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专女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学习群体,有她独特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在这个阶段如何根据這个年龄段的女学生群体,在声乐课程学习进行科学的声乐训练是有必要的,能避免这个阶段的女生在声乐学习中少走弯路或者学习上的“拉锯战”。本文根据女学生的当前情况,针对声乐训练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为培养女学生的歌唱能力和技巧,增强女学生的声乐学习的感悟能力和表演能力,提高女学生的音乐艺术欣赏能力打下扎实、有效的基础。
关键词:中职女生 声乐演唱 训练方法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10-060-02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的中职教育阶段,大多数学生的年龄在15、16岁之间,生理和心理还处在逐渐发育和发展阶段,社会性别意识同样处在觉醒的层次上。中专女生作为一个较为特殊的学习群体,在这个阶段如何根据这个年龄段的女学生群体,在声乐课程学习中进行科学的声乐训练是有必要的,能避免这个阶段的女生在声乐学习中少走弯路。
笔者在将近20年的中专教学,发觉这一阶段的女生声乐演唱和音乐表现方面存在种种不足,甚至在教学中一度带来困惑:是教学方法出了问题还是在其他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学生总体的歌唱效果不尽人意。如普遍存在歌唱能力低下、声音表现力不到位、演唱技巧相对薄弱、音色和音量等突出问题。通过多年的教学反思,逐渐找到一些问题所在,也总结出一些教学方法。
我认为,中专女生在声乐学习出现种种不足,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情况。
一是学习认识不够。许多学校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领导、老师、家长及中职学生,普遍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音乐课程(包括美术、舞蹈、体育)在平时的教学中可有可无,属于副属课程,要把更多的教学时间让给基础学科。这样的思想观依然存在与社会不同层级价值倾向中,导致当前的音乐教学十分的落后。值得欣喜的是,教育部已出台了艺术教育相关的利好政策,全社会必须重视艺术教育,把艺术教育纳入到学生升学的要求上来;同时从2015年起,所有中职学生要进行艺术素质测试。
二是训练方法不当。由于受到专业教师专业能力的限制,在教学中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个体的不同,采用的教学方法可能是千人一面,整齐划一;没有采用适合学生的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
三是学习效果不好。因为社会整体认识上的偏差,音乐教师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加上中专女生本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强,可想而知最终的学习效果一定是不理想的。
二、中专女生的特征
由于存在多种问题,有必要找出问题的根源。作为音乐专业教师,有必要认识到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中专女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有她独特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及未来职业特征。
第一、当下生理特征。
中职女学生大多数还处在15、16岁左右,其身体结构和机体组织正在逐渐发育和发展之中。如歌唱的共鸣器官,从头腔、口鼻腔、候腔、胸腹腔都在生长发展之中,尤其是其声带还没有完全发育健全,声带的张力不够、候肌、腹肌的肌肉的张力也不强,因此,歌唱的持久性和耐力就会远远不够,同时在声乐训练中如果方法不恰当,容易对机体造成伤害,特别是声带。
第二、当下心理特征。
因中职女生还处在发育阶段,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女学生存在一定的羞涩感,甚至有恐惧感,在公众场合歌唱存在很强的排他性。有些女学生在公共场合连说话表达自己的思想都不敢,还指望她来演唱歌曲,这是可以想象到的一种结果。因此,作为音乐老师必须要帮助女学生克服当下的一些心理障碍,树立学生的歌唱自信心是演唱好歌曲的前提。
第三未来职业特征
了解学生的未来职业特征同样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演唱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学生专业技能好坏的标准之一,也是学生未来从事职业生涯活动的技能支撑。因此。一方面学生自我要认识歌唱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要充分认识到歌唱技能在学生未来择业、从业的重要性。
三、声乐学习的训练方法
在进行声乐训练时,教师要注意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教学.中职生大多数还处在青春期发展阶段,生理和心理都处在发育和发展之中,特别是她们的声带还没有完全发育健全,在声乐训练中容易造成伤害.因此在声乐训练中不仅要考虑她们的身心状况,还要有正确的歌唱训练方法。
(一)加强声乐基础知识的教学,提高学生对歌唱知识的理性认识
作为专业教师,首先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强化声乐基础知识的传授。从歌唱的姿势到呼吸,从咬字吐字到发声技巧训练,从歌唱语言表达到歌曲分析等理论知识,都要为学生详细的讲解,以便树立学生对声乐训练的理性认识。
(二)强化学生科学发声练习
具体有效的方法有以下四种可以参照练习。
第一、闻花式气息练习。这种方法是声乐气息练习的常用方法,尤其对女生来讲更有效。我们知道,相对肺活量来说女生要比男生少,胸腹肌收缩力比男生弱,横膈膜的张力也比男生小。因此女生的气息练习相对男生动作要小,气息要浅,这样老师在做气息练习时一定要关注性别的不同。闻花式的特点是“静、轻、慢、深”,即采用“慢吸慢呼、慢吸深吸”的步骤。只有理会这四个字的精髓和要领,坚持不懈的训练,气息问题一定能够解决,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第二、哼鸣式头腔共鸣练习,用单母音练习。
女生的音高天生比男生高八度。可是在实际的歌唱状态中,许多中职女生高音就是上不去,即使唱上去,质量也不高。原因是女生的头腔没有打开,也就是说没有用上头腔共鸣器官。哼鸣式头腔共鸣练习对女生来讲是有效的方法之一。具体做法是:采用单母音练唱,以半音阶长音摸进的方式,音量要小,位置要高;在头顶眉心处感觉有明亮点且眉心处有微微的震动;在声音延长是注意音量由弱渐强,用真假相结合的半声歌唱状态;随着音高
作者简介:贺香沛(1970-),男,江西省女子中等专业学校,高级讲師,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的增加,音量要越来越小,音的位置感觉要越来越高;力求在练唱中有种哭腔的感觉,要感觉哭得动作要小,而且哭得很动情、哭得很内在、很伤心。
第三、念白式咬字吐字方法。
女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天生比男生强。为了强化中职女生的歌唱能力和技巧,进一步加强她们的的语言表现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也是快速提升女生的演唱水平是一条较好的方法。通常的做法就是让女生不断地念白,曾强嘴唇和舌头的灵活性,并且要训练女生在说话的基础上进行演唱,这样就会感觉既亲切又自然。
第四、循序渐进式方法。
民间有“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欲速则不达”、“功夫既在身内又在身外”的说法。说明要静下心来,理性思考,自身不但要勤奋又要做长时间的训练。只有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才有好的收获。许许多多的艺术家已经给我们塑造了太多的典范。
(三)歌曲选择要恰当
在中职阶段主要以发声练习和学习儿歌为主,兼以少量的艺术歌曲,同时也是要因人而异,有的放矢,一定要选择适合女生演唱的声乐作品。
第一,一年级学生应教授歌曲内容为幼儿歌曲为主。例如儿童歌曲《我们的田野》、《春天在哪里》、《让我们荡起双桨》。这三首虽然属于儿童歌曲,但风格是各异,情绪也有所不同。教师一方面要分析作品的创作背景、音乐风格,另一方面要根据没个女生的嗓音特点、演唱技巧、表现能力分配不同的作品给学生练唱。学生的嗓音特点是衡量她能适合演唱何种风格声乐作品的主要依据,一个音乐专业教师必须要做出基本准确的判断,否则学生可能要走弯路,或者学习进展不顺畅。
第二,二年级学生以教授较为浅显的艺术歌曲和少儿合唱歌曲为主,同样在教授歌曲是要注意根据学习者的实际情况选对相应的学习作品。如作为女生学习的歌曲有许多,例如《十送红军》、《花非花》、《送别》、《海那边》等。
例如歌曲《十送红军》教学演唱办法示范分析:
作品的主题思想和创作背景是:歌曲表达情感是体现军民鱼水情深的革命情怀,是表现红军遭受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当地老百姓送子弟兵进行战略大转移的动人场面。“秋雨绵绵秋风寒,军民泪洒五斗江,衣袂相牵难分手,亲人何时再回乡!”面对此人、此景、此情此意,我们该用怎样的声音去表达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呢?应该从以下几点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第一要分清段落层次。A部的音量应用相对的弱音去处理,而B部音量比A部要稍微大一些,A部(再现部)则是歌曲的高潮处,音量则应该大一些,但不能太强,因为歌曲的情绪是深情而又内在,忧郁而又淡然。
第二是要在速度上歌曲应该采用中偏慢的处理形式。
第三是在气息的运用上应讲究连贯而又均匀。歌曲中每个小节里基本上都有装饰性的伴奏,这个装饰性的伴奏在气息的运用上应要保持,要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第四是在音色的处理方面是这首歌曲真正的、主要的技巧之一,也是体现这首歌曲艺术表现力的主要方面。因此,用透明而不显外在、讲究高位置而又柔美的音色是整个作品的声音色彩。
第五是情绪的对比不宜过大,相对在歌曲的B部则在情绪应要饱满些(在作品的原作上是男声齐唱)。
第六是歌曲的演唱形式上,可以是独唱,也可以是合唱。一般见得多的是合唱的形式出现,能更好地体现作品的内涵;
第七是在歌曲的力度处理上要讲究充分咬住字头的前提下,在足够气息的支持下,用柔和而不散、轻重有节制的力度去演唱。
如果女生在学习中能按照以上方法去做,那在歌曲演唱的表现力上就会具有相当艺术水平。
四、结论
中职女生的声乐训练方法多种多样,每个专业教师都会有独到的声乐训练方法。本文即在根据女学生的当前情况,针对声乐训练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还是较为实际。通过多年是教学实践,以上训练方法还是具有良好的效果。在培养女学生的歌唱能力和技巧,增强女学生的声乐学习的感悟能力和表演能力,提高女学生的音乐艺术欣赏能力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只要贵在坚持,贵在循序渐进,中职女生的声乐演唱水平一定会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林俊卿著.《歌唱发音的科学基础》.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4.
[2]于捷主编.《音乐基础教程》.江西.江西高校出版社.1997.
[3]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室编.《唱歌》.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4]谢莉莉主编.《音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贺香沛主编.《音乐基础理论与欣赏》.江苏.江苏大学出版社.2014
无线音乐·教育前沿2014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