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飞
美术课程是素质教育中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宗旨在于通过系统、科学的教学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艺术修养。小学美术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绘画、手工和鉴赏三部分,绘画部分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就是水墨画。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代表,欣赏和创作水墨画有助于学生领略中国传统绘画的魅力,进而产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所以教师必须将水墨画教学摆在重要位置,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在近几年的水墨画教学中,我不断摸索符合儿童特点的教学方法,总结出了以下三点教学经验:
一、寓教于乐,激发创作兴趣
传统的绘画教学以临摹为主,虽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强调: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美术课程要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要激发学生对水墨画的创作兴趣,最基本的就是要迎合学生的天性,寓教于乐,通过游戏等方式让学生自由地体验纸、笔、水、墨间的情趣。
例如三年级上册“水墨画动物”一课,要求学生运用一定的水墨技法,观察并描绘常见的动物,例如猫、狗、马、兔子等。动物形态各异,且常处于运动状态,不便于观察临摹,所以相比之前的静物绘画,动物水墨画的创作难度对学生来说有较大提升。为了克服这一困难,我首先布置学生在课前观察身边的动物,尤其是家中的宠物和集市上的鸡、鸭、鱼等。然后在课堂上将学生分组,组织学生进行动物模仿游戏。一个同学表演动物的动作,另一个同学猜他表演的是什么动物。经过观察和模仿游戏,学生们对常见动物的形态和动作特征有了较为直观的认识,在游戏中形成了良好的课堂创作气氛,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动物水墨画的练习中来。从学生完成的作品看,由于对动物的形态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生动的模仿,学生能够准确地抓住动物特点,进而发挥联想,创作出形态生动,动作各异的动物水墨画。
二、巧设意境,培养审美情感
中国绘画与中国诗歌一样,都是情韵兼备的一门艺术。水墨画,尤其是风景水墨画讲求在画面的布局、色彩、线条等方面体现传统绘画的意境特征。然而,要将意境渗透于水墨画创作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这对学生的情感、审美、技法等都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在水墨画课堂教学中设置合理的意境,不仅有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也能让学生在诗情画意中体悟水墨画的情韵,情动于心,心行于手,最终帮助学生创作出优秀的水墨画作品。
例如在进行五年级上册的“山水画”教学时,我就充分利用了课堂意境引导学生创作山水水墨画。首先,我为学生播放一段桂林山水的宣传视频。短片中蔚蓝的天空、翠绿的山峦和清澈的江水使学生心旷神怡,燃起了他们对大自然的无限向往。接着,我以优美抒情的音乐为背景,让学生深情诵读《山居秋暝》《滁州西涧》《山中》等古代山水诗歌,在音乐和诗歌诵读声中,学生的情感进一步聚集。最后,我才进入正题,指导学生创作山水水墨画。有了之前的意境铺垫,学生在设计绘画内容时几乎没有什么困难,我只需在绘画技法上对学生略作指点即可。由此可见,营造合理的课堂意境对开展有效的水墨画教学是大有裨益的。
三、走进生活,鼓励创新实践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确,根据小学生的天性特征和能力范围,教师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在实践中积累创作素材,体会事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并在美术课堂上通过画笔展现生活之美。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将传统的临摹式教学变为写生式教学,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绘画对象,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尝试。
例如在进行二年级下册“水墨画树”的教学时,我就把课堂由教室搬到了校园的花圃,让学生观察花圃中不同种类的花草树木。虽然本课要求的绘画内容是树,但我允许学生画园中的其他任何植物。学生在园中自主选取绘画对象,自由观察,自由创作。非常有意思的是,有三位同学选取了同一棵植物作为创作对象,但由于采用了不同的观察角度,所以呈现的画面有所不同。我注意到了这一情况,于是将三位同学的画作向全班学生展示,并引导学生对三幅作品进行对比评价。通过对比,学生们深刻地领会到了观察角度与绘画创作之间的关系,也启发学生在日后的绘画实践中尝试更多、更好的观察视角。
水墨画作为中国绘画的代表,在美术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为了全面提高基础教育的美育质量,教师应该不断探索符合学生特点和学习规律的教学方法。具体到水墨画教学中,则应该关注兴趣、意境和实践三个方面,使它们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共同提高教学效果。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4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