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宁县大力发展草产业

2014-10-16 03:50:48王文庶云南省昌宁县畜牧工作站
中国畜牧业 2014年15期
关键词:鸭茅昌宁县产草量

文│王文庶(云南省昌宁县畜牧工作站)

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保护利用生态环境,发展草产业。

通过对云南省昌宁县草产业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市场需求为导向、资源为依托,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立完善政策体系,改变农民观念,科学种植,草产业与畜牧业相结合,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保护利用生态环境,发展草产业。

一、昌宁县草产业发展现状

1.草山面积、草种组合及产草量。全县可利用天然草地面积目前只有176.11万亩,其中禁牧22.82万亩、草畜平衡153.29万亩。2012年底多年生牧草保留面积5.163万亩,人工草山及改良草山草种组合为:非洲狗尾草+鸭茅+白三叶混播;果园隙地草种组合:多年生为紫花苜蓿WL525HQ、WL903HQ单播、鸭茅(德纳塔、安巴)单播、鸭茅与白三叶混播、狗尾草与鸭茅混播,一年生为黑麦草单播。可食用产草量为天然草地369千克/亩、人工草地产草量1086千克/亩。

2.大块连片草山数量及分布情况。按照大块连片面积达0.5万亩的指标要求,全县现有0.5万亩以上大块草山15块,分布在珠街、漭水、大田坝、温泉、更戛、翁堵、卡斯、湾甸等8个乡(镇),总面积有8.65万亩;其中,大块连片面积达1万亩以上的天然草山有4快,分别是更戛乡西山草山、西桂草山,珠街乡比此草山及湾甸乡的章东河草山,总面积有4.25万亩。

3.2012年农田地、经济林果园种草面积、产草量及种植成本概算。农田地种植一年生黑麦草2.745万亩,产草量6900千克/亩,种植成本980元/亩(草种20元、整地160元、农家肥600元、人工工资200元);农田地种植紫花苜蓿0.0042万亩,产草量7000千克/亩,种植成本1130元/亩(草种120元、整地160元、农家肥600元、人工工资250元);农田地种植鸭茅0.0050万亩,产草量6000千克/亩,种植成本1000元/亩(草种40元、整地160元、农家肥600元、人工工资200元);经济林果园种草1600亩,其中,紫花苜蓿580亩,产草量4900千克/亩,种植成本860元;鸭茅1020亩,产草量4200千克/亩,种植成本700元。

4.2012年其他饲料资源及草食畜生产情况。2012年制作青贮氨化饲料174266吨,糠麸(统糠及麦麸)17747吨,饼粕(菜籽饼)3382吨,糟渣(酒糟及豆腐渣)19171吨,薯类(红薯)2267吨,其他(大麦及荞麦)9651吨;2012年底,肉牛存栏10.9966万头,出栏4.4279万头;羊存栏15.3336万只,出栏13.123万只;奶牛存栏0.0005万头,奶产量26吨。

二、发展草产业的优势

1.资源优势。第一是天然草场资源丰富,全县草原家庭承包面积176.11万亩,其中可种植人工牧草的天然草地44.0275万亩;第二是果园隙地面积大,有40.1292万亩;第三是有坡耕地和冬闲农田5.3万亩;第四是有可种植人工牧草的生态用地15万亩。

2.环境优势。昌宁县地处滇西保山、临沧、大理三地州市结合部,东接漾濞、巍山,北邻永平,南与凤庆、永德相连,西靠施甸、保山,境内交通发达,具备发展草产业的区位优势。属典型山地亚热带季风气候,包括亚热带、温带、寒带等气候类型,特殊的地形地貌、多种多样的土壤类型和立体气候、充足的雨量,雨热同季,温光同步,四季分明,是发展草产业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

3.市场与潜力优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膳食习惯的改善,市场对草食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而昌宁县由于畜草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畜产品成本较低的优势将维持一个较长的时期,发展肉牛、肉羊生产潜力较大。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天然草原退化严重。200多万亩天然草地是昌宁草畜产业开发的潜力和优势。但目前由于各种原因,天然草地严重退化,产草量降低。禁牧草山基本上失去了畜牧业的利用价值。

2.农、林、牧、烟、蔗、茶产业争地现象突出,草地难巩固。国家政策性退耕还林、借山造林,致使天然草场和缓坡地带草场被挤种经济林木,草场面积逐年减少。人工草地建成后由于后续资金不足,管理跟不上,有效面积逐年减少。农、林、牧、烟、蔗、茶等产业争地现象突出,草地难巩固,留不住。

3.草原监测机构不健全,无法正常开展工作。昌宁县草原监理机构不健全,县上没有草原监理站,乡镇没有确定草原监督人员,草原监测工作暂时由县畜牧工作站承担,专业技术人员少,经费不落实,草原监理设备短缺,交通工具缺乏,极大地影响了监理工作的正常开展,草原管护力度不大。

四、主要做法、成效、经验

1.加强领导。成立县、乡草产业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制定建设方案,组织协调,宣传发动,资金筹措、管理和监督检查;确保草种质量,规划种植地块,指导种植技术、中耕管理及刈割利用技术。

2.增加投入。2010—2012年连续三年,争取县财政投入资金共80万元,在珠街、耇街、柯街、翁堵和大田坝五个乡镇实施林草协作示范,充分利用果园隙地资源种植紫花苜蓿、鸭茅等多年生优质牧草,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及草原家庭承包工作,不折不扣实施牧草良种补贴项目。

3.抓技术培训、加强督促检查。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编写《牧草种植技术》资料,选择种植示范户,召开种植现场会,手把手、面对面指导种植,以点带面促推广;牧草种植后,技术指导组不定期地深入种植区督促检查和指导农户施肥、浇水、田间管理、刈割利用知识,帮助解决种植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五、推进草产业发展的建议和扶持方法

发展草业是保护生态,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举措,将天然草场和人工草地相结合,真抓实干,坚持科技兴牧,草牧并举,草畜配套。促进农民人均收入不断增长,大力发展昌宁特色经济,促进畜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1.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成立县级草原监理站,核定人员编制,核拨专项工作经费,配备草原执法专用车、购置草原监理设备。

2.实施项目,加强管理。以草原生态建设项目实施合理管护利用和改良天然草场。加大对天然草地建设和管理力度。

3.实施牧草机械补贴。购买铡草机、粉碎机、割草机、秸秆铡揉机等牧草饲料加工机械的农户,国家给予一定补贴。

4.加大技术创新及推广力度,提高草产业的科技含量。加快技术创新步伐,积极推广应用草业新技术、新成果,加大牧草新品种引种力度,加强适用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着力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全面提升草产业技术水平。

5.加大舍饲养殖扶持力度。为达到既保护生态环境又能使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天然草地合理开发利用的目的,制定实行舍饲养畜扶持政策。使农、林、牧、烟、蔗、茶各行业紧密衔接,互不矛盾,大农业和谐发展,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鸭茅昌宁县产草量
鸭茅物种起源与系统发育分析研究进展
草地学报(2021年12期)2022-01-08 08:11:14
露天开采背景下锡林浩特市产草量时空变化及对气象因子的响应
草原与草业(2021年2期)2021-07-09 01:32:58
生态教育的思考与探索——以昌宁县第三中学为例
鸭茅幼苗对开花期白三叶不同部位化感作用的响应机理
昌宁县总工会:顺利完成第十五期互助金收缴工作
时代风采(2019年4期)2019-12-14 15:40:48
黑龙江省大庆地区20个紫花苜蓿引种试验
A NEW CONCEPT AND EXHIBITION PROGRAM FOR THE EGYPTIAN MUSEUM IN CAIRO
优良乡土牧草种质
——滇中鸭茅的驯化和饲用潜力评价
种子(2018年5期)2018-06-08 03:31:23
滇中鸭茅在云南不同气候区的生产性能评价
昌宁县收集到清代地契原件
云南档案(2016年5期)2016-03-02 05:4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