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蕴文
摘 要 2009年新一轮医改方案出台,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我国医改的重要内容。而随着互联网思维在近两年许多民营企业的案例中成功运营,掀起了大众的思考热潮,互联网思维已经呈现一种不可逆的强大趋势影响着社会中各领域的发展。同样作为热点议题的中国医改如何在这一浪潮下与之共同前进,值得思考。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思维,将互联网思维与中国医改相结合,提出新型社区医疗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 社区医疗 互联网思维 医改建议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A
Community Health Center Construction under Internet Thinking
TU Yunwen
(Faculty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37)
Abstract In 2009, introduction of a new round of medical reform program, improvi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s based new urban health service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ealth care reform. With the Internet in the past two years, many thought the case of private enterprises to operate successfully, setting off a wave of public thinking, thinking the Internet has rendered an irreversible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a strong trend in society in various fields. The same as the hot topic of the Chinese medical reform to move forward together with them in this wave, it is worth think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ternet thinking, thinking and the Internet combined with China's medical reform, the development model proposed new community care.
Key words community health; internet thinking; health care reform proposal
1 问题的提出
自2009年开展最新一轮医改开始,新医改如何才能解决人们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成每个人所关注的内容。我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20%的大城市,老百姓看病都集中在大医院,导致看病等待时间长,住院床位急缺等问题,而社区医疗通常被认为是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健全网络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建立社区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①
如今,我们又身处互联网的时代中,互联网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不是只有互联网公司才能有的,也不只是营利性商业机构才需具备的。真正的互联网思维是对传统思维和组织运作模式的重新审视。作为社区医疗体系,同样需要思考如何在这样的一个新浪潮中,与时代同步前进。
2 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概述
社区卫生服务是指在一定社区中,由卫生及有关部门向居民提供的预防、医疗、康复和健康促进为内容的卫生保健活动的总称。社区医疗的范围是一般的医疗保健,即病人在转诊到医院或专科前的一些医疗。社区医疗为提供整合的便利的医疗保健服务;医生的责任是满足绝大部分个人的医疗需求,与病人保持长久的关系,在家庭和社区的具体背景下工作。
英国最早推行和倡导社区医疗服务,是建立在全科医学为基础上的一种服务形式。全科医生团队担当起社区医疗机服务的医疗重任,独立地为人们提供全方面的诊断和治疗工作。社区医疗服务为了能让人们在有疾病困扰的时候,第一时间得到救治,这是社区医疗机构的首诊服务,如有需要才往大医院进行转诊,现在“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的这种理念在国外已经非常流行。②
在我国,对社区医疗服务的发展也是城市社区建设一部分。2009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新一轮医改方案正式出台,提出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健全网络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建立社区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这一政策是建立社区家庭医生管理制度,疾病按级管理,特别是疾病预防、传染病管理、计划免疫、儿童保健、妇女保健、精神卫生管理、慢病管理,生命统计,健康教育等等,这些下沉到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会更有可操作性,这才是真正解决看病难的有效途径。
当前,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辅,医疗诊所、医务室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框架,正在大中型城市逐步形成。全国95%的地级以上城市、86%的市辖区和一批县级市开展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全国已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400多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将近12000个,创建了108个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
3 社区医疗服务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认同感不高
根据南京市卫生局的统计资料,2012年南京市总诊疗人次58168230人,其中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村卫生室、医务室等)就诊的达22350190人,占总体的38.42%,大医院的病床使用率达91.64%,而社区卫生中心的病床使用率仅45.55%。③大多数居民仍然选择一生病就往大医院跑,使社区卫生中心的医疗资源闲置,又加剧了大医院的看病人数,导致看病难的问题。下面摘录几段笔者就该问题对南京市某社区居民的访谈实录:
“我一般只有得了特别小的病时才会来社区医院,比如感冒、拉肚子等,如果发烧了要挂水也会选择去大医院,觉得大医院比较有保证。”(女性,37岁,公司职员)
“我们来社区医院看病是因为小孩把脚弄伤了,赶紧过来消个毒,待会还是会去大医院拍片的,小孩的病我们都很重视,不会在社区医院草草了事的。”(一位带着5岁男孩的年轻母亲)
“我是一直来社区医院拿药的,因为有糖尿病,所以一直在这里配药,像我的病一般一年定期在大医院复诊一下,平常只要来这里配药就可以了,因为来社区医院有医保报销优惠。但是如果发生什么大事,还是会选择大医院,比较信任大医院的医生。”(一位退休老人)
这主要是由大多数居民仍然不信任社区卫生服务和医生的一个表现,大多数人们心中的一个思维定势是大医院的医生资质好,水平高,只有资历不够的医生才会下社区。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认知度和认同感不高导致了社区医疗发展的不可持续性。
3.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出现人才断层现象
2012年,南京市卫生技术人员大53967人,其中大医院的卫生技术人员有38767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仅为12422人,是医院的三分之一。④但是,作为承担起社区居民健康“守门人”职责的社区卫生中心,医生短缺现象绝对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居民社区医疗健康卫生服务,也不是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可以长期发展的有力因素。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不仅出现医务人员紧缺的现象,而且在年龄结构上也不平衡。南京市某社区卫生中心的医务工作者表示,现在社区医院的医生大多数是80、90年代工作分配制度下“直接分配”来的,近几年都没有年轻的医生主动愿意来社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紧缺新鲜血液,一旦许多老医生退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会出现优秀的医生短缺现象,更加加剧看病困难的问题。
3.3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药品供应量不足
尽管社区医院首诊的制度,但是仍有很多居民选择直接去大医院看病,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药品种类不够,如果居民先到社区卫生中心看病,而其所需的药品又只有大医院有,又得到大医院才能配,这样一个流程徒增了居民看病的麻烦,所以仍有居民直接去大医院就诊,省去了这中间可能的麻烦。
3.4 在承担医疗预防服务的功能方面仍有缺陷
社区医疗作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不仅要保障居民病后的治疗,更应该让其突出与大型医院不同之处,即社区医疗保障管理服务网络要与公共卫生相结合,共同承担疾病预防、健康教育、康复护理、慢性病监测和疾病基本治疗的功能。但是目前大多数社区医疗都还是被动地接诊,即使有疾病预防宣传,也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进行简单的海报宣传,没有积极主动地与居民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4 在互联网思维下探讨以锁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的社区医疗改进方案
互联网思维相对于以大规模生产、大规模销售和大规模传播为特征的垄断型工业化思维而言,是将通过对市场、用户、产品、组织价值链乃至整个社会的审视和重构,带领人类进入一个以开放、平等为特征的信息化革命的全新时代。开放、参与、平等、交互是互联网思维最核心的特征。人们通过网络得以交互,通过一个个小系统形成一个彼此相联的大系统,在系统中,通过协调合作完成一件事,从而创造出更有价值的事物。
将互联网思维与医疗改革相结合,主要由以下几点:
第一,具体技术操作层面上。首先,要完善纳入社保体系的每个人的个人信息系统,实现一卡通服务。其次,建立医疗云平台,将个人的挂号就诊、开药治疗等信息同步到系统中,可以供医生和个人查询,更加全面便捷地追踪个人的健康状况。第三,建立公开透明的“大众点评”平台,提供一个评价和监督的机制,打破医疗行业的专业垄断性,有利于信息对称化,这些技术上的功能支撑,使得人们就医更加快速、便捷、公开、透明,有利于提供优质快速的服务,也有利于最优化的资源配置,由此可以解决一部分“看病难”的问题。
第二,服务层面上,医疗改革可以体现在线上和线下两个部分(O2O),线上:通过互联网交互平台,使患者和医生在网上就可以实现互动;线下:医生主动去了解患者的状况和需求,为其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服务。通过线上线下交互,倾听患者需求,制定个性化服务,让患者积极参与到新型的治疗模式中来,体验优质服务,与医生和医疗机构间培养一种信任的关系。
第三,机构管理上,对于医院来说,医疗机构要平台化:一方面,医院应该是一个信息透明公开的平台,医患可以通过平台,参与交互,得到自己想要知道的信息;另一方面,医院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更加全面、快捷地了解到患者的信息和相关需求,以便做出更好的调整。其次,医生在互联网思维影响的时代里,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一是要主动地深入病患群体中,去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为之提供个性化的治疗和服务;二是主动跳出被医院束缚的状态中,可以向医疗机构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观点。允许医师多点执业。最后,对于患者来说,要积极地参与到医改的进程中,用一种积极参与体验和信任的态度来重新审视自己与医疗机构、医院的关系,协同地为医改献一份力。
4.1 加强社区医疗服务的宣传
首先,应该促进公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了解,加强他们对社区医生,尤其是全科医生的认识和支持。社区卫生中心可以通过O2O“线上线下”的方式,通过微博、微信等软件进行线上宣传和普及,结合线下的沟通交流,主动走进社区,普及社区医疗服务,让社区居民知道并信任社区医疗服务。其次,要进一步加强和不断完善医生的评估措施,使其合理开处方、合理用药等,为居民信任社区卫生服务打下坚实良好的基础。
4.2 加强疾病预防、普及健康教育功能
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与大型综合性医院不同的一点是,它深入到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对疾病不仅是事后治疗,还可以病前预防。在社区中,很多居民不注意日常生活习惯,对小病不以为意,常常造成大病再去医院看,而此时的花费将是他们很难承受的,如果在社区建立完善的预防疾病的体系,将健康和养生的知识传给居民,可以减少一些疾病的发生。在互联网时代下,社区卫生中心可以通过O2O“线上线下”的方式开展病前预防服务:通过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组建相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群平台,进行健康知识的宣传和互动;线下方面:家庭医生可以对社区进行网格化的服务,即每个医生团队负责一个社区中的片区,下访社区居民,主动去了解居民的身体健康情况和相关医疗需求,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并向他们普及健康养生知识。与居民形成一个互动的状态,这也有利于良好的医患关系的建立。
4.3 “制度”与“口碑”双因素吸引优质医务工作人员
制度方面,政府要制定和出台相关人才吸引机制,如健全完善高等教育中的全科医生培养机制、教育与就业绑定计划、增加工资补助等措施,吸引更多年轻的医生到社区医院中工作。口碑方面,在这样一个互联网时代,通过互联网交互平台和人际网络,实现医疗系统和大众之间更加方便和频繁的互动,使医疗服务提供者和使用者双方协同参与进来,提高社区医疗服务的口碑,进而增强社区医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满意度,促进更多优秀的人才选择来社区当医生。
4.4 建立发达的药品物流网络
为了解决社区卫生中心药品不够而导致居民不愿前来治疗的问题,在互联网时代下,可以建立发达的药品物流网络,通过网上药品的调配直接送到患者家中,这也省去了在医院排队取药的问题。
5 结语
我们只有与时俱进,将医改和互联网思维紧密结合,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才能科学地、可持续地发展医疗事业,更加完善人们的医疗保障服务。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医疗体系的基础,也是与大众接触最广的一部分,应该成为先行者,探索新型社区医疗服务模式,使之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医疗需求!
注释
①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11.
② Richard Roberts,李月.英国全科医学的起伏[J].中国全科医学的起伏,2013.9.
③④2012年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主要工作情况,南京市卫生局,http://www.njh.gov.cn/18615/18618/201305/t20130513_1079617.html
参考文献
[1] 樊宏.“后医改时代”南京市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12):886-906.
[2] 苏振涛.云社区医疗服务平台关键技术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12.5.
[3] 赵静.基于物联网发展的智能化社区医疗服务研究[D].河北:燕山大学,2013.5.
[4] 田舒.我国城市社区医疗服务发展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11):60-61.
[5] 申利坤.探究社区医疗发展之路[J].经济研究导论,2009(3):155-156.