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红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中学由于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原因,作文教学水平比城市中学普遍偏低,教师怕改作文,学生怕写作文,作文教学低效,学生作文水平低下。本文围绕这一课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农村中学 作文教学 现状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10-042-01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半壁江山,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在总课时中所占比重严重偏低。目前,我们虽然有一整套作文教材,但对教材的落实尚有很大差距。时下农村初中生中流行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学生有三怕,即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这虽然是一句戏言,但却反映出中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因为怕写作文,所以初中学生大多对作文深感头痛;因为教师指导无序,所以中学生的作文水平难有长足进步。
一、农村中学生的作文现状
在我所在的学校,一个语文教师一般都上双班语文课,工作量大,批改作文着实让人头痛。面对字迹潦草得难以阅读,不讲究行款格式,随心所欲使用标点符号,书面用语夹杂着口头用语,一百多本作文耗时几个小时,改得头晕脑胀,心力交瘁。而学生更甚,每当老师布置作文,较多的学生唉声叹气,愁容满面。咬破笔尖也写不出一个字来,最后要么应付了事,要么抄袭作文,写出来的作文平淡无奇,甚至味同嚼蜡。长而久之,学生作文水平低下,教师害怕改作文,学生抄袭优秀作文,应付了事。如此恶性循环,后果不堪设想,这样的情况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
二、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农村中学生相对于城市里的学生,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新鲜事物要少得多,可供阅读的书籍匮乏,学生的知识容量相应地变小。于是他们的作文就出现了内容虚假化,意义拔高化。比如为了考试,许多学生就不得不编造,于是出现了大量的“贫困生”、“残疾人”,甚至是“单亲家庭”、“孤儿”。不是亲身经历是不能体会“贫困生”等人的辛苦与艰难的。这样虚构的作文得分也就不高,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作用是巨大的。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低跟他们的老师不无关系。部分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对写作理论掌握较差。在上作文课时,他们无视学生作文思维发展规律,把作文课教成了纯写作课。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不从实际出发,注重写作技巧,使学生本有的一点作文兴趣,被这一大套高标准的写作艺术弄蒙了,灰了心,以后见了作文就头痛,被迫写出的作文不可能很优秀。另外,许多教师重视课文教学,而忽略作文教学。在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他们会尽心尽力地把课文教完教好,因为它与考试有极重要又很明显的关系。而多教几次作文,少教几次作文都无妨。其实,这和目前的应试教育有着必然的联系,但一味为考试而写作,势必使学生失去了对写作的热情。
父母的文化水平较低也是造成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低的一个重要因素。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城市里的孩子从小就受到父母较好的引导。而在农村,一般的父母只要求自己的孩子考个好成绩。长久如此,孩子们就会这样想:连父母亲都认为作文是不重要的,那我何必花太多时间在上面呢?这样,无形当中父母的态度又是对学生作文兴趣的养成的致命一击。当然,因为父母自身的文化水平的限制,他们在这方面有时也是力不从心的。
虽然“素质教育”已经呼吁多年,但总体的情况未见好转。这点在农村表现最为明显,大部人把读书作为农村孩子的唯一出路,因此农村孩子特别希望考出好成绩。可是,语文特别是作文是一种需要长期坚持、积累的,是不可能像其它科目那样“立竿见影”的。因此作文最终成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最大牺牲品。
三、个性化写作的实践探究
(一)制定作文教学计划。计划必须符合学生的写作实际,又要符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所定计划要确保学生通过主观努力客观上行得通,不能成为学生的障碍。计划要细致、明确,哪个学段应掌握哪些写作要领,必须达到怎样的写作水准,可以运用的表达方式及其表现手法等都要具体。目标、措施既要具体,更要明了,教师要胸中有盘棋,学生要心中有颗子,教师教有方向,学生学有奔头。计划还要检查、调整,适时地查漏补缺,以期完善,防止计划的随意性、教条化。只有这样,學生才能真正由浅入深,在不知不觉中步入写作的殿堂,这样,畏难情绪自然烟消云散。
(二)激发写作热情。学生作文需要热情,而这种热情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因此,教师的命题要围绕学生最关心的内容来确定,这样既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又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在作文指导这一环节中,教师要真正为学生排忧解难、牵线搭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写作冲动。指导前要仔细分析学生作文的症结所在,做到对症下药。
(三)多元化评价。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敢于放手,要采用多种批改方法,激发学生的评改欲望,力争做到教师面批、精批与师生互批、学生共批相结合,提倡写、评、改一次性处理。这样趁热打铁,学生就会兴致勃发,信息反馈快,评改质量高,写作效果好,批改费时少。真正做到“多、快、好、省”。第三,教师适时地写下水文,与学生同写、同批、同改,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上学期本人与学生同时在课堂上用四十分钟完成一篇下水文,第三节课上我首先读了我的作文,让学生集体批改,这样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作文课上得生动而又有实效。教师每学期至少写一次下水文,既可以体会学生写作时的心态及可能遇到的障碍,又可以“逼”着自己不断地学习、充实、提高。
总之,要走出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并非易事,它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老师们应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村中学学生作文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探求新教法,让农村中学生的作文写出新意、写出特色。同时广大农村中学生也应自觉地扩大知识面,丰富阅历,拓宽写作题材,勤于练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那么,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必将闯出一番新天地。
无线音乐·教育前沿2014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