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中外合作办学事业的迅速发展,中外合作办学跨文化教育已引起教育和学术界的重视。笔者从分析中外合作办学中的文化差异及跨文化教育理论着手,针对当前中外合作办学跨文化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跨文化教育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 高等学校 中外办学 跨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Intercultural Education Research of College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ZHANG Jiqiao
(International Office, University of Ji'nan, Ji'nan, Shandong 250022)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undertakings, 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intercultural education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education and academia.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from 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and cross-cultural education in theory proceed, for lack of current Sino-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exist in intercultural education, intercultural education proposed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Key words college; sino-foreign education; intercultural education
毋容置疑,高等教育领域的中外合作办学是当前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主要表现形式,其办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中外合作办学的整体办学质量,关系到中外合作办学的未来发展。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同时也是中外合作办学的生命线。近年来,虽然在教育部门的大力监管和高等学校的积极努力下,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不断提高,逐渐形成了一批示范性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但仍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外方教育资源的优势不明显、外方赢利性强、中外课程衔接困难、办学中的文化差异现象未引起重视等。
当前,随着中外合作办学规模的扩大,由中外双方的文化差异而引起的跨文化教育现象日益引起教育界和学界的重视。现阶段,在中外合作办学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做好跨文化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课题。
1 中外合作办学中的文化差异
按照《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其实施办法规定,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或项目的活动,适用本条例。显然易见,中外合作办学①是中外双方的合作教育,是由中外双方教师共同实施的教学活动,其教育教学对象是中国公民,其办学过程中必然涉及到中西两种不同的文化存在,②外在为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现象。从教育学的角度分析,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1 教育价值观
教育价值观是人们对教育作用的根本认识和观点。从历史上看,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中西教育现象从产生之初就孕育了不同的教育价值观。这一点,从学者们对甲骨文的“教”和拉丁文的“教育”的字源学考察与比较中即可领略一二。③近代以来,随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中国的传统教育价值观发生了质的变化。当前,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新的现代教育价值观已趋成形。虽然同为现代教育价值观,但中国的教育价值观与西方的教育价值观依然存在着质的差别,具体表现为教育目的、教育的人性观、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
1.2 师生观
师生观方面,中国自古就有尊师的传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理念将家庭中的伦理关系延伸到教育领域。“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等规定了教育的内涵和教师的职责,同时也塑造了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绝对权威。时至今日,此师生观依然深刻影响着教育。而与此相反,在西方,教师仅具有相对的权威性。由英文单词“Education”的词源考察得知,西方的教育有“引导”、“导出”之意。古希腊著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的名言表明,在真理面前,学生与教师是平等的,甚至可以挑战教师的权威。
1.3 知识观
自古以来,中外教育界的知识观即对待知识的态度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中国传统观念上,知识是静态的。学生的任务就是获取知识。而从书本中获取的知识是毋庸置疑的。而在西方传统观念中,知识是动态的,是可以改变的。书中的知识不过是前人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是可以进行批判和反驳的。
1.4 教学方法
在应试教育的指挥和影响下,从基础教育到中高等教育,中国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是应试型的,教师在课堂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如何去理解、记忆、运用相关知识,培养应试技巧,通过“题海”战术提高应试能力。而西方教育的课堂教学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的的,注重学生面向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中西方在教学方法上的差异往往导致了中外合作办学中外籍教师与中国学生的互不适应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效果。
2 跨文化教育:从实践到理论
跨文化教育的实践由来已久。从某种程度上讲,一部人类交流合作的历史就是一部跨文化教育史。但跨文化教育实践经历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从无序到有序,从零散到体系的过程。起初,跨文化教育的实践仅仅是自发的、无序的、不系统的。即使到了上世纪中叶,彼时世界范围内人员流动频繁以及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跨文化教育也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概念和独立的理论体系,仅仅外在为移民教育、外国留学生教育、少数民族教育等。endprint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国际教育大会建议书《教育对文化发展的贡献》中提出“跨文化教育”的概念,指出“跨文化教育(包括多元文化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和公民而设计的,促进对文化多样性的相互尊重与理解和丰富多彩的教育。”④自此,学术界关于跨文化教育的研究不断走向自觉。一般认为,在两种或以上文化之间进行的教育就是跨文化教育。作为一个跨学科研究领域,跨文化教育涉及文化人类学、教育学、跨文化交际学、跨文化心理学、传播学、民族学等学科。学者王军对与跨文化教育有关的理论流派进行了归纳和综述,包括文化变迁论、文化同化论、文化融合论、跨文化适应论、跨文化交流论、跨文化理解教育、多元文化论与多元文化教育。有的学者对跨文化教育的内涵、概念等进行了界定。如鲁子问认为,跨文化教育体现在跨文化知识的获得、跨文化意识的养成及跨文化能力的提高。学术界对跨文化教育的研究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总体上仍然不够深入。
3 当前中外合作办学跨文化教育存在的不足
J大学现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4个,在校项目学生1000余人。笔者设计了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跨文化教育调查问卷,抽取了J大学金融学专业办学项目1201班、环境工程专业办学项目1202班。同时,对项目的管理人员和部分任课教师进行了半开放型访谈。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笔者发现当前中外合作办学跨文化教育中存在着以下不足。
(1)跨文化教育意识薄弱。当前,在中外合作办学教育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普遍存在着跨文化教育意识薄弱的现象。笔者在调查问卷中发现,85%的学生对跨文化教育基本知识缺乏,不具备基本的跨文化教育意识。同时,较大比例的学生对跨文化教育的概念不清楚,仅仅是被动地接受跨文化教育知识。同样作为实施跨文化教育的主体,教师的跨文化教育意识也不容乐观。
(2)跨文化教育知识缺乏。通过调查发现,中外合作办学的课程设置注重了外方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体现了中外双方课程和知识的优势互补。但遗憾的是,有关跨文化教育知识的课程设置较少或未设置。学生无法通过系统的课堂教学获得跨文化教育知识,从而对跨文化教育知识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更谈不上跨文化意识的培育和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了。
(3)跨文化教育能力欠缺。在对中外合作办学管理人员、教师的访谈中,笔者发现,中外合作办学管理人员往往以普通学生的管理方法、方式和手段去管理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教师也往往缺乏相应的跨文化教育能力。大多数被访人员对跨文化教育了解甚少,对如何在工作提高自身的跨文化能力缺乏意识和主动性。
4 中外合作办学跨文化教育实施策略
4.1 课程策略
中外合作办学培养方案的制订应充分考虑到跨文化课程的设置比例,尤其是中方合作院校应将跨文化课程纳入中外方合作办学的课程体系,鼓励具备相关学科背景的教师开发跨文化知识课程,推荐具备跨文化教育背景的教师承担中外合作办学跨文化课程的教学。而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应对中外合作办学中跨文化教育课程的设置给予政策指导。例如,在审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时,可将有无跨文化课程设置作为是否批准办学的依据。
4.2 能力策略
跨文化能力是指个人进行跨文化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学生跨文化能力水平决定了对外方课程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外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质量。当前,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跨文化能力普遍偏低,不利于中外合作办学事业的长远发展。在中外合作办学跨文化教育中,应通过举办中外文化交流活动、中外学术沙龙、赴国外短期访学等途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沟通能力,使之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
4.3 环境策略
校园文化环境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文化是多元的,而中外合作办学本身就涉及到两种不同文化体系的交流和碰撞。因此,中外合作办学中的校园文化更应该是多元开放的。注重发挥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功能是中外合作办学跨文化教育的重要策略。在中外合作办学的文化环境建设中,应构建起以中国文化为主体,以外来文化为辅助的一体多元的校园文化环境。在一体多元的校园文化环境下,既发挥中国文化在育人过程中的主导和引领作用,又注意融合和吸收外来文化的积极成分,营造中外文化和谐共处的国际化校园环境。
4.4 管理策略
中外合作办学作为中外大学合作实施的教育活动,其学生管理工作更应得到重视。而从管理的角度实施跨文化教育,实现跨文化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机结合是当前做好中外合作办学跨文化教育的有效选择。在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工作中,应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增进他们的跨文化交流知识,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流和沟通能力,将跨文化教育贯穿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全过程。
本研究系济南大学2012年教学研究立项项目“中外合作办学视野下的跨文化教育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ZC12038,项目负责人:张继桥
注释
① 此处指的是高等教育领域的中外合作办学,不包括中等以及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中外合作办学,以下同。
② 因中外合作办学主要以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资源为主,外方合作院校基本上是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院校。此处的中外文化对比指中西文化对比。
③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④ 鲁卫群.跨文化教育引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