉等。将分析结果存放在模型中,使用回放、轨迹曲线等工具将分析结果表达出来,便于对装置进行直观分析,对设计结果进行优化。在考虑力、质量、惯量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对装置添加所有外部载荷,建立仿真流程图,如图4所示。运用Mechanica实现装置的运动仿真。利用MPEG格式影片,将装置的装配与功能演示,形象立体地展现出来。
图4 建立运动仿真流程图Fig.4 The flow chartofmotion simulation
(1)结合钻采工艺要求,设计了井口排污装置,运用CAD绘制了该装置二维图。
(2)运用Pro/E软件的优化设计功能,最终找出设计变数范围及限制条件内的最优结构尺寸。W=80mm,L=246.9mm,使胶芯具有较好的耐磨性与使用寿命。
(3)胶芯在一定转速范围内旋转时,与返渣间的接触压力成为显著影响磨损因素,因此对摩擦磨损特性敏感的速度、压力范围有待进一步研究。
(4)通过对模型的动态仿真分析,实现装置的装配,装配干涉检查等,该装置在满足工作要求条件下,能够将返渣引到规定的管道中。提高了设计的精准性,缩短了研发周期,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
[1]王兴武,王时成,马小龙,等.超深井注水水泥塞技术[J].钻采工艺,2012,35(4):32-34.
[2]万立夫,李根生,黄中伟,等.超临界流体侵入井筒多相流动规律研究[J].钻采工艺,2012,35(3):9-13.
[3]申衡,张立鹤.庆深气田水力脉冲空化射流钻井技术[J].钻采工艺,2012,35(4):10-12.
[4]王敏震,杨文斌,姚顺利,等.浅层水平井管柱摩阻与力学分析[J].钻采工艺,2012,35(4):80-87.
[5]陈长海,许春林,毕春辉,等.水稻插秧机测深施肥技术及装置的研究[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2,24(6):10-12.
[6]J.H.全斯伯格.机械与结构振动—理论与应用[M].北京:中国航宇出版社,2005.
[7]邵忍平.机械系流动力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8]张策.机械动力学[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9]王存堂.AutoCAD2004模具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10]王耕耘.模具CAD/CAM/RPM综合实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1]曾珊琪,丁毅.模具寿命与失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12]王德文.提高模具寿命应用技术实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3]孙仰杰,徐立新,甄彤,等.Pro/E EGINEER模具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14]李锦标.Pro/E EGINEER模具设计专家实例精讲[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