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侯文博(山东诸城市畜牧兽医管理局)
针对规模化养殖利润更高、风险更小的状况,银行业机构要坚持有保有压,大力支持规模养殖。
山东省诸城市连续七年被表彰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目前,全市生猪存栏123万头,出栏254万头;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80多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企业有48家,形成了年加工生猪650万头的生产能力。自2007年国家开始实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以来,诸城市始终把生猪生产作为畜牧业发展的重心,不断加强领导,夯实责任,狠抓标准化圈舍改造、品种改良等关键环节,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强力推进诸城生猪产业快速发展,连续7年获全国生猪调出大县资金奖励,2013年获奖励资金1654万元。
1.价格持续走低。自2013年12月中旬以来,生猪价格由升转降、持续走低。目前,毛猪市场出栏价格在9~11元/千克,与2013年同期相比每千克下降1元,较2013年12月份每千克下降5~7元;崽猪价格在18~22元/千克,与2013年同期持平。
2.综合成本持平。目前,玉米等饲料价格整体平稳,其中玉米每吨下降200元左右、大豆每吨下降800~1000元左右,其他目前饲料价格在3200~3300元/吨;外加人工费、疫苗等杂费,生猪养殖的盈亏平衡点在13元/千克左右。同时,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成本普遍要高于普通养殖成本,盈亏平衡点略高于普通养殖1元/千克左右。目前,猪粮比价已经跌破6∶1的盈亏平稳点,养猪行业贷款风险较高。
3.政府扶持政策减弱。诸城虽然实施了生猪良种补贴、能繁母猪补贴等扶持项目,但是,按照每头母猪补贴100元标准,仅占母猪年养殖成本1/40,猪价低时,补贴不能挽回损失;猪价高时,补贴对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没有太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这种补贴政策具有局限性,部分养殖户无法享受到政策福利。
4.把握政策能力不强。从对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座谈了解到,诸城养猪行业仍以农户散养为主,广大养猪户各自为战,对市场行情的把握不准,难以根据市场变化调节生产和规避风险,缺乏对生猪养殖行业风险、养殖成本、供求关系等系统全面的分析评价,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这是导致目前生猪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有调查结果发现,生猪养殖户均表示适当降低2014年养殖规模。
近年来,养猪行业一直处于周期性波动,价格大起大落,尤其是自2013年12月份以来,经过分析认为,造成价格下降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生猪量急剧增加。2013年全市生猪存栏123万头,出栏254万头,同比增加30万头、55万头,供应量增长幅度、绝对增长额为近三年最高。
二是公共消费能力下降。诸城中小企业较为集中,自2013年以来因逃废债关停企业50余家,关停后工人工资拖欠,老百姓手中现金紧张。加上党政、企业消费方式转变,公共消费能力大幅下降。
因此由于当前诸城生猪产能处于偏高水平,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将持续一段时间,猪价短期反弹困难。
1.生猪养殖贷款风险攀升。由于生猪养殖户大部分是散户或租赁的固定资产,自身拥有的固定资产很有限,在缺乏抵押担保物的情况下,规模较小的生猪养殖户很难获得贷款支持。虽然国家对生猪养殖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但对银行机构尚没有生猪养殖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一旦出现违约,银行面临的风险较大。
2.银行贷款产品较为单一。目前,支持生猪养殖贷款产品主要是担保方式,如诸城农商银行的贷款证贷款、“诚富通”农民信用联盟贷款,而这些贷款担保多为几个同行业人员或本村村民组成一组,受市场影响,贷款风险呈几何倍数扩大。
3.生猪养殖贷款门槛依然较高。由于生猪养殖贷款的风险大,众多银行机构不敢大胆涉足。目前,诸城市生猪养殖贷款仅有农商行、农行、邮储银行等金融机构,其他银行出于业务发展方向及风险考虑很少发放相关贷款。
4.生猪养殖业自身存在多重问题。近年来,受人工成本、医药价格等持续上升影响,生猪养殖成本逐年增加,养殖户的利润空间明显受到挤压,部分生猪养殖户特别是散户,偿还到期贷款的能力明显减弱,银行信贷资金面临较大风险。
诸城市是传统的畜牧业大市,生猪养殖产业是诸城的四大产业之一,截至目前,诸城各金融机构投放给生猪养殖户贷款约6亿元,已经形成的不良贷款约8000万元左右,从生猪养殖行业看,对金融机构特别是农合机构贷款已构成严峻的考验,行业贷款风险急剧增加,而造成这种风险原因是由于养殖业分散、养殖户信息不对等、农户抗风险等导致的。针对上述养殖行业风险,诸城辖内金融机构结合全市养殖情况,灵活采取信贷政策,缓释行业风险。
1.严控行业贷款额度。实行特殊形势下的特殊信贷政策,对具有多年养殖经验的养殖户,用信额度保持不变。调整贷款权限,由贷审委统一掌控。鼓励支持养殖户更换良种。
2.调整贷款期限。对抵押足额、担保能力强的生猪养殖户贷款,给予办理展期政策。
3.实行提前办贷举措。对符合条件的收回再贷贷款,提前两个月短信通知、客户经理上门办理报批手续,实现了还贷、放贷同步的“无缝隙”衔接服务,信贷人员在办理手续同时,对存在风险隐患的贷款特别大额保证类贷款,能够主动落实风险化解措施。
4.创新“1+N”担保模式。采取追加借款人成年子女担保、增加个人有效财产等措施,能押尽押,增强贷款抗风险能力。同时,针对部分养殖户贷款额度情况,推行房地产全额抵押贷款,即以养殖户自有、亲属房产和自驾车、养殖院落全部评估价值办理最高额抵押登记,以同一抵押物为同一借款人的不同种类贷款提供抵押担保,实现了对抵押物余值的充分利用,对抵押物全额受偿。
1.坚持有保有压、促进规模化生产。针对规模化养殖利润更高、风险更小的状况,银行业机构要坚持有保有压,大力支持规模养殖。在科学、全面、深入的做好市场论证的基础上,可适当增加对年出栏量在1000头以上规模养殖的支持力度。鼓励加大对养猪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支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村,积极引导其组建专业合作社,支持其形成规模养殖。
2.建立补偿机制、合力控制风险。一是继续加大对生猪养殖的财政补偿力度。要在财政部对生猪调出大县进行财政奖励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地方财政对规模化养殖的奖励力度,并实施阶梯式、引导式奖励,引导养殖户理性养殖,帮扶养殖户渡过难关,烫平周期性剧烈波动。二是加大对生猪养殖的调控力度。创新完善生猪价格平准机制,防止生猪价格大起大落,防止出现“行情好时一哄而上、行情差时一哄而下”的局面。
3.启动收购价格保护制度。俗话说家有万贯带毛的不算,养殖生猪既有疫病危险,一旦发生不可控疫情将导致养殖户一夜之间破产;同时又有价格短时间急剧跳水,导致收入与付出严重失衡,最后将倾家荡产的可能。建议从国家层面考虑,设立最低保护价格,在价格突破临界点时,以国家储备量方式进行大量收购,将农户损失降到最低,这也能够引导更多金融机构将信贷资金倾向“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