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国学在高职院校语文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2014-10-14 17:00杨彦科
无线音乐·教育前沿 2014年11期
关键词:语文教育国学高职院校

杨彦科

摘 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无疑就是“国学”,只有传承国学精髓,接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伟大深远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讲,作为掌握基本专业技术,具备高素质实用性技能的特定群体,了解国学基本知识,提高为人做事道理,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国学 高职院校 语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10-029-01

一、国学教育的重要地位和时代意义

章太炎先生有一句话:“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台湾诗人余光中说:“汉语承载五千年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其保持生生不息活力的本源。汉语生动、传神、形象、富有乐感和神韵,追求言外之意、象外之旨、弦外之音、韵外之致;它高度成熟,重复资讯甚少,文字有涯,却可以遣词无限”,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先生说:“一个人的精神启蒙,往往始于传统经典的滋养。阅读之于生命,人们习惯将国学经典比喻为母乳。母乳的价值在于她是取法上的不可替代。试想,当《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等了然于心,孰能成诵,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就与你的生命相伴了。有圣贤藏于心,笃于行,德必向善,学必精进,功自然成”。

国学教育和知识普及对于当代社会,特别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样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如果能够秉承“剔除糟粕,取其精华”的辩证态度,就会有力促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重振国学对于传承中华文明,唤起文化自觉,恢复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认同,增强民族合力作用重大,更加强化“共同血脉和一样灵魂”,实现“中国梦”。挖掘国学的当代价值,对于提高国民道德水准,维护良好社会秩序,增加民族文化底蕴,增强文化世界竞争力,提升国际影响力意义深远。

二、高职院校学生的突出问题和普遍现象

(一)心理极度失衡,思想持续矛盾。高职院校与其他本科院校的学生一样,大多数都曾有过远大的理想和个人目标,期望有朝一日踏进重点本科院校,甚至于出国深造,留洋镀金。希冀施展抱负,出人头地,光宗耀祖,抚慰父母。当然他们也努力过,付出过、尝试过,然而“人人皆向象牙塔,个个争过独木桥”,或者底子薄弱,或者发挥失常,总有人未能如愿。看着昔日的同窗好友纷纷进入了理想的大学,心理失衡,情感落差,甚至怀疑自己,产生自卑心理。因为高职院校自身的尴尬地位,高职学生没有同样作为一名大学生的荣誉感,不敢正视自己的身份,失望目前的现状,怀疑自己的未来,而且这种矛盾心理几乎充斥了整个学段。

(二)学习意识薄弱,自身素质欠缺。高职高专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自身要求不够严格,加上心理上这样那样的误区,进校以后学习能力差,各方面的素质都难以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有些学生就有了如释重负,甚至破罐破摔的感觉,反映在行为上就表现为没有组织观念、缺乏时间观念、上课经常迟到,随便无故旷课,不重视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缺乏公民道德意识,对学习、集体活动缺少热情,过分地强调自我,过高的估计自己的判断力,没有时代紧迫感,没有明确的人生近远期目标。

(三)人生目标模糊,就业愿景消极。由于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性不够,对于人生的长远打算更是缺乏认识,或者说有的同学是害怕考虑,在回避或者在逃避这个问题,缺乏青年人那种对知识广泛涉猎,锐意进取的精神。应付过关考试,学习纪律松弛,上课或自习看小说、睡觉,混时间的大有人在。而在会老乡、搞聚会、玩网吧上兴趣浓厚,情绪高涨。现在的学生出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受到父母、老人们的宠爱,以自我为中心,以小皇帝自居。进入新的环境后,不适应周围的一切,经受不了挫折,逆反心理越严重,加之有的因生活现状和就业压力及感情波折等原因,大多学生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疾患,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迷茫、苦闷、烦躁、焦虑等种种心理问题,造成部分学生得过且过,对今后的就业前景消极等待,至于创业,更是无从谈起。

三、高职院校的语文教育如何突出国学的重要作用

(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都要从做人开始。“千学万学,学会做人”,如果失去做人的起码底线和根本基础,何谈会有民族精神,更不用说创新意识与开拓精神。那么做人应该首先从哪里开始?从洒扫庭除的生活点滴,从待人接物的应对进退,从孝悌礼仪的淳朴情感开始,所以,高职语文教育也要从国学启蒙的“三百千弟”开始。

(二)尊崇国学,要从老子孔子所代表的中国古文化着手。孔子大家比较熟悉。我们单以老子为例,老子的《道德经》,短短五千言,上承中国古文化而集其大成,下开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两千多年来被尊为中华文化的“母经”。你不管从哪个方面引申,在其中都可以找到你适用的东西。自唐宋之后形成的后期东方文化,严重误解与歪曲了东方文化原典作家的本意,形成了一种模棱两可、无所依托的文化体系。中国文化的某种尴尬,直接导致了社会文化的心理结构严重失衡。目前高职院校的九零后“问题少年”的大量涌现,正是这种文化形成的痼疾的突出体现。

(三)国学进入教育绝对不能充当摆设,而要成为教育的灵魂。国学的核心主张,简而言之就是“道法自然”,即回归人的自然本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突破已有的思维定势,不再把自己的想法及观念强加给学生,停止对孩子的一切粗暴说教,不管你是简单的征服,还是温暖的说教,不管你是善意的强调,还是无意的暗示,成长的权利必须还给孩子。我们倡导的国学教育,就是要踏踏实实做一点正本清源的工作,用体验的方式了解自己,了解生命;把自己放在整体中去认识。

总之,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演化发展中,形成了“自強不息”的开拓精神,“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的情怀等等,我们要以“倡导国学教育、尊崇自然法则;沟通师生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回归心灵家园、重塑健康人生”为理念,真正帮助当代高职学生走出对社会转型期的迷茫与困惑,从根本上解脱学习成长、创业成才的烦恼。因此,高职院校语文教育增加国学内容,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改善育人方式,提高人才质量,迫在眉睫,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赵淑梅,《大学国学教育的现实解读》,《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8年6期。

[2]张光兴、张劲松著,《国学概要:对国学的文化解读》,科学出版社,2009年2月。

[3]覃利娟,《医药职业院校开设国学课程的意义》,《文学教育(中)》,2012年10期。

[4]郭民,《高职院校国学教育问题研究》,《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猜你喜欢
语文教育国学高职院校
“垂”改成“掉”,好不好?
语文教育教学要做到“文道美统一”
穷其本然,化为践履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