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 “黄金一代” 的崛起之路

2014-10-14 03:37裴毅然
党员文摘 2014年10期
关键词:知识青年知识分子延安

裴毅然

抗战前后,至少30万知识青年进入红色根据地,形成耀眼夺目的“延安一代”,他们对抗战以后国史的走向影响巨大,成为中共军政胜利最重要的组织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延安一代”成为政坛上引人瞩目的“黄金一代”。

中共军政胜利的重要组织保证

“延安一代”指大致出生于1900—1925年之间的红色知识分子,他们于抗战前后进入各根据地,或加入中共阵营。上世纪80年代,党内将延安时期(1935—1948年)视为“黄金时代”,也将延安一代称为“黄金一代”。

延安一代是中共军政取得胜利的组织保证。抗战之初,红军改编成的八路军、江南新四军、东北抗日联军加起来总共才五万余人,白区更是微如星火。

从队伍构成上看,仅有来自山上的“枪杆子”,缺少来自亭子间的“笔杆子”,只有“力”没有“理”,也无法“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1939年,在延安纪念一二九运动大会上,毛泽东说:“如果知识分子跟八路军、新四军、游击队结合起来,就是说,笔杆子与枪杆子结合起来,那末,事情就好办了。”

同一时期的中组部部长陈云说得更透彻:“我们的革命是在农村里面,可是农民不识字,需要提高文化水平,必须依靠知识分子,所以我们要吸收知识分子。没有知识分子,革命就不能胜利。” 事实上,红色思想就是随着延安知识青年的脚板走向全国的,这批有文化有能力的学生娃,是各地革命活动的骨干。

争夺知识青年:

国民党抢不过共产党

根据历史经验,凝聚时代精英乃能够成事的基础,所谓“得人才者得天下”。

1943年12月,任弼时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通报:抗战后到延安的知识分子总共四万余人,就文化程度而言,初中以上约占70%(高中以上19%),初中以下约占30%。推算可知,高中以上程度约为8000人。当时的延安,大学生很少,高中生就算不错了,这批高中以上的知识青年均为有抱负有能力者。

“延安一代”中还有一小批留学生,主要为留苏、留日学生,留欧、留美者甚少,除非进入延安前已接触、接受马列,否则不会选择奔赴延安。因此,延安思想界的知识分子构成十分单一,除了马克思主义,其他西方思想基本上“刀枪不入”。

从全国名校学生奔赴延安的情况看,以北大、清华、燕京、南开等北方大学的学生居多,南方的金陵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则相对较少。原因大致有三:一是因为一二九运动爆发于平津地区,中共地下党十分方便吸收平津名校的激进学生;二为地域阻隔,南方诸校学生因路途遥远,赴延安相对不易;三是中央大学等南方名校,国民党“政治思想工作”相对较强,红色思潮受到阻挡。

大批知识青年的加盟,迅速扭转了以往只能从工农中提拔基层干部的局限,基层细胞的知识化程度迅速提升,队伍质量得到优化。1937年底,薄一波领导的山西新军一纵队,两千余人中大部分是知识分子。彭德怀得知后十分兴奋:“眼下八路军中知识分子很缺乏,我们一直为这件事伤脑筋。你们现在保存了这么一批知识分子,这可是最宝贵的财富!”

1935年华北事变后,抗战迫近,大批知识青年投身军政,国共两党都认识到“谁抢到知识分子,谁就抢到了天下”,“谁得到青年的拥护,那就是谁获得了胜利”。中共打开大门“广招天下士,诚纳四海人”,电令各地大力输送知识青年去延安。

中组部部长陈云再三强调:“现在各方面都在抢知识分子,国民党在抢,我们也要抢,抢得慢就没有了。日本帝国主义也在收买中国的知识分子为它服务。如果把广大知识分子都争取到我们这里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那末,我们虽不能说天下完全是我们的,但至少也有三分之一是我们的了。”

在这场抢夺知识青年的政治战役中,国民党明显败下阵来。截至1943年,国民党一百几十万党员,学生党员只有约三万(主要是1940年以后发展的),显然未能抢过共产党。

“延安一代”全面崛起

从中共党内代际序列上看,“大革命一代”“红军一代”为举旗打江山的第一代,“延安一代”为接班人的第二代。

抗战时期,中共文武首脑绝大多数为“大革命一代”与“红军一代”,此时的“延安一代”尚年轻,属于“行动的一代”,处于党内中下层,起着执行与贯彻的作用,还未上升到参与决策的领导层。

“大革命一代”的领导者均为来自江西苏区与留苏的中青年知识分子,这一政治格局一直延续到“文革”后。不过,早在延安时期,“延安一代”中的精英就已陆续进入枢要,参赞军机。先后进入政坛高层的“青年学士”集团成员有:周小舟、陈伯达、胡乔木、田家英、吴冷西、黄华、廖盖隆、李锐、邓力群、吕振羽、宋平、廖鲁言、曾涛、王任重、蒋南翔、邓拓、艾思奇、孙冶方、范长江、姚依林、王鹤寿、马洪……

值得一提的是,延安时期,绝大多数“延安一代”作为基层骨干散布各根据地。一些“学生娃”深入敌后,几个月或半年就能拉起一支队伍,建立根据地。

1949年以后,“延安出身”成为新社会的入门券,“延安一代”成为新中国知识界的主导群体,他们在将马克思主义带进城的同时,也成为红色意识形态的掌门人。

“文革”时期,“延安一代”已有多人进入政治局,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是华国锋、纪登奎、吴德等人;部长一级有乔冠华、何东昌、钱正英、熊复。

“文革”后,1981年中组部统计全国3900万共产党员,1949年10月前入党的仅占6.8%,多已升入中高层。1982年中共十二大后,万里、胡乔木、姚依林、方毅、乔石、田纪云、吴学谦等“一二九一代”进入政治局;李锐、蒋南翔、谷牧、王丙乾、胡绳、崔月犁、杨静仁、芮杏文、阎明复、邓力群、许家屯、朱穆之、朱厚泽、穆青、贺敬之进入中央委员会。

1987年中共十三大,粤、闽、琼等地主要领导亦多出自“延安一代”:任重夷、项南、吴南生、梁湘、高扬、池必卿……此外,还有中央各部门首长如于光远、胡绩伟、曾涛、李普、曾彦修、刘顺元,等等。

(吕丽妮荐自《新周报》2014年第32期)endprint

猜你喜欢
知识青年知识分子延安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走进延安
“知识青年”回乡,应该行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复兴之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抉择
知识分子精神内涵的演变——基于西方几种主要知识分子理论的分析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研究——发起及坚持上山下乡运动的动因究竟是什么?
1930年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眼中的中共——以《再生》为例的分析
《保卫延安》震撼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